分享

赵朴初

 若水70 2021-07-07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省安庆市湖县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年就学于苏州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大学时代即开始学佛。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1993年任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上海市人大代表。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代表作品《佛教常识答问》、《滴水集》等

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
 

我昔两次送佛牙,巡游缅甸与楞伽;

举国上下争迎奉,倾城遍野持香华。

今年浴佛迎舍利,雷音普震人间世;

不期佳讯联翩来,宝藏初开法门寺。

我于是夕南天行,七日周游曼谷城;

瞻礼梵宫参白足,佛国王民仁且亲。

福德因缘恒自幸,归家又得扶风信;

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

席不暇暖来西安,庆功劳苦宾主欢;

示我录像幻灯片,恍如置我唐贤间。

飚轮往返四百里,塔空亦可生欢喜!

不有坏空安有成?他年待看凌云起。

降大隧兮入地宫,深深宫室闭三重;

岂知漆黑沉沉里,八部天龙拥大雄。

玉棺启见佛指骨,曾使唐皇泪盈目;

想见当年丈六身,一弹三界群魔伏!

凝视莹莹润有光,不同凡质千年藏;

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

金银琉璃众宝器,精微工巧辉煌极;

金缕袈裟待展开,天衣遍覆无边际。

勤劳智慧叹先民,妙手所到如有神;

密藏加护赖佛力,多劫能留稀世珍。

千载胜缘逢盛世,好将佛事助文治。

天人学究集群贤,财法兼施劝多士!

重现庄严争寸阴,护持法物重微尘;

心光常注近及远,事业毋忘后视今。

王若水点评

赵朴初先生曾于1956年、1961年先后护送佛牙至缅甸及斯里兰卡1987年5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正在访问泰国,期间国内有关部门在重修陕西省宝鸡市扶风法门镇法门寺宝塔、清理塔基时意外地发现了唐代地宫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1987年 5月 5日)凌晨,从塔基地宫中发现了四枚佛指状骨舍利和大批佛教文物。赵朴初先生认为这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是佛教界特大的喜讯。5月21日,赵朴初先生不顾出访劳顿,偕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绍良居士和北京佛教专家、学者等赶赴西安发掘情况录像及舍利法物幻灯片后,副省长陪往法门寺观地宫及实物,仔细对照勘验出土的碑文和有关唐代文献,确认地宫发现的四枚佛指状骨舍利均是唐代皇帝多次盛典奉迎的佛骨舍利。他指出,佛指状骨舍利特一、特二、特四应该叫“影骨”,特三号应该叫“灵骨”;“灵骨好似天上的一轮明月,影骨就如地上三条江河里月亮的影子,都是月亮。”1987年5月25日欣然写下此诗。1987年5月29日,在法门寺唐代重大文物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赵朴初先生评价这批文物是国之重宝,“秦兵马俑已震动了世界,唐法门寺文物也一定会震动世界”,并宣布中国佛教协会为修复法门寺捐助十万元。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据传说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西时期魏二年(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公元555年)岐州太守拓跋育在此地建塔,开始供养佛祖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二年555文帝仁寿二年(602太宗贞观五年(631)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唐高宗显庆659年武周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均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迎请至宫内供养。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唐代第十七位皇帝唐懿宗为祈求佛祖保佑,从法门寺地宫请出佛骨迎到长安的皇宫中进行供奉这一次也成为最后一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礼佛仪式还没有结束,唐懿宗就突然逝世,即位的皇帝唐僖宗年仅十二岁。登基后的僖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归送佛骨回到法门寺。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年唐僖宗即位初年延用了唐懿宗咸通年号)正月四日,按照佛教仪轨,佛指状骨舍利连同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被封入了地宫,并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之后地宫关闭,与世隔绝1113年之久。唐代诸帝笃信佛法,对舍利虔诚供养,寺院大小乘并弘,显密圆融,使法门寺成为皇家寺院及举世仰望的佛教圣地。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宋代法门寺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之宏阔气势,被恢复到最大规模,当时仅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即可日浴千人。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明清以后,法门寺逐渐衰落。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高四十七米,极为壮观。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地震塔体倾斜裂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爱国志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晚明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文革期间,红卫兵欲挖地开塔,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

1981年秋季的一场暴风雨,法门寺佛塔遭到严重破坏,中部出现裂缝,东北部基本上已经坍塌,只剩倾斜的西南角依然伫立在那里。负责残塔修复工作专家们一致选择重建佛塔。1987年4月3日,现场工作人员无意在浮土下面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一尊雄狮浮雕,考古队员立刻赶到白玉石旁,推开放在旁边的碎石板,一个狭小幽深的洞口出现在大家眼前。历史的法华寺地宫被再次开启,并进行了科学的考古。两块唐代的石碑碑文分别记载了从阿育王分送舍利供于法门寺,到后来中国历朝历代特别是唐朝皇帝供奉佛指状骨舍利的盛况;以及为供奉佛指状骨舍利所捐赠物品的名称、数量以及捐赠者的名字。出土了13枚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开元通宝唐朝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金银礼器十三件秘色瓷瓷器珍品茶碾、茶碗等宫廷茶具香炉香囊等熏香器盘、碟、碗等伊斯兰釉彩琉璃器皿唐朝丝织品铜浮屠佛教法器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盛装第四枚佛指状骨舍利八重舍利宝函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1987年5月5日,舍利地宫打开发现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吟茶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李都蔚点评:

这首短短20字的小诗,引用了两个有名的典故(见附言),也蕴含着很深的禅意。诗的原意是说豪饮七大碗玉液琼浆般的新茶固然滋味无穷,但比不上品一小壶香茗的真情趣。拥有千百条高僧的偈语又如何?参尽枯禅皆不是,还不如放下一切,喝壶茶去。这其实也是佛教的一条偈语,劝说世人不要贪多,不要执著,其实佛理就在生活中,参研佛理,重在入世修习,所谓:一日三餐九碗饭,无尽佛法在其中。结尾一句不如吃茶去”是整首诗的核心,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着一句话展开,这句话正是从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公案化出。寥寥二十个字,一个超然尘外的禅者已经跃然纸上。

典故1《七碗茶

《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典故2赵州和尚吃茶去

当年,赵州从谂禅师在河北赵县的观音院开坛布道,一时学人云集。

一天,一位禅僧远道而来,参见赵州禅师。

禅师问他:“你来过这儿没有?”——禅师待客,亲切问候。

没来过。”——远道而来,风尘仆仆,见到自己仰慕的禅师,恭敬回答。

“喝茶去吧。”——禅师亲切招待,让来人喝茶休息去。

之后,又来了一位禅僧。

禅师问:“你来过这儿没有?” ——禅师待客,亲切问候。

“来过。”——一路赶来,见到自己仰慕的禅师,恭敬回答。

“喝茶去吧。”——禅师亲切招待,让来人喝茶休息去。

这时,在一边看了半天的院主心生疑惑,不解地问道:“和尚,刚才你让初来此地之人喝茶去,理所当然,但对常来这里的人,也让他喝茶去,这是为何?” ——院长误以为赵州禅师的话中有很深奥的意义,产生了错误的思想。

赵州禅师一听此言,立即叫他:“院主!”——当头一喝!要震醒院长的“迷梦”。

院主立即应声。——被赵州禅师从“梦中”唤醒,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当中。

赵州禅师说:“喝茶去吧。”——院主在一边陪了好久,辛苦,还心生了妄念,不该,快喝茶休息去吧。

赵州从谂禅师是禅宗历史上震古烁今的得道大师。他的“功夫”都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好地展现了。真正的禅宗修养不是神秘莫测,恰恰是要能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修炼,该问候客人就问候客人,该如何招呼客人就如何招呼,碰到有人误入歧途心生妄念之时,还及时地将其唤醒,引导他回到自然的眼前生活中来。曾有人问:饿来吃饭,困来卧眠,这谁不会啊?禅师说:偏有人胡思乱想,饿了不吃,困了不眠。自寻烦恼,而难以自拔。思想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对于已经掌握的东西,就不必要再胡思乱想,否则就如同画蛇添足,徒增无益。比如,学会了吃饭,再吃饭时就专心吃饭,否则容易消化不良,自寻不快。比如,不会游泳,就要学习,开动思维的脑筋。如果要提高绘画、唱歌的技艺,就需要开动思想,反复实践锻炼,从而得到水平的提高。这则公案提示人们:要自然而然地生活,不要演绎、推理出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思想。要做到这样,需要反复锻炼。不用刻意寻找场所,生活中随时可以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