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共识】产后保健服务指南之三:产褥期卫生指导与保健

 明月美誉馆 2021-07-10
产褥期卫生指导与保健
Image
产褥期卫生指导

(1)休养环境

①产妇和新生儿应母婴同室,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适宜;②产妇的穿着应随气候及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变化进行调整,要减少探访人员,以免污染空气和影响产妇休息;③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防护。

(2)个人卫生

①产妇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舒适,勤擦身,宜淋浴、勤换内衣,产后6周内避免盆浴;②保持外阴和伤口清洁,每天两次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勤换卫生巾及内裤;③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餐后漱口,预防口腔疾病。 

(3)休息与活动

①产妇应调整生活节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②产后应尽早适当活动,活动应循序渐进,逐渐适应,注意劳逸结合。 

(4)产后性生活 

产妇的生殖器官恢复需要6~8周的时间,42天健康检查无异常可恢复性生活,注意性卫生,预防生殖道感染,提供个体化指导。如果产妇有侧切伤口疼痛、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或产后抑郁等,要推迟性生活的时间。

如果产后不哺乳,排卵可出现在产后4周左右,即在第1次月经前。产后第1次性生活就要采取避孕措施。

Image
产褥感染预防

(1)注意产褥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会阴伤口感染。产后42天内禁止性生活。产后注意平衡膳食营养,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2)指导产妇学会测量体温,观察伤口和恶露性状等。一旦出现发热、腹痛、伤口疼痛、恶露异味等情况,应尽早就医。产妇休息时应经常变换体位,鼓励及早、适当地活动,以利于产后子宫恢复和恶露排出。

Image
产后出血预防

(1)产后积极促进母乳喂养,立即进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和早开奶,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

(2)加强产后24小时内的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量、子宫收缩、膀胱充盈情况的密切监测和记录。

(3)鼓励产后尽早下床活动,及时排尿,积极处理尿潴留。

(4)产后注意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排出情况。若血性恶露量多且持续时间延长,应指导及早就医。

(5)预防产褥感染,及时纠正导致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因感染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

(6)对于有产后出血风险的人群,应加强宣教,提高产妇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意识,发现子宫复旧不良与恶露异常应及时就医和处理。 

作者:中国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