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拳之“步法”

 武宗 2021-07-13

以武学打开世界

作为象形拳术,螳螂拳常常采取双手一前一后都成勾手状的临战姿势,这种俗称“螳螂手”的形态,能有效地控制与敌方的距离,非常有利于攻击和防守,同时,配合下肢采用的“似马非马,似弓非弓”的特有步形——猿猴步,更显得灵活和敏捷。这种步伐暗含腾挪之意,一旦脚下发力,纵蹿跳跃,闪展起伏,左腾右挪,十分迅捷灵敏。这种姿势直观地反映出螳螂拳以意取形、重意不重形的战术思想,表现在技击手法上,往往一出手就是三至五个技击动作接踵而来,或劈、或砍、或啄、或点,勾、搂、采、挂、粘、黏、贴、靠,连续进击,招招相连。出手是攻,回手也是攻,常令对手因猝不及防而感到势不可挡。

作为优秀的武术流派,螳螂拳的步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步型,有人作过统计,共有不下二十种不同的步法。这里,着重介绍螳螂拳特有的几种步法。

一、玉环步

螳螂拳特有的步型,其动作要点是:“前脚扣,后脚撑,两膝相抱胯相合”,上身的要求是:“背要撑,胸要合,两臂圆环气要沉”。使用玉环步时,上肢经常采用的动作有“扬邦”、“滚龙肘”、“腰斩”等,上下肢配合得当,常常能收到有很好的技击效果。

二、七星步

其动作特点是:重心置于后脚,前脚尖翘起,用以钩住对方的脚。七星步是螳螂门的标志性步型,体现了螳螂门敢于贴靠近战的战术特点,它既是一种步型,更是一种技法,常配合使用的手法有“腰斩”、“挂打”“砸劈”、“栽捶”等,是配合手法最多的一种步法。

三、蹉步

严格地说,蹉步不是步型,而是进步退步的方法。其动作要领是:前脚踏步前进时,后脚几乎是不离地拖地向前,后退时,后脚提起后退,前脚随之拖地带回。这种拖地进退的方法就叫“蹉步”,是螳螂拳经常采用的进退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