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弢夫:谈失传的奎派

 明日大雪飘 2021-07-13

本期原刊于:1958.2.03 《新民报》

整理:薛麟郎

“春台一声把王催,三庆长庚也皱眉,怜他四喜余三胜,捉放完时能碰碑。”

这首诗是百年前北京的京戏爱好者作的,用它来形容当时京戏界三大须生中的张二奎在春台饰演“打金枝”唐王的一时胜况。诗句好像有些夸张,但当时的张二奎确有过人之处。首先是他的像貌好、体魄大,扮演的王帽戏,雍容华贵,丰度大方,具有美丈夫的仪表,外形之佳一时无二。再就是他的嗓音嘹亮宽大,也号称无敌。据说他演“打金枝”的唐王,上场唱的第二句“景阳钟三响把王催”的“催'字,能破空而出,声震屋瓦,洪亮惊人,所以才有使长庚皱眉、三胜饶戏的诗句。

图片

但张二奎并非仅仅靠他的体貌嗓子过人。而成为“奎派”的开创者,同时他也是富有创作能力的能唱善作的艺术家,除他的王帽戏以矜重大方、腔调平正、工力独到得创立“奎派”旗帜外,像他演“探母”中的杨延辉,在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情感方面,更能细入微,尽情尽理。塑造四郎形象,同行奉为榜样。唱的方面更能把他平、朗、宏、伟的歌声一变为委、惋、凄、恻,使观众酸鼻,足见“奎派”得与程长庚、余三胜并驾齐驱,绝非幸致。但程,余文武俱佳,昆乱不挡,戏路宽敞,自较张为优,张居殿军也很公允。

图片

据传为程长庚老板

“奎派”的传人,首推杨月楼(杨小楼的父亲)、孙菊仙。杨体伟貌丽,文武不挡,也以“探母”驰誉剧坛。孙菊仙也是貌伟声宏,除得张二奎亲传之外,还经过程长庚指导。他曾和人论唱说:“唱戏不能用一样不均的劲,响的要如雷鸣海啸,轻的要像鸟语虫鸣,大的要如山岳,小的要像毫毛。”这几句话很能道破唱法中抑、扬、顿、挫的奥妙,不愧为“奎派”传人。

图片

杨月楼先生 薛平贵

他的名作像“朱砂痣”、“逍遥津”、“魚肠剑”、“教子”、“柴桑口”、“雍凉关”等戏,都是很成功的。例如“逍遥津”中的“回龙腔”“.....好不伤悲”的一句,好像叫散,实际有板,“伤”字在飘摇无定的、轻细如丝的行腔,而从悲愤的心情里把“悲”字用纯粹的唇音喷了出来,干脆、沉痛可称绝妙!乍听他的唱,似乎不出奇,一经仔细玩味,又觉得其中很繁复,工尺幻变,很不易学,确有高妙独到的工力。

图片

学“奎派”的,除上述之杨、孙二人外还有双阔庭、许荫棠、德建堂、时慧宝、白文奎、韦九峰等,但只能称之为学孙不够学“奎派”的程度。

图片

时慧宝先生 庄周

图片

前三大须生程、余、张,张二奎是票友下海。后三大须生汪、谭、孙,孙菊仙是票友下海,一师一徒,出身相同又同居第三,这也是很巧合的。

图片

现在的奎派已绝响,只能从孙菊仙的唱盘还可以听到“奎派”的遗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