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苦乐酸甜菜子山

 凌翼天翔 2021-07-07

      菜子山位于晋宁二街,因生长着成片的野菜子而得名。该片区属早寒武纪时期磷块沉积岩堆积而成,遍布云磷集团的采区,据说其露天采矿技术在全国均属领先。

     7月3日,受昆明走进自然群“菜子山摘野杨梅”的帖子的吸引,74名驴友从拓东体育馆乘大巴至白云洞,开始我们的菜子山摘杨梅之旅。

老大交待今天行程非常轻松,以休闲采摘为主。早就备了提篮及各种袋子的大家,心都已飞向野杨梅了。

上山,上山,杨梅在前方。雨后的山路、海拨的提升,都拦不住友友们的兴奋与热情。

上完第一个长坡。队伍被叫停了。一个老汉拦住了大家,说这片山被私人承包了,外人不得入内。好话说尽,忠于职守的老汉寸步不让。罢!罢!罢!都是打工人,不难为他了。

下撤途中,遇到开白色越野车的青年男女两人。男子解释说前方是采矿作业区,在开山爆破,怕伤及无辜,无关人员不得入内。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多数友友们的理解。但这个突然的变故,为下面我们异常辛苦的行程埋下了伏笔。

按山民指点,领队们决定临时改线。我们沿左侧防火道上行至白云观。因时间关系,队伍没有停留,白云观留待下山返回时再入内参观。

观后红色丹霞山岩上的白云洞。相传有老道在内闭关修行10年,悟道成仙。

从白云观后右手边切进小道。无人行走的小道杂草、刺棵密布,只依稀能辨出曾经是一条路。友友们纷纷用上了手杖。

前队在前奋力劈荆斩棘,后队还在稍平整开阔区域安心等待。队伍的战线拉得很长。

我们陷于密林中。根本无路可走,前进的每一步,都要依靠领队们去开拓,而他们仅有的工具只是手杖而已。

密集的刺棵让穿短袖的友友乘等待前队开路的间隙,赶紧套上了冰袖。

这样近乎垂直的土坎随处可见。松软的腐植土及落叶根本承受不了我们的重量。土扑簌簌往下落,手杖也没多大作用,只能抓住上方的植物借力向上攀爬。

密林中连草本的蒿枝都丝毫不示弱,长得一人多高。红色的丝带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标。

藤太密了,砍不断,就钻过去。人出去了,背包或鞋子却被藤缠绕着,要将你拉回来。

开路先锋平安及燕子飞,你们辛苦了!

林中偶遇一个奇异的瓜。

     山中不知名的菌子也在破土而出。等待通行时,摘一朵来玩玩。

      前队终于突破密林,寻找到了山中的“高速路”--防火道。不足3公里的里程,花了我们2个多小时时间。它也给一些奔着摘杨梅而来的新驴友们一个下马威。没有一座山是简单的。敬畏大自然、尊重大自然,量力而为,是户外安全的永恒法则。大家在路边休息,等待后队的到来。因时间不早了,原计划到大草坪午餐的计划变更为就地午餐了。

午餐后继续出发摘杨梅去啦!

这就是菜子山,听说长满野杨梅。诱惑在前,驴友们都奋力向前。边走还不忘欣赏一路的风景如画。

强驴平安爱心满满,一路牵扶着体弱的驴友,低声安慰鼓励,一步一步向前。

上山的途中,路边开始有杨梅现身了。随意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那个酸爽,提神醒脑。去年来过的友友们说,山上更多,我们放过路边的杨梅,继续奋力向上。

穿过一片黑松林,到达了山顶。这是一片蕨类植物的海洋。杨梅就隐藏其中。友友们四散分开,各自找寻中意的杨梅。不知是大小年的缘故,还是气候所致,杨梅数量及品相比去年差了些,但仍不防碍友友们采摘的热情。

边摘边向下,来到菜子山碑前,各种大小合唱来一波。

阴沉的天开始放晴。一片片、一团团的白云从远处向我们涌来,云很低,感觉伸手就可摘一朵带回家。友友们或是进入密林摘杨梅、掐蕨菜、拾菌子,或是与老大一起在树下休息看风景。

经过40多分钟的采摘,大家都收获满满。

准备下山啦,点名,一个都不能少。

山间新修了一条防火道。三叉路口,领队们认真查对轨迹,找出最好走的路线,不让驴友们及沉甸甸的杨梅受虐。

一路向下,风景绝好。其中一段水毁严重,大小的石块无序堆积在坡道中,需集中精神、步步为营。防火道两侧都立有铁丝网,宣告其归属。行至上午被拦停的卡点,老汉在窝棚中,我们顺利通行。虽然一路上都 没见到磷矿采区,也没听到开山放炮,但严密的防守及延绵不绝的围栏,让我不得不担忧,明年是否还能有菜子山摘杨梅?

行至山下,树荫下休息片刻,等待后队的友友的到来。

线路临时变更、披荆斩棘、密林穿越,是涩涩的苦;探得新线及满框满篮的收获,是悄悄的乐;遍山生津止渴的野杨梅,是爽爽的酸;爬坡上坎时,友友们伸出的关爱之手,是暖暖的甜。这就是我们苦乐酸甜的菜子山。返程中,大家在安宁A饭。夕阳下的宁湖格外美丽,为我们菜子山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更新于 前天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