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狗药”芬苯达唑真的能治愈癌症吗?

 印塔健康 2021-07-07

芬苯达唑(俗称“狗药”)是一种苯并咪唑类驱虫药,在犬、猪等动物中具有广泛的抗寄生虫作用。近年来,有报道称该药物也具有抗肿瘤作用和抑制微管相关微管蛋白聚合但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尚不清楚


服用“狗药”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2021年6月17日,《karger在线期刊》报告了一个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了关于芬苯达唑抗肿瘤活性的信息,然后自行口服芬苯达唑随后发生严重肝损伤

2018年10月,一名80岁的女性因右肺上叶肿瘤入院治疗。患者接受了经支气管肺活检,诊断为肺腺癌IVB期(cT4N2M1c)伴有脑转移

后续分析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IHC 22C3 pharmDx检测(Dako North America)显示该肿瘤存在KRAS G12A突变,肿瘤比例评分评价PD-L1表达为80%

2018年11月,患者开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K药)单药治疗。三个月后,CT扫描显示部分肿瘤反应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下降。

2019年2月,CEA水平开始上升;然而,CT扫描显示病情稳定(SD),继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2019年8月13日,再次就诊时,血液检测显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至386 U/L,谷丙转氨酶(ALT)为487 U/L,总胆红素1.3 mg/ dL。患者这时的身体检查结果和生命体征都不明显,没有已知的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刚开始,怀疑肝损伤是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暂时停止,但与她的家人面谈后,发现她自2019年7月初以来一直在服用芬苯达唑(大约口服了一个月)。原来自从她的CEA水平上升后,她和她的家人害怕疾病出现进展。基于社交媒体上报道的抗癌效果患者开始自行购买并开始服用口服芬苯达唑

使用芬苯达唑后,患者的CEA水平略有升高(即52.7 ~ 76.7 ng/mL),并且2019年8月15日的CT扫描未见肿瘤大小变化

图注:给药期间胸部CT图像。a.2019年7月1日口服芬苯达唑之前的CT表现。b .2019年8月15日,服用芬苯达唑约1个月后CT表现。


随后,医生建议立即停用芬苯达唑。患者肝功能指标逐渐好转后,患者重新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没有出现肝功能损伤。

图注:肝酶和CEA水平。患者于2019年7月初至8月9日重复使用1个月左右的芬苯达唑(1 g / d PO),连续3天,然后休息4天。8月13日,血液检测显示AST升高为386 U/L, ALT升高为487 U/L,总胆红素升高为1.3 mg/dL。停用芬苯达唑后,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

2019年9月30日,患者的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

2019年11月25日,因其右肺上叶肿瘤增大,停止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总而言之,该患者口服芬苯达唑后出现严重的肝功能障碍但对肺部病灶没有观察到抗肿瘤作用。虽然报道称芬苯达唑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但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试验来确定其在人类中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药性,以便于未来的临床应用。



肿瘤消失,1年后复查没有异常
2016年8月,美国人Joe被查出了小细胞肺癌。尽管积极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头部预防性放疗(超过一半的小细胞肺癌病人会出现脑转移)。虽然,肺部病灶出现了好转,但是还是出现了多处转移。这时,患者在网络联系上当地的一名兽医,根据兽医的建议服用芬苯达唑,患者同时服用试验新药和其他药物【姜黄素、大麻二酚(CBD)和大剂量维生素E】。

三个月后,PET检查显示癌症消失了。又过了三个月继续复查,仍显示同样的结果。

在医生来看,Joe是所有参与新药试验中唯一“异常”的人,因为其癌症被治愈了。其他参加试验的患者有些只延长了几个月,有些甚至恶化。这时Joe才告诉医生他服用了给狗用的驱虫药,医生也感觉非常神奇。

在接下来的两次复查中,Joe整整一年中都很健康,MD安德森癌症中心直接让他出院了。Joe建立了一个网站写下了他的故事,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Joe的新闻发出后,就有质疑者发声。美国电视台KOCO对Joe进行了专访,并找到俄克拉荷马州医学研究基金会(OMRF,独立的非营利性高水平医学研究组织)主席Stephen Prescott点评,可以证实事件是真实的,但Joe的肿瘤消失的原因仍待科学“证明”


如何看待“狗药”芬苯达唑抗癌?
芬苯达唑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距离临床试验,乃至成为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通过动物实验却没有通过临床试验的药物不胜枚举。芬苯达唑是一种未经过临床试验的兽药,人吃兽药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

任何一款抗癌药的上市必须经过动物实验、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I-III期研究等多方面的试验,来充分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有效剂量、疗效等。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在主流医学看来,替代疗法的作用主要是安慰剂作用,这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治愈一些疾病。当患者看到了希望,即便冒着很大的风险也愿意尝试,但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私自服用药物有很大风险

参考来源:
https://www.

印塔健康旗下公众号【全球好药资讯】和【家属说】定期发布一线新药资讯、最新临床招募、不良反应处理策略……

您愿意帮助我们转发和推荐这些资讯给需要的朋友吗?欢迎加入转发有礼群,群里除了有红包还能享受我司各项业务优惠价哦!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医学运营进群!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