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老婆今天去看学区房了:260万,咬咬牙就可以买了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62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今天下午,我去看学区房了!

我大概是膨胀了。我们这稍微好点的学区房,单价都在4万起了,随随便便一套两居室,卖个三四百万还要抢。

关键是,我就是把儿子卖了,也没有三四百万啊。竟然明明买不起,还要去看,那不是膨胀了是什么?!

其实事发有点突然。

起因是今天中午,我们在家吃饭。我一边吃老婆烧的西红柿鸡蛋面,一边刷微信,恰好就刷到了一个房产中介的朋友圈。

她正在推荐一套学区房。双学区,两居室,毛坯,价格只要260万。

同样的小区,一般都在300万了,它竟然只要260万。

我当时就动心了。

我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老爹老妈棺材本动一动,老婆压箱底掏一掏,再办个消费贷,还是可以凑个首付的。

于是,我立即微信了中介。

2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以我微薄的买房经验,我知道一套房子,如果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那十有八九不是你捡漏了,而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你不知道。

在卖房这件事上,只有错买,没有错卖。

三年前,我在这买房的时候,就曾经看中过一套房子,低于市场价20万。中介告诉我说房东急着卖房回老家,我这是捡漏了,心动就赶紧行动。

那个中介说的信誓旦旦,诚意十足,我差点就信了。

但意外的是,当天约好房东,准备交定金之前的一个钟头,我突然接到另一个想撬单的中介电话,他偷偷告诉我:

这个房子里,前两年有个姑娘抑郁症割腕了,所以价格才这么低。如果你不介意,就买吧。

我介意,自然也就没买了。

所以,这一次我反复问了中介一些问题,比如:是不是房东要还赌债,是不是房子出过一些意外事故,是不是临近主干道,等等?

如果都没有吗,那我就去实地看看。

中介很肯定的说:没有任何问题。这套学区房唯一的缺点就是二楼,临着大街。房东急着出手置换,价格还可以再谈。

我就拉上老婆去看一看了。

3

一般中介说的话,要打个狠折。

我们在房子里转了一圈之后,立即就明白它为什么“便宜”了。

中介说它唯一的缺点是临街,其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她最多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藏起来没说。

我们看的这套学区房,不仅临街,而且临的是公路和高架桥交接的主干道。

这种房子,我以前在南京就住过,噪音、灰尘都是24小时的。

夸张一点说,在家别说是白天了,晚上也几乎不能开窗子,安装隔音玻璃也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啊。

在阳台晾衣服,会沾染若有若无的油气味。家里地板隔三差五不拖一拖,就会有一层层地浮灰。

这套学区房,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采光非常差。

照常理说,临街的房子采光都不会差,有些还都是全天采光。在看房之前,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现场一看才发现,因为是在二楼临街,楼前绿化带上刚好有一排大树,结结实实的把一楼二楼的阳台、窗户都遮挡了。

又吵,采光又差,我们虽然想买学区房,但还不至于为了一个学区就饥不择食。260万,咬咬牙可以买了,但我们还是放弃了。

所以,十分钟之后,我们就打车回家了。这一趟学区房之旅也就算结束了。

4

学区房到底有没有用?

或者说,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买学区房?

我认为是有用的。

整体上来说,一个学校之所以好,一定是在师资、教学质量、硬件设施上有优势。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好学校,会在无形中,熏陶孩子很多。

口碑不是一天积累出来的,升学率的硬杠杠也不是虚的。

拿一些“好学校也有烂学生”“我们小时候上的是农村小学不也照样考大学了吗”特例来反驳,意义不大。

我身边(包括在网上看到的)有很多人都认为学区房是收智商税,是瞎折腾,烧钱。

我就有一个朋友,听说我在看学区房,特别向我说了一番道理,他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

学习还是要靠自己,你家孩子是块料,在哪个学校都能成材。你家孩子蠢上天,到哪里都不成器。

他说这话的时候,信心很足。因为他家儿子从小学起就没择校,一路上的都是平平无奇的学校。

他也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孩子成绩一直挺不错,去年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

我也没法反驳他,只能说这是中彩票了,没有普遍意义。我们这些还是老老实实鸡娃吧。

5

至于要不要买学区房?

我的想法也很明确:

买得起就买;需要咬咬牙,借一点,贷款一点的,也可以买;需要豁出去,高杠杆周转的,那还是别买了。

像我这样的,目前市值两百多万的,就属于咬咬牙。超过这个数的,那就是豁出去了,我暂时还没有能力承担。

当然,话说回来,认为买了学区房,就可以万事大吉,或者就一定学习好了,家长可以少操心了,那绝对是想的太简单了。

我身边有好几个朋友,为了给孩子买学区房,紧衣缩食、借钱周转已经到了在我看来“变态”的地步。

有一个朋友十几张信用卡,来回倒腾,就是为了流动一点资金,原来还抽点烟喝点酒,现在全戒了。

前几天还告诉我,说准备周末跑滴滴、代驾了。这样一天可以多挣两三百块,缓解一下压力。

这样紧巴巴的日子,他们至少要持续五到十年。我真心觉得没必要。

这样太牺牲自己,影响家庭整体生活质量,就是为了给孩子博一个升学概率,真的香吗?

我还是坚持认为:

一个孩子成长之路,是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的。比如,家庭、社会背景、教学师资、同学伙伴,等等。

某种程度上说,家庭的重要性,可能比学校还要大。

家长愿意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精力,去帮助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这远远不是上一个好学校可以替代的。

买得起,咱就买!买不起,我们就多陪陪孩子。一套学区房是加分项,但未必就是决定人生的唯一选择。

今日互动

你买学区房了吗?你在哪个城市?你们那里房价多少?欢迎留言聊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