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总是焦虑不断,忧心忡忡?《认知觉醒》告诉你答案

 深情解读 2021-07-11

你是否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来不及了,太晚了,成功者已经抓住风口,名利双收,而你,还碌碌无为,觉得自己虚度光阴?

那是因为:你想得多做得少总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认知觉醒》作者周岭在36岁前也跟大多数长期焦虑的人一样,被焦虑的情绪左右,对未来感觉迷茫。

他在书中说:“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为人熟知的《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建老师曾说自己焦虑到无法和家人一起吃饭,独自躲到房里,拉上窗帘,独自用餐。

主持人问他:“你的人生已经这么精彩了,你焦虑什么呢?”

蒋昌建说:“我的心理医生问我,你小时候的成绩是不是还可以?我说对,还可以。然后心理医生又问,你爸妈是不是不太管你?我说对,不太管我。然后心理医生说,这就是焦虑症很重要的一个源头,对自己要求太高,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

明明已经获得成功,成绩骄人,还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定位太高,太苛刻,便会产生焦虑。

焦虑有哪些表现形式?

《认知觉醒》明确将焦虑分成五种形式,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焦虑,怎么改变焦虑,应该先理顺自己属于哪一种焦虑,然后才对症下药。

第一:完成焦虑

也就是日程或者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想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想做的事太多,要开的会议太满,但总是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打扰。

第二:定位焦虑

人总喜欢高估自己,对自己缺乏一个较理性和客观的认知,总喜欢拿自己的短板去与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内心受到打击,缺乏对自己准确的定位。

第三:选择焦虑

比如这个专家说阅读应该一字不落,那个专家说应该按主题阅读,到底谁对谁错?到底哪个更适合自己?摇摆不定,从而产生焦虑。

第四:环境焦虑

我们常常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些事想做却做不了。

第五:难度焦虑

比如考研,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和准备,想要考上理想的学府并不容易,所以焦虑重重。

归根结底,焦虑的原因无非同时想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有句话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如何应对和改变焦虑?

《道德经》上说:“罪莫厚于甚欲,咎莫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欲望更大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罪过。珍惜现在所有,不过分追求,便能知足常乐。

人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欲望太多,想要得到太多而又无法实现,产生挫败感。

想要改变焦虑的状态,《认知觉醒》提供五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歌唱家帕瓦罗蒂成名后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他想起父亲的教诲,师范学院毕业后,痴迷音乐的他问父亲:“我是当老师呢?还是当歌唱家?”

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

于是,帕瓦罗蒂选择了当歌唱家,经过7年的努力,他首次登台亮相,再经过7年,他终于登上大都会歌剧舞台,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现在很多声音告诉你,要多一些选择,这条路不行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

导致许多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他们总以为多手准备,就能有备无患,就能抵抗压力和危机,然而事实上,压力和危机却来源于自己的欲望太多而成绩不佳。

二: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无问西东》,感触很深。从吴岭澜身上,仿佛看到过去的自己,以及现在一些年轻人的迷茫和焦虑状态。

吴岭澜是个文科优才,英文和语文满分,而物理则无列。可他入学时却偏偏选了实科,理由是“最好的学生都在学实科”,以此来报效祖国,可却有心无力,浑浑噩噩。

他觉得,在这个年纪,做大家都做一样的事,主要任务就是读书,把自己交给书本,忙碌,踏实就是最好的选择。他在随波逐流中失去了自我,看不清现实。

校长梅贻琦点醒了他:“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经过老师的开导,以及参观泰戈尔访华时的演讲,吴岭澜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弃理从文,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传递给他的学生们。

人因为看清现实,找到自己的终身宿命而不再迷茫和焦虑。

三: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齐全。要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有一次我去面试,老板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电话响了,开水开了,有人敲门了,孩子哭了,你会先做哪有?

我说我先关火,因为会有危险。老板很满意。

很多全职宝妈会答孩子哭了当然是去抱孩子,再去关火。乍一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假如孩子又恰好拉粑粑了需要换呢?你是不是继续处理完再干别的事?到时候开水漫出来会不会把煤气熄灭,造成危险呢?

我有一次早上就忘了关煤气直接进厕所,闻到烧焦了才知,幸好没有进房间关起门来哄孩子睡觉,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要事先做,让紧要的事情先做,便能减少焦虑。

四:接受环境,在布局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家李筱懿说过:“成功在这个世界上属于少数,但假如成功能够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里,你的成长就是一种成功。你往前走的路,世界就会宽泛很多。”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人,能力有限,你不能听信王健林所说的定个小目标,先挣他一个亿。

这个目标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辈子都无法实现。

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和能做的事范围缩小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上来,而不是盲目地放大。

五: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去突破它

有句鸡汤说: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这么优秀。

《认知觉醒》说:“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上。”

所以,想要成功,摆脱焦虑,就要立足长远,主动走出舒适区;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抵制诱惑,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今天看了一本好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