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芝堰古村 “一街九堂”

 流星雨刘鑫 2021-07-13

芝堰古村  “一街九堂”

    芝堰古村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至今已有850多年的历史。建村时因背靠芝山,旁边又有条芝溪环绕,得名芝溪村。后来村里人为了抗旱用水,便在溪中筑起一条条堰坝,久而久之,堰的作用逐渐显现,村名也改称为芝堰村。

芝堰村位于兰溪市西北部山区,隶属于黄店镇,距兰溪市区20公里,与建德市邓家、更楼二地交界。从兰溪西站乘汽车沿兰芝公路约半小时就可到达。当你一走进村庄,就会感到古色古香的韵味。(芝堰村外景一角)

     芝堰古村有四大:一是建村早,古建筑数量多,年代久远,结构精美,保存完整。全村有宋、元、明、清古建筑100多处,其中衍德堂建于元代,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全国只有百余座,而且大多在北方,在江南的背份是很高的。由于该村古建筑造型、砖雕、木刻非常精美,而且建筑物各具功能,被古建筑学家称为还原古生活的活化石,誉为中国民居博物馆四朝瑰宝之称。二是该村是严婺古驿道。往北通往寿昌、梅城、杭州,往南通往兰溪、金华的必径之道。由于古时过往行人密集,商贸活动繁荣,在宋、元时期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村落格局。三是风景秀丽,有江南小丽江之称。村的东面是有名的芝山,西面为伏虎山,南面一片良田,北边为芝堰水库。一条芝溪从北经村的西南面向东南方向流去,一条大渠从北经村的东面向南流淌。青山环抱,绿水相依,好似江南的小丽江。四是清渠碧水绕村庄,把村庄、水渠、民宅溶为一体,好似深山里的桃花源。村中有两条纵渠,三条横渠,渠水常年绕村流动,川流不息,并能见到渠底的石子和游鱼。渠道一边是水,一边是路,几乎家家户户门口在渠水边都有一块磨得发亮的青石板埠头,用来洗衣、洗菜和其他物品,一跨出门槛就可洗涤,游人们看了既感新鲜,又感好奇。

    更为好奇的是村里有一条古街,九个古老的厅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秘。一街九堂留古韵,清溪碧水绕村庄,下面向你介绍一街九堂的来历。

月亮街:就是古时的严婺古驿道。从建德寿昌、梅城(古时严州府)通往兰溪、金华(古时婺州)的必经之道,全长约300米,蜿蜒曲折,南北街头各有一棵古樟树为记。当时这条古街上的客栈、酒店、药店、钱庄、当铺、茶馆、烟馆、澡堂、洗足店、剃头店、过街楼和戏院等至今还保留着。如今的古驿道已远离当年的喧嚣,有了一份难得的闲适。(古驿道图)

孝思堂:是该村陈氏家族的宗族祠堂,也是全村最大的厅堂。初建于元代末年,明洪武三年在原小祠堂基础上进行改建,由门厅、廊庑和孝堂组成一个回字形,约500多平方米。门庭两侧都有厢房,中庭陈列着陈钦祚的亲笔题字和众多匾额。孝思堂挂有黄帝画,有两厢房。门庭和中庭之间的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是当年朱元璋和他的马氏夫人在原小祠堂前所植。

祠堂的中进为中庭,四面为天井,中庭正中四根柱用的是松树、柏树、桐树、椿树,谐音为松柏同春。不管多少年没有人居住,都不会有蜘蛛网。古时说,建屋时日子择得好,经专家考察认为与树木的材质有关,使蜘蛛不敢接近。(孝思堂图)

济美堂:建于明万历年间,约400多平方米,建这厅堂时有个故事传说。建造者为上门派锡山公,绰号叫锡山老虎,村里人都怕他。他的女婿其时当知府,他仗势女婚常常欺人,为人好胜。建济美堂时,他要砍当地羊公庙前的一片古树,到羊公庙里去掷签求允许,羊公神当然不允许。第一掷为阳,即两面都仰,他说:阳、阳、阳,我砍去好做大梁。第二掷为阴。当然不会一仰一覆使他胜,那岂不是同意他砍了吗?于是签竖了起来,他说:竖、竖、竖,我砍去好做柱。总之,他就是要砍,羊公神对他也没办法,最终还是被他砍去。只是以后正月初二迎羊公神时,其他各厅堂都要去,就是不去济美堂。现在济美堂陈放的都是当地先辈的灵位,大家可以看到当时人死后所用的棺木(材)。相传,当时的棺木都有灵气,触摸前面大的一头,会给你带来官运;触摸后面小的一头,会给你带来财运,如果你想当官发财,不妨一试。

承显堂:是希望子孙们继承祖上的尊贵,既有显要地位,又有巨大财富的意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约有500年历史。民国十九年(1930年)全部拆除重建,整个厅堂格局为三进三开两明堂,面积450平方米。头进有正门和偏门,正门一般不开启,大都从偏门出入。前庭有戏台,高低错落,在当时是少有的,后来就成为村民娱乐看戏的地方。后庭有阁楼,中庭的前后有两个天井,前后庭中本来有木门相隔,古时候男尊女卑,女子只能在后庭观看,于是就有了这扇木门。抬头看,天井边的两只大牛腿雕刻精致,工艺考究。牛腿上雕的图案是演戏中的诸葛亮《空城计》。可见到诸葛亮风度翩翩、泰若自然地坐在城墙上弹琴,司马懿看了后疑有伏兵,立即回马撤退了。现在承显堂为全村所有,村民的婚丧典庆大都在此举行。(承显堂图)

衍德堂:九厅堂中年代最久的一个祠堂,始建于元天历二年,平面布局为三开三进一穿堂,面积455平方米,坐北朝南,位于芝堰村南端。该建筑原为八字大门,门前曾有石坊一座,与村口的半月塘相临,现八字大门和石坊已毁,只留有少量石构件。前庭与中庭之间的天井较大直通到墙边为止,中间走路,中庭与后庭间左右各有一个天井,名叫龙凤井。上梁扁平呈梯形,中庭柱上有匾额,这是元代的建筑风格。后庭的屏风画有朱元璋会聚四才子的场面。四才子为青田刘基、兰溪宋濂、龙泉章溢、丽水叶琛,他们共同辅佐朱元璋攻元立明成功。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下兰溪攻金华经过古驿道,屯兵这一带住该村时,与宋濂等四才子在衍德堂相会过。朱元璋当时十分高兴和宋濂等去拜谢张仙送子的场面。相传,朱元璋儿子朱棣就是朝拜张仙送子后怀孕的,朱棣后来成为明永乐皇帝。现在,村民们把衍德堂当作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每逢节日也会来祭拜,这与朱元璋和四才子相会及拜张仙得子的吉利传说有关,故这个厅堂又称为聚才厅(衍德堂图)

世德堂:建于明万历年间。二进一天井二过厢。一般房屋是楼下高,楼上低,大梁做在楼下。而世德堂特点是:楼上高,楼下低,大梁做在楼上,叫楼上厅。相传,当时请客宴会都放在楼上,所以这堂变为楼上高。此堂土改时已分为民居。

成志堂:建于清乾隆年间,三进三开二天井,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牛腿上雕刻已渐精致,柱子上也有雕刻,这在当时比较少见,土改时已分为民居。

善述堂:建于清代。三进三开二天井,面积约300多平方米。其特点是前面天井很深,四面用石柱围起,土改时已分为民居,改造后原貌不清。

世泽堂:原三开三进,约400平方米。主厅已毁,今尚留最后一进已改为民居。据老村民所说:其后进天井也左右各一,与衍德堂造型相似,可能也建于元代。

光裕堂:原三进三开,后进已倒塌。据住户说:曾有名魁天府廷英首擢二块匾也不在了。现仅留前面二进,其大梁略呈匾形,可能是元末明初建筑。

芝堰古村除了一街九堂的古建筑外,还有一柏、一塘、一库(十里平湖)、100多座古民居也很吸引人。进村后就看到的那棵柏树,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元未时濒临死亡,后由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屯兵此地时救活,所以一直保护至今。柏树附近的半月塘,是南宋建村时人工挖成的,他们将池塘筑成半月形是因为半月形也就是元宝形,两头翘,中间低,元宝象征着财富发财。水的谐音是,所以把塘挖成半月形含有发财聚财之意喻,达到把村里的人才、钱财双双都聚住,使它不流出,这是当时挖半月塘的用意,所以大家对这口池塘十分爱惜。村中的100多座古老民宅,尤以建于明代的活水明堂民居,有清同治皇帝授于的荣褒五代牌匾;建于清代的斗室乾坤民居和建于晚清的积厚流光民居最为有名。大家在游览一街九堂时,顺便也可看看这些民居古宅。村北有一座中型芝堰水库,面积3千多亩,长十华里,蓄水量3000多万立方,俗称十里平湖。滔滔库水向西南方向流入芝溪,好似江南丽江,为芝堰古村增添了更多美景。(芝堰水库“十里平湖”图)

芝堰古村

郭茂林

欣游芝堰踏芳径,特色风光永留存;

一街九堂存古韵,四朝瑰宝①靓乾坤;

千年胜迹呈风貌,明清建筑布全村;

十里平湖轻舟漾, “江南丽江不虚传。

芝堰村拥有元、明、清、民国四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百余座,有四朝瑰宝之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