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证上岗”让“别人的父母”可触可感

 木香草堂 2021-07-09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梦工厂,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逐渐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开始独立,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照料和教育,这是基于血缘伦理的付出和责任,古今中外都是如此。眼光放宽一些,家庭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全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0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无论是哪个时代,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需要长期坚持学习和依靠科学指导。目前,许多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是不“及格”的,对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双耳不闻窗外事”者有之;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一手包办、过度介入而让孩子不能自由呼吸,“不得开心颜”者有之;怀着一腔热情,但在子女教育上缺乏韧性,浅尝辄止者更有之……
  未成年孩子可塑性很强,对外界事物有极强的敏感,故“培养优秀的孩子,源自教育称职父母”并非虚妄、夸张之辞也。
  浙江教育厅答“父母持证上岗”建议在这几天受到广泛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自然也是切中了许多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焦虑。
  文中提到,为提升家长素养,助力孩子成长,杭州市上城区在全国开创了“家长持证上岗”的先河,依托移动学习平台,整合区域社会资源,开设线上课程,引导家长通过智媒体完成“执照”的学习、积分,达到一定积分的予以认证并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行。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而今,对学习达到一定积分的予以认证并给家长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让很多家长看到后产生“本领恐慌”的情绪也说明当下的年轻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能看出普遍的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技巧,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上还有很大幅度提升。
   家长从社会学划分是属于“先赋角色”,即有了子女就自动成为家长。然而,社会学、生物意义上的家长和称职的家长内涵存在很大差异。
  推行“父母持证上岗”在于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家校沟通、亲子活动、传统文化体验等,让家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育子的“葵花宝典”,这对于帮助家长扮演要自己的角色大有裨益,由此可见,年轻的父母能否顺利拿到“执照”并非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父母持证上岗”的类似做法在其他地市也出现过。2020年8月中旬,成都市成华区就推出了“4C家长制度”,即根据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具备的和谐关系、关爱身体、维护心理、引导学习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并通过家长学习取得结业证书。
  “父母怎么样,孩子大抵也会怎么样”。父母是孩子最为接近的人,父母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都会在孩子的心头留下投影,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此,广大家长打算培养出色的子女,自身必须强筋健骨,希望让“家长持证上岗”的模式能在更多地区实行,唯此,“别人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可触可感,孩子们才能在家庭梦工厂里得到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才能奠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