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我的大脑袋 2021-07-13
普救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寺外观之,古塔耸立,气势恢宏,大气磅礴。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停车场内图文并茂,简述着《西厢记》的故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其中“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当地凭借流传已久的故事,开辟了“西厢古街”;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街口牌坊“锦瑞门”;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这里就是“普救寺”前的广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石筑围墙上是《西厢记》浮雕壁画;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西厢记》故事浮雕壁画简介
……《西厢记》的故事就发生在眼前这座巍峨壮观、曾经香火繁盛的千年古刹普救寺。故事因寺而脍炙人口,古寺因故事传奇而名扬天下。
……为了更直观的再现这一故事,普救寺景区……制作了广场浮雕壁画。以巨幅长卷的形式,连续描述了《西厢记》中初遇、借厢、闹斋、和诗、匪惊、邀宴、赖婚、听琴、传简、赴约、赖简、相思、佳期、拷红、饯别等主要故事情节。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寺院前广场的另一个入口;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照壁上面朝寺院面书“佛光普照”;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照壁正面书“普救寺”(这里应该是正门)。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广场上有“永结同心”锁,也是游客青睐的拍照景点,一面书"愿天下人终成眷属",一面书"永结同心"字样。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待登高后看广场,前面的山体与植被,形成了腾龙般的形状;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广场的另一端;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台阶处就是“普救寺”的入口;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山门匾额“普救寺”三字及两旁楹联“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此联来源于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鉴于此戏文在民间流传甚广,赵朴初便将它改写为普救寺大门对联。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简介
国家4A旅游景区和山西省“十佳”旅游景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因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动人故事在此发生,而成为驰名中外的爱情圣地。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这座千年古刹每年9-10月举行“世界情侣月”活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寺内屹立的莺莺塔以奇特的结构、精湛的工艺、明显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而著称于世。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磴琴声"并称我国四大回音建筑。并与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学者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平面导示图;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进入“普救寺”内,抬头一看是又高又陡的台阶,这段台阶总共108级,据说,佛经上有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108个烦恼,当你走完这108级台阶,就意味着这108个烦恼都踩在脚下都渡过了。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走完108级台阶,就是“大钟楼”;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大钟楼
原普救寺西轴线上第二进建筑,唐代形制,平面三间正房。重檐歇山式,二层平座至上,周设门窗,走廊与栏杆可供游人登高眺览。
董解元《西厢记》中“白马解围”时,张生请老夫人、法本主持登楼观阵,即指此楼。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钟楼两旁还有石阶梯继续往上~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吉祥鼓”,楼前楹联:“擂三声免去四季烦恼,击一鼓接来八方财源”。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普救寺的建筑并不雷同其他寺庙,仔细看,普救寺是将钟楼、鼓楼叠加成二层;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按照普救寺的导示图,两旁还有许多殿、阁、古城墙及击蛙台、听蛙亭……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第三进:塔院迴廊;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塔院迴廊
系普救寺西轴线上的第三进建筑,唐代形制,共44间,前设龟须座门,后设随墙门,廊柱敞朗,周设坐栏,结构严谨,时代特点明显,一九八七年修复。
《西厢记》中张生游寺时,“登了宝塔,将迴廊绕遍”,即指此院。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塔前碑记;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莺莺塔”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方形密檐式的砖塔,造型朴实大方,全砖构建,塔基和内外皆呈方形,外观为方形角密檐楼阁式,体形是多层空心。塔基呈正方形,塔上壁用砖叠涩出檐十三层,塔身高36.76米(不计塔刹)。该塔结构上保留了唐塔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即四方形空筒式,其外观与西安大、小雁塔如出一辙。
据寺内现存的碑刻记载,莺莺塔是明嘉靖四十三年重修的。1991年5月在修葺莺莺塔时,从刹穴(天宫)内出的铜佛像和捐献记载印证,此塔确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莺莺塔
原名舍利塔,是寺院内的瞻礼建筑,因张生与莺莺恋爱的故事发生在塔下,后俗称“莺莺塔”。
寺内原舍利塔创自隋唐,明嘉靖乙卯冬(公元1556年)毁于地震,现存之塔系地震后八年(公元1564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倡导修复的,塔身通高40米,底层边长8.3米,属内方外方密檐式砖塔。
莺莺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击石,即听到清脆悦耳的“咯蛙!咯蛙”的蛙鸣声。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大雄宝殿;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举行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殿内佛龛上三尊大型石雕佛像是一九八五年七月从此殿基址地下一米五处出土的,据有关专家初步鉴定,石佛像为南北朝晚期的遗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此殿是一九八七年在原址上修复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为寺内最大的仿唐建筑。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中“张君瑞闹道场”一折即发生在此殿之中。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大雄宝殿楹联:“法鼓金铎 二月春雷响殿角; 钟声佛号 半天风雨洒松梢”。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大雄宝殿旁是“梨花深院”楹联: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梨花院
位于大佛殿与藏经阁之间,俗称“莺莺院”,一九八七年修复。
此院是《西厢记》中老夫人、莺莺、红娘在普救寺寓居之所,北正房为老夫人居室,西厢房为莺莺与红娘居室,东厢房为欢郎的居室。
《西厢记》中的惊艳、赖婚、邀宴、跳墙、拷红 等情节都发生在此院之中。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梨花院千古绝唱的寄情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西厢南侧一方石碣,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撰写的,因此称作"金代诗碣"。诗曰:"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这方诗碣,是这次修复清基时出土的,它是迄今寺内保留年代最久,直接记述崔张故事的实物佐证。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西厢
西厢房三间,莺莺、红娘的居室,古典名著《西厢记》即此命名,《明月三五夜》诗中“迎风户半开”即指西厢门。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北房三楹
系莺莺之母郑老夫人的居室。董伟卧室,西为佛堂。
《西厢记》中“堂前巧辩”即“拷红”一折发生在此房之中。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东厢
东厢房三间,系莺莺之弟欢郎的居室。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梨花院中有人物雕像,将故事演绎的更为真切。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还有一处是东厢南侧一段墙,墙下翠竹环抱着一块太湖石。墙外有一株杏树,枝繁叶茂,这里就是当年张生受莺莺之约,半夜跳粉墙巧相会的地方。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梨花院外,普救寺之景;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这里也是最佳拍摄点;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原创】山西行(一)普救寺“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

其实《西厢记》的故事并非王实甫原创,而是源自唐代大诗人元稹所著传奇小说《莺莺传》,《莺莺传》全文仅两三千字,虽文中张生、崔莺莺、红娘等人物与王实甫的《西厢记》一般无二,但故事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莺莺传》叙述的是一段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它同样描写了张生在普救寺见崔莺莺后一见钟情,由红娘牵红线私定终身,但最终张生为追寻仕途,对崔莺莺“始乱之,终弃之”。
《莺莺传》引来很多后世文人对其考证挖掘,终于发现《莺莺传》故事中张生的原型就是作者元稹本人。唐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曾到蒲州任小职,与其姨母之女名“双文”者恋爱。后来元稹赴京应试,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娶其女韦丛为妻,最终抛弃了那位“双文”女子。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元稹假借张生之名表达对被自己抛弃的初恋情人的矛盾情感。诗人一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更是深切的体现了这种情感。
《莺莺传》的悲剧结局令许多后世的文人感到遗憾和不满,于是这个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金代出现了董解元所著《西厢记诸宫调》,将《莺莺传》的故事改写为当时的一种说唱剧本,结局改为张生携崔莺莺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世称《董西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