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儿童教育专家一致好评的动画片《成长这东西》中,主人公西西热情招待了前来做客的赵阿姨和珊珊妹妹。 妹妹离开时,未经同意带走了她最珍贵的仙女挂件。 西西想礼貌地要回挂件,赵阿姨也意识到女儿的错误,劝女儿把挂件还回去,西西妈妈看着大哭的妹妹,大方地说: 01 西西这种乱七八糟的小项链多的是; 02 今天我作主,妹妹喜欢就拿去; 03 我们家西西最会爱护小妹妹了 事后,妈妈轻描淡写地安慰西西大不了再给她买个就是了。西西哭着跑进了房间........ 过了几天,西西以同样的方式强迫妈妈把最喜欢的多肉植物送给自己的同学, 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对西西造成了伤害。 妈妈诚恳地向西西道了歉,并帮西西换回了她的挂件。 这样的情景是否也曾发生在你们的身上? 父母顾及面子,大方将孩子的东西拱手送人,还教育孩子要大度,却不知这种自私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西西妈妈最终意识到错误并改正了,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还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忽视,长久地在心里埋下了一根刺。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捍卫自己物品的权利,更有忠于自己感受的权利。 父母想教会孩子大方,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在平等的前提下自愿分享。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爱。 爱孩子的前提一定是尊重孩子,在这份尊重中,教育才会轻松有效。 一 尊重孩子 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 孩子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为自己做主的权力,自我决定的过程,是不断成长的基石。 想起前几天,妈妈带弟弟去买衣服。 弟弟正值青春期,身高发育迅猛,去年的衣服早已短了一大截。 本想自己去买一套,但妈妈不放心,全然不顾弟弟满脸的抗拒,生拉硬拽把他带到了自己常去的商场,弟弟心不在焉地逛了一圈后,一脸嫌弃地逃了出来。 妈妈无奈妥协,跟着弟弟进了一家潮牌店。两人刚进去,服务员就热情的招待起来,弟弟站在镜子前试穿几套后,拿起最满意的那一套,正准备让店员帮忙打包。 妈妈走过来,展开衣服上下打量,连连摇头:这衣服颜色太老了,不适合你;款式也不好看,太复杂;还有这面料,不跟你去年买的一样,买回家肯定会缩水..... 等着结账的店员一脸鄙夷,旁边的弟弟也尴尬的无地自容,头也不回走了出去。 妈妈追上来,劝弟弟再多逛几家看看,弟弟拒绝,最后两人争执起来,不欢而散。 妈妈回家,抱怨着弟弟是个不孝子,连她的话都不听。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他却毫不领情。 妈妈对弟弟的“好”,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健康学习,所有事都恨不得包办。 可这样的结果是,妈妈毫无底线和原则的付出,压得弟弟喘不过气只想逃离,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古语言: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父母爱子要把握分寸,爱得太多,就成为负担,父母痛苦,孩子也永远也学不会展翅高飞。 有人说: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着。 父母需要适时地放手,尊重孩子,给孩子独自展示的舞台,让孩子学着支配自己的人生,他才能把人生谱写出华美的乐章。 二 尊重孩子 是维护孩子的自尊 傅首尔在教育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谈起家长的攀比心话题时,讲了这样一件事: 家庭聚会上,亲戚们一边吃饭一边闲聊,突然有位亲戚点名让她的儿子背首诗给大家听。 儿子还未开口,她站起来大喊:“我来背,我背给你听,我给大家唱首歌都可以!” 傅首尔这句话,引得在场的其他嘉宾哄堂大笑,但她接下来的几句话,却赢得所有人的认同:“这种最早的攀比氛围,就在家里的聚会上,亲戚们总会要求孩子们来个即兴表演,让孩子背个诗什么的。 人家这样要求,他会非常局促的。别人一口气背了五首,如果他背一首都是结结巴巴的,他会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 家庭聚会本是亲友联络感情的最佳场合,却变成紧张激烈的艺考现场,孩子被公开点评,表现好会赢得称赞,表现差会遭受冷眼,孩子内心也会自卑失落。 孩子在公众场合更需要面子,这无关虚荣,而是对于内心的自我保护。 父母总把孩子当做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把自己的骄傲荣光跟孩子挂钩,却忽略了孩子首先是他自己,他同样需要属于自己的骄傲和自信。 《培养优秀子女的规律》中写到: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梁柱,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就必须抬头挺胸,其实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内心被父母倾听,孩子才会更爱父母,教育才会充满快乐。 正如《读懂孩子的心》中所说:有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才能有对个体生命的正确引导。 的确如此,想要孩子成才,就先学会尊重孩子,这比报多少个补习班都有用。 三 尊重孩子 是努力呵护孩子的梦想 有位妈妈看到孩子拿着印花蓝布来回摆弄,就问孩子要用布来做什么,孩子回答想做一艘美丽的船去远航。 妈妈听了,一把抢过孩子手中的布,告诉他布是不可以做成船的,放到水里只会立马沉下去。 孩子被妈妈的行为吓到,哇哇大哭。 孩子总有一些奇思妙想,在大人看来过于天马行空,遥不可及,但无论孩子的想法听起来多不现实,父母都该用心呵护他们的梦想,也许有一天,孩子就把梦变成了现实。 正如孙正义说: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 孩子的梦想最初只是一颗幼苗,呵护了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阿姆斯特朗小的时候,跟一群伙伴一起玩耍,称自己的梦想是飞到月球上。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疯了,把他看做一个笑话,就连邻居吵架都以他为赌注,嘲讽他痴人说梦。 但他的母亲却从未给孩子泼冷水,而是温柔坚定地告诉他:到了月球要记得回来。 母亲的幽默式鼓励,给了他信心,他不断向梦想靠近:参加飞行训练,考取飞行员,进入航空专业,创造飞行高度和速度均无人超越的世界纪录,最终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也许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阿姆斯特朗这样的人,但有梦想总比没梦想好得多,父母充满智慧地保护孩子的一切好奇,努力呵护孩子的梦想,孩子内心坚定,梦想才不会只被称为梦想。 心理学家刘畅说,真正有品质的爱,应给予孩子精神上的认可,让孩子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所获得的精神光辉,被平等对待和坦诚的“被看见”。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需要被看得见,这是对于他们作为个体的尊重,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人生过得熠熠生辉。 想起纪伯伦《关于孩子》中的几句话: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的一生有爱,更有自由。 作者:辰月,一手带娃,一手码字的新手妈妈,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成为孩子一生的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