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15号作品】杨华:叙不完的家乡情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7-10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13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叙不完的家乡情
 文/杨华

我是一位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游子。

离开家乡——蓝田,在外奔波已有二十六七个年头。屈指算来,差不多有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一万多天的心心念念。

念生我,养我,守候在家门口柿子树下,等我回家的老父亲、老母亲。

念儿时,我曾系着快乐的小铃铛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疯跑的秀岭、塬坡、田埂、果园。

念家乡,四月天,开满山坡的槐花。六月天,大片大片金黄的麦子。十月天,玲珑喜人的玉米棒子。

这些念想,串成一条线,连着我回家的路。

太想回家!2017年那一年,儿子考上大学,我和儿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多呆一段时间,在老家好好享受一下自然风光。

回乡的路上,当魏巍的秦岭山脉以雄伟、壮观、厚重、绵长、秀丽的姿态迎接我们时,儿子被震撼的情怀大发,他写道: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要一点星光
你却给了我河汉灿烂

他还写道:
有一种烟雨
叫秦岭
另一番秦岭烟雨
是G40沪陕高速上的秦岭

我想问:巍巍的秦岭呀!谁敢在你面前称我为山之母?谁有你亘古绵长?谁能知道你坐拥多少宝藏?谁有你的钟灵毓秀?谁有你气吞八方的气势?你如巨人一般,傲然挺立,从此南北就有了分界线。

作为你的儿女,我要走进你,我要拥抱你!


回乡的第三天,在弟弟的带领下,我、儿子和小侄女就向王顺山出发了。

王顺山位于秦岭北麓,距家有20多公里,属国家级森林公园。王顺山,古称玉山,著名的蓝田玉就出此山。

当我们走进山门,坐下来吃一碗用山泉水做的凉皮、神仙粉、饸饹时,那丝丝沁人心脾的纯香,至今还在我的唇齿间萦绕。特别是神仙粉,那爽爽的滑、那丝丝的香、那淡淡的苦,润唇,润喉,润肺。让人吃一口,便欲罢不能。那时我说,如果有可能,我想把一辈子的饭在这里吃掉。

吃饱,爬山。此时,正值盛夏。但山间空气清新,凉爽,很是宜人。茂密的丛林、斑驳陆离的光影、清澈见底的山泉、崎岖蜿蜒的小径、垂直而立的悬崖峭壁,那悬崖,那峭壁,让人看着胆战心惊,但又赞叹他的奇异。我爬过华山,去过泰山,但当置身于王顺山,华山的险、泰山的雄伟壮观无不在此体现。难怪王顺山有蓝田"小华山,陕西"小黄山"之称。这些美称,集王顺山于一身,受宠于大自然,又是那么的独一无二。

山上奇异的巨石和树木很多,儿子不停的用手机猎取他独特的发现。有一块巨石,石上似有两个脚印,上面题写着"望亲石"三个字。看到这块石 ,我的鼻子突然间有点酸楚。这是一位母亲,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站在上面眺望上山砍柴的娇儿能平安回家的石呀!儿未回,愁眉锁,儿未回,泪两行,儿未回,祈神灵。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此刻,我不觉泪眼朦胧!

弟弟边登山,边目寻珍宝。一块藏玉的石、一根治病的草、一棵珍贵的树木、一些诱人的山果都让他深深痴迷。特别是山中的野核桃,那外形与纹路,简直是精美的艺术品。他的这些发现,让我们好像身处无边无际的宝库中,欣喜得有点发狂,我们对着大山喊,我们对着家乡喊,我们喊着对山的热爱,诉说着远离故土的无奈,倾吐着对家乡永不变的深情。山以悠长,脉脉的声响回应着我们,石以静默,切切之眼关注着我们,心在回应中、关注中变软了,变轻了。从流离中找到了安放的地方,逍遥而自在。

11岁的小侄女爬山,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鹿,一会跟她爸爸寻宝,一会跟她哥哥玩耍打闹,一会儿忙着拍照。瀑布下,仙树旁、陡峭的的小径上都留下她可爱的身影。这小姑娘,泼辣而顽强,在这山高路险的情况下,她不要任何人的帮助,努力前行,不抱怨,不气馁!有时遇到比较危险的地方,当我们向她伸出援手时,她总是揺着头,摆着手说:"没事,没事,我行的,不需要你们的帮助。"山用他的无言刻下了攀登者的足迹,山谷间回荡着"我行"的宣言!

当我们爬到西峰,山间空气多变,突然下起了雨,我站在西峰一棵长在悬崖上,很有造型,很有意境的松树旁,向下眺望,哇!这是一幅多么秀丽壮观的景色呀!袅袅的云雾,笼罩着一望无际、绵绵起伏的山峰,缥缈的云在缓缓移动,我立于云端,腾云驾雾,四周一片茫茫。

"下雨了,注意安全,要下山了!"弟弟提醒道。

走在下山的路上,能见度大概只有二三米,身边的游客,为了急于下山,大部分选择坐缆车,而我们四人商量坚持步行,这是大自然给我们另外一种馈赠,岂能错过?只见薄雨、浓雾飘飘绕绕,时来时去,在幽谷间游离。两个孩子,下山似乎比上山更有兴致,在这似幻境,似梦境,似仙境中,我们把生命的活力与大山相融。


"天下名山此独秀,望中风景画中诗"王顺山,不管是在古人眼里,还是在今人眼里,无论是在晴天还是雨天,都是一首完美的诗。

家乡是一首诗,家乡是一阕词。

我把诗写给了我亲爱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回乡,一路的风景、一路的歌。

我把诗写给了我深爱着的那条河——灞河,河中的石为金石,河中的水为玉液,那是我北方家乡江南的代名词。

我把诗写给了给我精神力量的那群可爱的人,那群人,守着家乡的一方水土,用澄净的眼睛、豁达的心态、深情的目光,叙说着,建设着,专注着那山、那水、那塬。

那山、那水、那塬。那是一幅画呀!古老、生态、唯美,浑然天成!

蓝田猿人遗址,古老到旧石器时代早期。

蓝田,因为生态,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誉为国际大都市——西安的后花园,西安人,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星期天去蓝田"。因为这里有蓝蓝的天、秀丽的山、润喉的水,日暖生烟的玉,吃不厌的美食,还有那思不尽、忆不完的古人,今人。古人有王维和他的辋川,今人有陈忠实先生和他的白鹿原。辋川
烟雨,仙了千年;白鹿原的神鹿,与发光的灵魂相连……

时光太短,情意太长,当我再次和我的家乡道别时,我叩礼塬下,脚下的风尘遮不住依恋的眼。

儿子站在西安城墙上,望着家乡,续着我的乡愁,他写道:

登古楼影里,冉冉斜阳,遥望太少
唤江湖旧梦,众生天元舞,谈笑功名
宝马雕鞍影剑,玄武惹干戈
秦王意自扬,袖手风云,权当酌饮
锵锵,帝都赋,鼎剑登天路,沥胆剖心
八水绕长安,照夜银河默,争峰谁与
万丈城墙峥嵘,黯牵征人衣
且放豪歌言,睥睨天下吞八荒。

看到儿子这段文字,我很感动,也很欣慰!他如我一般,把家乡装进了心里,融入了血液。

不管离乡的距离有多远,不管身处天堂人间,念家乡的心不会变!不管岁月如何增长,爱她的心,会随岁月的增长而越来越浓!



关于作者
杨华:笔名娟子,一位定居于江南无锡,却深爱着故乡蓝田,喜欢阅读与写作的70后女子。

点击以下接可查看征稿启事及初选作品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13号作品】杨广虎:蓝田汤峪数星星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