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看见过四十三次日落。” “你知道,当人们感到非常苦闷时,总是喜欢日落的。” “一天四十三次,你怎么会这么苦闷?” 小王子没有回答。 “有一天,” “我看见了四十四次日落!” “你知道吗,人在难过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 “在你看了四十四次日落那天,你很难过吗?” 图源百度 无法想象,一次又一次夕阳落在小王子眼中那天,他是如何苦闷,又是如何孤独。 但我们总在一些时候好像也可以说出:我知道这种孤独,因为我也经历过。 看一场独自一人的电影,自己去吃凌晨三点的海底捞,一手缴费单一手药瓶地排着医院的队.....哪个更孤独?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些时候,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孤单的鲸鱼爱丽丝,每天唱着52Hz的歌游荡在海里,却找不到一个回应。 身在灯火通明中,心却在无人角落里,我们好像慢慢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图源百度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一千个人心中,大概也有一千个孤独的定义。 人们总说,生命中很多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但是在孤独的人眼中,这一段路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的一周,一天,甚至几十分钟。 感到孤独的时刻有很多,当然最多的情况我想是身边虽然熙熙攘攘,但很少有人真的能懂你。 其实并不是我们不想懂。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别人的情绪甚至自己的情绪归结于“矫情”“作精”, 也就是说,人们难与他人共情往往是因为我们在不自觉地贬低他人心理需求对其的重要性。 时常觉得自己是人群中唯一的异类(图源百度) 在心理学以往的研究中,对某些人的心理需求(vs. 生理需求)的重要性有所降低的这种社会判断倾向被称之为贬低人格。 而最新的一项研究认为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贬低他人的需求,这源于人们在评估他人生理和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因为心理需求或者说情绪的需求来自于我们复杂的头脑、意识,我们并不能像看到一个人摔破皮的膝盖一样看到他们内心“流血”的创口。 或许我们不愿承认,但不可否认,我们都有认为他人的心智能力不如自己的倾向。 《悲伤逆流成河》易遥 研究结果验证了他们的假设,与其他人的生理需求相比,人们通过减少他人的心理需求来贬低他人的需求。 此外,即使是跟你关系很铁的小伙伴也不好使,同伴的需求也会被贬低,因为人们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内省经验),而不是他人的心理需求。 研究者还推测,我们因为无法“读心”而无意间贬低了别人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社会判断错误”, 而且可能导致生活中我们满足他人心理需求的能力 ——这就好像你女朋友坐在旁边生了半天气,你还在想:不就是打游戏没听到她说话吗,再说一遍不就好了? 四大爷真乃广大直男代表,实名心疼蒋勤勤《妻子的浪漫旅行》 你没看到她暗自垂泪的背后,不过是累了一天,希望从爱人这里获取一点安慰和关注。 可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你只觉得她无理取闹。 关闭的心灵之门 “你不懂。” 一句话背后有多少无奈、愤怒、委屈和不甘。 被一次次不理解推回来的我们面对名为“你不懂”的高墙,只能逐渐把自己缩小一点,再小一点,躲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不受伤。 面对外界的种种压力、失控,缩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只跟自己相处看起来是安全的。 然而,长期远离人群和社会关系,孤独会逐渐侵蚀我们的心灵。 这里放上一张百度百科对孤独的解释。 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中,孤独并非是中性的状态。 孤独,在很多人看来意味着无人陪伴、无人倾诉的失落感。 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人会越来越封闭、不愿参与社交活动,与身边的人越来越疏远,逐渐变得孤僻、郁郁寡欢。 在网络与社交媒体流行起来之后,心理学对于孤独的研究从未停止。 研究发现,孤独和社会隔离与不良的身心健康独立相关。 除了常见的与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障碍等心理障碍外,孤独与哮喘、偏头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椎间盘突出/背痛、耳鸣、长期精神疾病、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酒精问题的发病率增加也有关。 孤独久了,人也会变得暴躁起来。(图源百度) 今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上,Texas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者发现:不仅抑郁症状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甚至还有比抑郁症更可怕的影响因素——孤独。看来陪伴不仅是最长情的告白,还能是控糖的利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独立喜剧演员Jeff Ragsdale在经历一段近乎让人自杀的分手后,在去年10月中旬将自己的电话贴满纽约,声言任何人都能打电话和他聊聊。 第一天他就收到了100个电话和信息,一周后情况变得像病毒传播一样,每天可以收到1000条信息和电邮,至今他已经接到65000通电话,甚至还有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的来电。 Ragsdale认为纽约是个特别孤独的地方,人们的心理需要很难得到满足。 他将这些电话或者信息都整理出来,推出了一本回忆录《Jeff, One Lonely Guy》。 Jeff Ragsdale 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地生活,却发现在日复一日的内卷、消磨中失去了力量,失去了掌控感,所以宁愿自己待着。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选择。正视孤独,就是变好的第一步。 上升期 当下的孤独境地,是走出舒适区的良好机会。 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够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才能不局限于当下的小事,放眼更远大的志向。 孤独其实是最佳的上升期,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以泪洗面、萎靡不振,而应该去勇敢的接受目前的孤独状态。 先去接受孤独,才能最终走出孤独。 图源百度 调整生活方式 毕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能够好好观察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做出调整的。 也许你早就想摆脱每周例行的聚餐、好好减肥; 或者不想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在社交上。孤独到来时,你有大把的时间跟自己相处,好好听听内心的声音。 清理人际圈 孤独能让你更清楚的看清身边的人。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你遭遇挫折时,可能以前身边的狐朋狗友见势离开,只剩你形单影只。这时候你不必灰心、难过,而是应该收拾心态,鼓起勇气重新出发。 并且,孤独并不意味着孤单、不合群、过得不好。 有的人经常自己独自行动,可能是因为他是一个很独立的人,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愿意去为自己的目标作出努力。 图源百度 总的来说,孤独并不是完全的坏事。 当你正享受孤独,趁此时期,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 去重新认识自己以前的状态,走向新的人生际遇,那么恭喜你,将要迎来更崭新的自己。 如果你不幸正被孤独的消极影响侵蚀,也不要担心。 如果你愿意试着打开自己,多晒晒太阳,吹吹凉爽或炙热的风,就会发现,这世界流动的生命力环绕着你,你并不是孤单一人。 [1]Schroeder, J., & Epley, N. (2020). Demeaning: Dehumanizing others by minim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9(4). [2]ADA 1082-P -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U.S.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2011-2019 [3]ADA 1024-P - Association, Prevalence, and Occurr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Indian T2DM Patients [4]ADA 520-P - The Influences of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on A1C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with Diabetes 作者:Lexi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