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正在消失的职业,却是无数打工人梦想的人生

 泊木沐 2021-07-09

文章转载自:意外艺术

每当8点整的钟声敲响,夜幕降临,总有一群人会默默放下手头的事情。

他们打开某宝,搓了搓手,然后屏住呼吸,等待屏幕亮起,发出“指令”——

这个场景,你熟悉吗?

直播卖货在今天已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但这事要放过去,你想都不敢想。

没有网络,没有快递,你要是空降“穿越”过去,估计只能大喊一声:

但也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了一种神奇的职业:

他们身兼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江湖郎中、算命先生等多重身份,偶尔007时常996,肩挑百多件货物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

虽然这个职业在今天已经几乎见不到了,但曾经那也是个香饽饽,引得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天天坐在家门口翘首以盼;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货郎。

这其中,要说谁是带货一哥,那必须还得是南宋画家李嵩笔下的《货郎图》。

▲《货郎图》 李嵩 南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1

所有夫人看过来

3—2—1—上货担!

这不是货郎的第一次亮相。

它最早的形象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百戏俑”和“说唱俑”。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翻开音乐史和戏曲史还会发现,卖货郎走街串巷的吆喝声经年累月,成了演说各种故事的说唱艺术。

没想到吧,一个带货的还能成为rap担当,而且它的唱腔还被称为“货郎调”。

▲ 新《水浒传》浪子燕青扮货郎 图源网络

如果你还有印象的话,小时候看的《水浒传》就有一段是燕青扮做山东货郎。他打着板,一边唱起了货郎太平歌,一边就把货卖出去了。

那这货郎卖的都是些什么?你能在他这里淘到什么宝贝?

南宋三大件:木叉、钉耙和斗笠。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就是些普通的种田工具,但在当时,人口猛增让农业生产成了香饽饽。

统治者们提倡精耕细作,大力开垦梯田、水利田、延边田地,少不了要在工具上下一番功夫。

▲ 《货郎图》中的斗笠和竹耙

这主食有了,还要搭配上各种瓜果蔬菜。圆柑、甘蔗、水蜜桃、黄桃……甭管你想吃哪里的水果,统统安排。

钱塘江和大运河航运的发展,让你即使住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也能吃到来自广州的荔枝、福建的龙眼,就是来自北方的“山东黄米”也可以在这里吃到。

▲《货郎图》中的瓜果和山东黄米

除了吃的,所有夫人最关注的还有用的。

吃饭用的碗、盘、碟,喝茶用的茶杯和茶壶,陶瓷工艺的发达,不仅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还远销海内外,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货郎图》中的锅碗瓢盆和茶杯茶壶

但小朋友们可不关心这些。

他们从家里跑出来,直奔自己最爱的玩具去,风筝彩旗拨浪鼓,还有八哥叫喳喳。

▲《货郎图》中的拨浪鼓、风筝和八哥

你想要的,货郎这里统统都有。

不夸张地说,货郎把南宋财富密码把握得死死的,谁也别想从他这里多赚一份钱。

那么,货郎在现场到底带了多少货呢?

东西多到十二层的货担还装不下,要货郎插在头巾上,挂在随身的口袋里头……你光是看货郎这身打扮就知道东西少不了。

画家李嵩在左边的货担上是这么写的,“三百件”。当然,这个“三”还只是虚指,在古代是形容东西多的意思。

带了这么多货都还不是货郎最厉害的地方。

怎么让这么多东西显得多而不乱,既让货担显得满满当当,又不会因为太多而溢出来掉在半路,没有个把月的带货经历是绝对不可能完成。

再看画下这幅画的作者李嵩。

他不仅把这成百件货物全部画了下来,就连货物上的细节都没有放过。

最典型的就是在风水八卦,文书医书上的“明风水”“杂写文约”“会诵仙经”等字样的刻画,还间接带出了货郎另外有的江湖郎中,算命师傅等多重身份。

用今天的话来说,货郎就是一个“移动的百货商店”以及“万能的兼职打工人”,而画家李嵩则绝对称得上是一台“人肉照相机”。

02

四方食事

不如一碗人间烟火

艺术史上对李嵩的介绍并不多:

李嵩,钱塘人,少为木工,颇远绳墨,后为李从训养子,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光、宁、理三朝画院待诏。

《图绘宝鉴》夏文彦(元)

▲ 李嵩(1166~1243年) 图源网络

翻译过来就是李嵩年少时家里穷,当木工糊口,后被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成了画院中一枚小小公务员。

大概是因为出身穷苦家庭,比起其他画家,李嵩画起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来更加得心应手,也更接地气。

▲李嵩手底下的《货郎图》系列

但一说起风俗画,我们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还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北宋画家张择端从汴京城的郊外画到了城里,大到一艘途径的货船,小到一块店铺招牌,他都事无巨细地画了出来,完整地再现了北宋时期的民间风俗活动。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北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张大而全的全景图,那么《货郎图》则更像是一张特写画面。

李嵩让时间停留在货郎刚走进村子,刚要把沉甸甸的货担放到地上供大伙挑选的瞬间。而早在他走近时,货担上丁零当啷的拨浪鼓等声响就“暴露”了他的到来。

夫人一手抱着孩子就迎了出来,另一只手向前伸,好像要喊住跑远了的孩子慢点儿,就连家里的小狗也跟着跑了出来。

▲《货郎图》局部

有些性子急的孩子没等货郎完全卸货,就凑到了担子前挑起了好玩的好吃的。你可以在《货郎图》上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脸上写满了“高兴”。

▲《货郎图》局部

这份一千多年前的快乐,大概就跟我们今天收到快递时的心情是一样一样的。

并且,这样的一份快乐还是那时候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能感受到的。

清明上河的集市活动是一期一会,而货郎的“现场直播带货”却是三不五时的家常便饭。他给平常辛劳的生活带来了时兴的玩意儿,实用的生活必需品,让人们期待着他的下一次到来。

▲《货郎图》局部

最幸福的日常,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笔墨线条描绘。

李嵩选择定格并放大了家门口最有烟火气的画面,它或许没有节日里大场面的铺排来得壮观,但谁又能说这样的小确幸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呢。

03

翻开历史书,我们看见的宋代虽然常被打上“积贫积弱”的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代的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

远方蓬勃大气的山水被看见,身旁生动的花鸟虫鱼也被看见;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北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特大节日里的热闹被看见,普通人的生活也被看见;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北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不管你是宫廷里的皇宫嫔妃,还是市井里头的普通老百姓,在这里,每个人的现实生活都能被画家们看到,被记录,被留在一张张的画卷之上。

▲《货郎图》 李嵩 南宋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于是,那里有货郎挑着整整十二层的货担,背上“三百件”之多的货物行走在大街小巷。他唱着货郎调,摇起拨浪鼓,带我们回到的是那一个带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时代——

不再关注过度奢华的东西,只着眼于身边的寻常,平凡的日子也能成为另一道风景。

谁说这不是美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