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了2台平板电脑给表弟上网课,我看到了教育的鸿沟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第103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手机上网课,效果并不好

昨天晚上,表舅打来电话,收到了我送的2台华为平板电脑。

为什么要送呢?

因为上周,我有事联系表舅,顺口说到了上网课的事,才知道上六年级和三年级的小表弟,在家上网课,用的是表舅和舅妈的手机。

我多嘴问了几句,就觉得用手机上网课效果不会太好。

道理显而易见:

一是手机屏幕小,看不清,长时间盯着,伤眼睛。

二是表舅、舅妈的手机给孩子上课用,他们自己要是出门啊,就不方便了。

所以我一想,干脆就送他们两台平板好了。

昨天收到平板,表弟白天已经用上了。表舅说,效果比手机要好多了,早知道早就买了。

2

干脆一点,送他2台平板

但实际上,以我经验,我知道,如果劝他们买,他们大概率是不会买的。

现在的平板电脑不算太贵,便宜的几百块,贵的两三千。

但实事求是地说,对在一个小县城打工,一个月工资三四千的表舅来说,这是一笔需要想一想,再考虑考虑的支出。

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话是没错,只是,任何关心的背后,都有代价。对表舅来说,不是想做就能做,甚至压根就想不到。

这个表舅比我大不了几岁,小时候他带我我一起玩得挺好。

虽然我也不是一个有钱人,但一想了这么多,就懒得劝他买了,干脆直接送两个好了。

3

都在上网课,鸿沟有多大?

买平板电脑,我还有一个考虑:

平板电脑屏幕大、看得清,肯定要比手机好用,学习效果也会好很多。

多年的经验也告诉我,在投资教育这件事上,最好还是不要将就,有条件还是得花钱。

如果小表弟和表妹用手机上课,那与用平板电脑的同学相比,就吃亏了许多。

这并不是在夸大其词。

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上网课这件事上,我就看到很多地方的孩子确实是吃大亏了。

上网课,必须要有网络、有设备。

在城里呆久了,早已习惯了用手机刷微信、看视频,以为一个家庭没有手机、网络,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然而,实际上,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天依然很多。

首先,中国有些地区,没有网络,或网络信号并不好。

比如这位叫斯朗巴珍的同学,家住在西藏昌都的雪山顶上。

家里信号一直不稳,她每天都叫上妹妹,拿着手机和笔记本就向家后面的山上跑去。

一路走、一路试,大约30分钟后,快到山顶的地方,视频中的教学画面才开始流畅。

下面这张照片,发生在湖北长阳。

一家人住在山里,家里信号不好。妈妈发现村口的开阔地信号好,用塑料薄膜和竹条搭了个简易帐篷供孩子上网课。

其次,即使在平原地区,网络信号不错,但很多学生也面临着没有宽带,流量不够的问题。

河南南阳淅川的高三学生小通,家里没有安装宽带。

他每天搬个小凳子,在家里平房的楼顶,蹭邻居家的网络。

河南省洛宁县上戈镇刘坟村的初中生郭翠珠,家里没有宽带,又舍不得用爸爸手机的流量。

征得驻村干部同意后,父女俩连续几天晚上来到村委会大院,蹭网学习。

昏暗的灯光下,郭翠珠专注学习,她的农民父亲在一旁静静地守护。

最后,就算网络解决了,没有上网设备也是一大难题。

河南焦作,2年级的马子阳跟奶奶在每月80元的出租房内。

没有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他每天用奶奶老年手机跟老师联系,询问作业。

河南邓州一上初三的14岁的女孩,因为没有手机上网课,选择了喝药轻生,幸好被抢救回来了。

同样上网课,有的家里就有宽带,有的要跑到楼顶蹭邻居家的网络,有的用小屏的手机,有的用大屏的平板电脑……

这其中的差别,必然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也折射出深层次的教育资源不公平。

4

一部手机,就是两个世界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印刷术和纸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似乎让知识获取变得更公平。

但事实很可能不是这样。

十几年前上大学时,上过几堂传播学的课,知道了著名的“知沟理论”。

这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小组做了一番研究后提出的,他们认为:

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也就是说,收入有高低之差,信息也有贫富之别,贫富之间的信息鸿沟最终会变为知识鸿沟。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知沟理论”,并不过时。

就拿这次网课来说,家有网络、手机与家里没有网络、手机的孩子之间,必然有一道深深的知识鸿沟。

一部手机,就是两个世界。

再往里看一看,即使是都有网络(手机)的家庭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知识鸿沟。因为,“硬件”都一样,“软件”却各不相同。

同样是一部手机,有的孩子用来玩王者荣耀,有的孩子用来看纪录片,获得的知识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我这也是从最近疫情,窝在家里带孩子,得出的感受。

5

一个启示,好家长顶过好手机

因为疫情,我们一家三口前后宅在家里一个多月,我真切地体会到“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

以前,工作日,我能够陪伴阿呆的时间,也就晚上的两三个钟头。

疫情期间就不一样了,一天24个小时互相守着。我和老婆间接取代了老师的角色,怎么样安排他这一天,很需要动一番脑筋。

刚上幼儿园的阿呆又处于学习模仿的关键阶段,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

某种意义上,阿呆到底是玩王者荣耀,还是看纪录片,这就取决于我和老婆的表现了。

看绘本、玩游戏、唱歌跳舞,我们能使得招都使了,效果也一般。

有时候,大人烦了,也会把他丢在那里看动画片,一看就是两个钟头。

我知道这是不好的,因为反观阿呆的同班同学,他们家长就会懂规划安排,学画画,学英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有条不紊。

我的两位同事,为了孩子上网课效果好点,一个买了75英寸的网络电视,一个直接请了同小区里的两个研究生上家教。

隔壁老王在陪孩子读书,你却自顾自的看电视剧,同样都是“一片白纸”一样的孩子,他们之间的知识鸿沟会不会就此产生?

这对是不是也是另一种“不公平”?太多时候,好家长的作用,胜过了好手机。

这次买平板,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很意外的发现:疫情冲击,上网课,带动了平板销量大涨。


▲我在京东、苏宁下的单

当时上京东、苏宁,发现苹果、华为很多型号的平板电脑都卖断货了。

我分别在京东、苏宁下了单,等候补货,再加上物流滞后,几经辗转,今天才送到。

就算表舅有想买的心,估计也只能是去街上的店了。

6

填鸿沟,我辈仍需努力

教育公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看不同的孩子上网课的经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都有学上”,每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层次是“差不太多”,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

第三层次是“各学各的”,每个孩子都能接受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我们现在追求的公平,还处在第二层次。这次网课,也暴露了部分地区连第一层次的教育公平都没有达到:

没有网络或手机,剥夺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疫情下网课,再次证明,公平仍然是中国教育的刚需,鸿沟之大,远未填平。

这条路,要想实现从一到二,再从二到三,恐怕没有个三五十年,还不太可能。

我辈仍需努力,千辛万苦,就是为了给下一代多垫两块更高的垫脚石。

今日互动:你是用哪种设备给孩子上网课?手机、平板、电视,还是电脑?你觉得现在教育资源公平吗?为什么?欢迎留言。我将抽取3名朋友,各赠送一本经典名著!

#阿呆爸#精选文章

真实育娃 | 观察思考

流感秘|果子狸|穷小子|疫情诊|考研路

黄脸婆|观电影|滁州男|吞金兽|高负债

不洗手|职场妈|家庭账|上私校|疫情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