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拾忆】中国第一座行知小学的前世今生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徽州拾忆】中国第一座行知小学的前世今生

司马狂/

要说歙县最为国人所熟知的人,陶行知先生应该在其中有一席之地。1946725日,陶先生溘然仙逝。消息传来,举国哀恸。吾歙民众,尤为怀念。其中,有陶先生视为左膀右臂的许士骐先生,当夜为陶先生制作面模、手模,以供后来人凭吊。翌日发丧,许士骐还亲为陶行知扶灵送行,两人可谓亦师亦友,相交一生。

许士骐先生出生歙县东门许氏,家族显赫,曾留学法国。陶行知初创南京晓庄师范的时候,许士骐便追随其后,欣然接受聘请,前往晓庄师范任教。陶先生自己曾说过:姚文采、许士骐这两位歙县同乡,乃是我的左膀右臂。在陶行知逝世后,许士骐就一直想着能在他们二人的家乡歙县,创办一所学校,以延续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此后一年间,许士骐四处奔走,幸得宋庆龄的支持,加上歙县旅沪同乡会各位歙县先贤的慷慨解囊,筹建学校的蓝图日渐完善。许士骐又请来,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陈鹤琴先生,设计学校校址。眼瞧着开学时间,日益临近,而建设新校舍所需时间还很长,许士骐先生毅然决定,捐出自己家在上路街的老宅,以此宅为校舍,先行招生。并延请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时候的学生,唐明性先生出任校长。并且只招生贫民子女入学,学费等一干费用全部免除。你看看,这学校几乎就是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的翻版,师陶学陶,许翁实为真正的践行者。

1947718日,在陶行知仙逝即将一周年之际,这所为了纪念陶行知先生,和践行陶行知教学理念的学校,在歙县上路街正式拉开帷幕。许士骐先生亲自为其命名——行知小学。这是历史上第一座以陶行知命名的学校,它的出现足以展现出歙县人对于陶先生的那份尊崇。几十年后,当我穿行在中国诸多高校的校园内,看到很多以行知命名的路的时候,那份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依旧让我澎湃。

兴办学校是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的,更何况,行知小学还是不向学生收取费用的学校,可以说是只有出没有进啊。学校开下来了,钱从何处来?乡贤们的资助总有耗尽的一日。就在学校陷入捉襟见肘的时刻,宋庆龄先生听闻此事,决定从1948年开始,歙县行知小学被宋庆龄主持的战时儿童义养会接收为资助单位,按月资助300美金。一直持续到,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这资助才被迫停止。解放后,宋先生对行知小学关怀依旧,每逢六·一儿童节,都会给师生们题字、写信,以示鼓励。宋庆龄先生对陶行知也是推崇备至的,她亲笔为陶先生题过“万世师表”四个字。如今在歙县陶行知纪念馆和行知小学旧址,都能看到这四个字。

前面我所写的行知小学,一直在上路街上。那么许多人就会觉得诧异了,明明行知小学在城东路上,怎么我一直写的是上路街呢。别急,我们就转头说说现在的行知小学。其实,现在行知小学这个位置,原本就有个学校,名字叫做徽州师范附属瑶田小学。它和行知小学两者相距很近,但它创建的时间要比行知小学早了十年。这学校一听名字就知道,跟徽州师范有关系。没错,徽州师范附属瑶田小学,本就是为徽师毕业生实践、实习所营建的学校。至于中间的瑶田二字,别误会,那可不是什么地名,而是取自清代著名的徽派朴学大师程瑶田的名字。

要说起来,徽师附属瑶田小学也是挺坎坷的,创办没有多久,就赶上全面抗战的爆发。全校师生先后辗转丰隆岭、江村、潭渡等地,只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能有一张书桌可供读书识字的。一直到1949年才迁回原址,这时候学校的名字里瑶田二字已经取消。1967年开始,改称东方红小学,一直到1980年才恢复徽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称谓。

说起来,1980年还是挺有意思的,这一年,徽师附小恢复原名,而相距不远的行知小学在这一年被改成歙县教师进修学校。一年后,行知小学又恢复,教师进修学校迁至歙县桂林镇殷家村。你以为这就完了?才不是呢!到了20008月,原本各自单独招生的行知小学和徽州师范附属小学,居然合并了。合并之后的学校,以“歙县行知小学”为校名,以徽师附小的原校址为新的行知小学的校址。至此,行知小学走出上路街,来到城东路。

如今,上路街上的行知小学,自2003年起,又恢复为歙县教师进修学校。唯有常年锁着门的一间行知堂,向世人讲述着自己全国第一家行知小学的过往经历。不论是如今的教师进修学校,还是新的行知小学,他们的校牌都是由许士骐先生所题写的。许先生娶亲苏州贝氏聿玿,乃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堂姐,伉俪二人,相濡以沫,同为书画大家,魂归歙县西干山,是为美谈!奈何,练江桥上的灯箱牌,有许士骐生平简介,却在作品栏中,误将贝聿玿之玿字丢失,令人唏嘘!

若你能入得城东路上的行知小学,就会发现,此间依旧保留着诸多陶行知先生的痕迹。不论是正对着校门的陶行知塑像,还是以陶先生独创的“gan”字命名的园名,以及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陶行知语录。这些都在熏陶着学子们,努力成为陶先生所期待大家成为的“真人”!新的行知小学,也保留着一间很有岁月沧桑感的老楼,它的名字也叫“行知堂”。我想,自打接过许士骐题写的行知堂匾额,行知小学秉承的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也就融进了新校区的骨子里了。

文末重点感谢为本文写作提供素材的王红春、方有正、张旭东、胡朔明、淩丽英、方素英、张莉、程军、王学政、程子伟诸位老师。在此一并致谢,感激不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