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36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不知心归何处 2021-07-11

原文: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一部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想要收紧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强大它,想要废除它,必先兴旺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单从文字上看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里所讲的内容就是阴谋之道,但实际上,这样的认知或解读都是片面的,只能说明很多人还没有真正的读懂这段所要表达的内涵,结合前面的章节,我们就能很好的理解,老子所要讲的还是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则,同时教人看通因果,认识到因果律的可怕

比如昙花,当它开到最盛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开始凋零萎谢的时候,比如罗马,唐朝,在其最鼎盛的,最繁荣,最辉煌的,最富强的时候,也是其开始走向衰败,灭亡的时候,历史上很多这样的时代,在其最强大时候,也就意味着其开始走向衰亡的时候,人生也是如此,物壮则老,所以老子所讲到的都是人情、物理可怕的一面,不是教人去使用计谋手段,而是讲因果律,教我们不要忘记“大象”的法则

第二部分:是谓微明

如果懂了上面所讲的道理,便能理解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是谓微明”,从微弱、渺小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来,能做到从微而明;而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的现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对于坏的一面,由于不懂因果循环的定律,不能从微而明,才会埋怨运气不好,埋怨上天不保佑,埋怨上帝不灵验,埋怨菩萨不保佑,殊不知人生过程中的现象,如果认真的去检讨、反省,内观,就能从今天所做的事情预测到明天会有什么事发生

如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其实自己心里都是有数的,有感受的,但是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达不到从微而明的境界,就会给自己留下隐患,如我们都很熟悉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蔡桓公一开始只是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只需汤熨就能治好,可他不能从微而明,又不相信扁鹊所说,最终病入骨髓,不治而亡

第三部分:柔弱胜刚强

老子始终主张用柔用弱,比如前面章节所讲到的上善若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它柔软得没有骨头,无丝毫之力,可是水却能在一个地方滴几百年,无论是铁或石头,都会被它滴穿成洞,这就是柔弱胜刚强,老子主张用阴、用柔、用弱,不是叫人做坏事,所谓柔弱,在做人的道德行为上就是谦退礼让

第四部分: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鱼在水里的力量很大,生命力很强,但是离开水就会活不下去;一个国家生存的命脉所在,一定要掌握住,不能轻易给别人看见;整体来看,老子只想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小心谨慎,要懂得前因后果,因为所有的痛苦失败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没有明白因果道理,在微明的地方,没有看清楚,没有看到要点,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因此做人处世,需要谨慎小心,如儒家所讲的存诚,也是在提醒我们要戒慎小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