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71】从上路街沿着明代古道,上问政山找寻斩尾龙遗址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行走徽州71】从上路街沿着明代古道,上问政山找寻斩尾龙遗址

司马狂/

近些年,徽州保存完整的古道日渐被游人所关注。但其实就在歙县县城境内,还保留有一段完整的明代石板古道。我们不用非要奔波在乡野间寻找古道,在古城里便能感怀长条石板铺就的明代古道。而且这古道上铺的石板,既宽且长,加上两旁茂盛的竹林,遮阴避日,哪怕是夏日走在其间,亦会觉着无比凉爽。

要寻这条古道,需从老人民医院进上路街,从右手边的巷子里穿过,到达问政山脚下,它才会显出端倪来。刚踏上这段古道的时候,并未觉着和旁的古道有什么不同。愈往上走,陡峭的山坡上,那石板没了遮挡物,才蓦然惊觉,此间古道的石板似乎更为工整,也更为宽大。后来查过资料这才知晓,这段路是明代嘉靖年间歙县知县史桂芳手上兴修的,按照现在的路来说,这就是歙县县城的核心主干道。

行不多久,一个城门洞横亘在我眼前,这里便是歙县县城的问政门。歙县向来与徽州府同廓,有县衙却无县城的城墙。明代倭寇横行,嘉靖348月,有倭寇自淳安入境,歙人许毂奉徽州知府之命,固守府城德胜门。时任歙县知县史桂芳想把老母亲送入府城,许毂死活不同意,在史知县发誓一定修筑歙县城墙后,才放史母入城。倭寇退去后,史桂芳如约修建歙县城墙,当时筑有四个城门,东门便是这个问政门。几百年来,硝烟散去,问政门依旧屹立不倒,只是没人修缮,树木、杂草、翠竹侵袭了城墙,亟待保护。

问政山上有人家,隐逸在竹林间,光影婆娑映衬着传统的房舍,端得是惬意无比。不知当年,能在此山建宅者,得要有多大的财力?门口的门枕(镇)石彰显着主人家的身份,朱漆木格门上还有栩栩如生的木雕。更不消说,那寻常徽派房子就有的砖雕门罩。但颇为可惜的是,问政山上,那栋前后三进的“豪宅”,却被一把无情的大火烧得只剩下砖砌的几堵高墙。

竹子的生命力是极其旺盛的,哪怕人们用水泥浇筑了地面,也没有办法阻拦笋往地面冒出来的冲劲。那毛竹笋或是直接硬顶,顶得水泥路从中折断;或是悄悄拧一下身躯,让自己能够从边上觅到新的空间。聪明的问政山人新修的山路,不再是简单的水泥硬化,而是用石板铺起来,如此既能避免道路整体被毛竹笋破坏,又给问政山的山间小径增加了几许意境。尤其是古树、绿草、枯枝萦绕着这小径的时候,那是真的美哉。

(仔细看,这图中有一根毛竹笋哦)

问政山山名的由来,有一种说法,山上多隐士,新来主政的地方官,总是会上山“问政”,但其实这座山,本是道教名山。山上有道观,名曰问政观,源自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道士聂师道,如今存有六面石头经幢,石头上隐约有字迹,只是很难辨析出来,但应该记载有关于斩尾龙的一些相关故事。因为石头通体黝黑,加上底下缺了一块,乡人多说此乃斩尾龙遗物,是被雷劈过的。更有甚者,说这便是斩尾龙母亲墓的墓碑,实则缪之千里。古书记载的是,问政观左边山坡上有墓,那才是斩尾龙母亲的墓。只是如今的问政山,我欲寻此墓,却也是有些难度的。

歙县的旅游开发,一直停滞在古城那几条街道上。其实问政山不仅可以从贡笋上动脑子,还可以从古道、古城门、斩尾龙故事、山景、竹林各方面着手,形成一个歙县的环形旅游线路,从古城开始,绕问政山,下到方家村,再去鲍家庄、琳村,经渔梁返回古城。让更多对徽州有兴趣的游客,能够有深度游的机会,而不再如同现在这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