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梯里,6岁的阿呆突然发飙了: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讲“面子”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67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电梯里,阿呆突然对我发飙

以前挺相信“人前教子,背后教妻”,这两句中国古话。意思就是教育孩子要在人前的公开场合,教育妻子要在私下没有外人的地方。

但是,前两天刚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警醒这两句话未必对,最起码在今天是不太适用了。

我先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阿呆一直有一点起床气。如果头天晚上睡得迟,第二天早上一定会赖床、闹腾。

前天早上就赖床了。头一天晚上他要听故事听到了十点多,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我喊他起床,他哭哭啼啼的,一会是“我要妈妈穿”,一会是“你走开,我不要你送”。

最后,我一半哄一半吓的才算是把他搞起来。折腾到八点多出门上幼儿园。在电梯里,我也有点小火,忍不住就批评他了:

妈妈现在肚子大了不方便,我们马上要有小弟弟小妹妹了,以后要自己穿衣服,早上起床不准闹。

阿呆听着“嗯嗯嗯”的。父慈子孝,一切都挺好。但是电梯到了三楼,情况突然变了。

他腾地一下,突然就吊了嗓门,大声对我飙了一句:你不要说了!

完全是突如其来。完全是意料之外。

那句恶狠狠地“你不要说了”,一下子懵掉了我。一瞬间,我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第一反应就是要大声呵斥他:你现在胆子不得了了,竟然敢吼爸爸。

但是我忍住了,淡淡说了一句“不可以这样发脾气”就算是翻篇了。

2

当众批评,自尊心受不了

送完他上学。我到了办公室之后,越琢磨越觉得,这件事不仅阿呆,对我自己也很有教育意义。

阿呆在家里的时候,偶尔也会发脾气,但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这样飙过我。这一次,他为什么突然发火?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太唐僧了。从出门就开始“不要哭哭啼啼,不准闹”,到了电梯里还在翻来复去,有了领军进来还没停,他听了不耐烦,情绪积压到了临界点。

第二个,也是更关键的原因是,原来电梯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但是电梯到了三楼的时候,上来一个邻居,等于是多了一个陌生人,两个人的空间变成了三个人。

一对一的私密,一下子变成了有外人在场的公开场合。当众批评他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本能地情绪就失控了。

现在的孩子发育好,见识多,自我意识觉醒也就早了。像阿呆这个年纪,五六岁,正是敏感、自尊意识萌芽发育的时候。

虽然我平时比较注意方式方法,提醒自己,和他相处聊天要平等一点,尽量不要拿大人、父母的权威去训斥、压迫他。

但是还是会时不时的犯错误,会有一种“我是大人,你得听我的”“我说你错了你就错了”的潜意识。

忽略了小孩子也是一个平等的个体,也有自尊心,也要面子。

3

一个朋友被骂“破鞋”的故事

还记得一个旧闻悲剧。

去年9月,在武汉,一个初三的小男生,因为在教室里玩扑克被老师叫了家长。

妈妈赶到学校之后,在学校的走廊上当众狠狠地扇了几个耳光。随后男孩趁人不注意就跳了楼。

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在我看来,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当众打耳光”孩子自尊心受不了。

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大人自己,对小时候记忆深刻的事情有哪些?我问过很多人,其中一种就是:

被爸妈当众揍一顿,被大众痛骂。或者是被家长告状到老师,出自己的糗。

这种伤害是很深的。我有一个朋友的经历比较极端。

她当年因为中学早恋,有一年春节,被妈妈当着一大家子亲戚的面借机生事,“小姐”“破鞋”骂了一番。其实她的妈妈也不是故意伤害她,而是跟其他亲戚有矛盾,是借着这个由头指桑骂槐。

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拿自己孩子做工具,无疑是大错特错,很蠢的。

事过二十多年了,我的朋友虽然也懂得事情的来龙去脉了,但就是没法释怀,母女关系也搞得很僵,甚至还影响到夫妻的亲密关系。

4

温柔一点、耐心一点

当然,我这里绝对不是说“人前教子”就是百分百错误的,做父母的看到孩子做错事了,不要立即制止、批评。

我真正想要表达、提醒的重点是:

孩子也有自尊心,也要面子,在公众场合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慎之又慎。而且绝对不要用一种羞辱的语言去对待孩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在公开场合宣扬孩子的丑事、糗事为荣。

在公开场合,孩子犯了错,我们当然是要立即制止他。

但是在制止之后,有一说一就好,深入的分析、总结“下次不要犯”可以等到孩子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再说。

如果当时有外人在场,那就绝对不要扩大化,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了,也绝对不要当众说什么“你要不要脸”“怎么不长耳朵”“我说了好多遍怎么还这样”。

可以暂时把孩子带离现场,温和一点告诉他“不要那样做的”理由,约法三章不要再犯,犯了会有惩罚。

在人前用大吼大叫,或者讽刺、正话反说的训斥、揭短,当时是制止了孩子,把孩子训得满脸通红了,低头沉默不语了。但实际上心里逆反、怨恨的情绪少不了,到底会不会认识到错误也难知。

孩子有自尊是好事。人生不怕犯错,怕的是错了之后还用一种更错误的方式去纠错,那时错上加错,解开心结就难了。

父母温柔一点,耐心一点,多讲究方式方法一点,孩子走在成长的路上,两代人的亲子关系,信任感、自信心也会强一点。

共勉。

今日互动

其实“背后教妻”这句话我也不太赞同,那还是一种典型的男权主义思想。

夫妻关系里,双方都是成年人,都是平等的独立个体,不管什么事,有对有错,互相商量就好,也不应该是“我是老公,我教育你,你是老婆,你得听我的。”

你说对不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