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自汗、盗汗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7-13
2021-07-13 08:45

小编导读

第二届中医经典传承大会已经拉开帷幕,如果您有对中医经典的研究成果和运用心得,欢迎踊跃报名!

本届中医经典传承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海南省中医药学会、海南省中医院承办,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支持,面向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中医药研究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的一场全国性大型经典传承活动。

目前正在广泛征集作品阶段,详情可文底留言。

第二届经典传承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学习中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名家医案,今天书香中医App来和大家分享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的临证医案哦~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由柴胡、半夏、党参、龙骨、牡蛎、桂枝、大黄、茯苓、黄芩、生姜、大枣等12味中药组成。用以治疗“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诸症。为伤寒失治或误治之后,正气亏损,邪气乘虚内犯少阳,致使枢机不利,少火被郁,弥漫三焦,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证候。

医案1:自汗

娄某,女,47岁,市民。2012年6月25日初诊。

【主诉】出冷汗伴畏寒1个月。

【病史】患者于1个月来出现汗出量多,汗后畏寒怕冷,伴见肩背发凉、腰背酸痛、心烦,胃脘不适,偶有反胃,小便浑浊等症。舌淡,苔薄白,有齿痕,脉沉小。

【中医诊断】自汗症。证属肝脾郁热,阳失温煦。

【治法】调和肝脾,固表止汗。

【方药】柴胡龙骨牡蛎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柴胡6g,黄芩12g,半夏1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代赭石15g,生黄芪30g,防风10g,白术8g,砂仁9g,怀牛膝20g,当归15g,红花15g。12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服上方后汗出症状消失,仍有怕冷及胃脘疼痛症状,继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而愈。

医案2:盗汗

王某,女,50岁,农民。2012年8月24日初诊。

【主诉】盗汗1月余。

【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开始出现盗汗,汗出量多,以头、颈、胸部为主,伴见口苦、口臭,性急烦躁、耳鸣耳闷、肘膝关节酸困、手足发凉,夜寐不安、头目不清、眼睛发痒等症,纳食及二便正常。既往有乙肝病史两年。舌质暗,体瘦小,苔薄黄,面大,脉沉。

【中医诊断】盗汗。证属阴虚火旺,枢机不利。

【治法】和解少阳,滋阴透热。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半夏10g,太参30g,柴胡10g,黄芩20g,青蒿15g,鳖甲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防风10g,代赭石20g,川牛膝20g,白薇30g。6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服上方后,盗汗症状消失,口苦、口臭、烦躁诸症均有明显好转。

【按语】该方条文中虽然没有汗出症状,但是该方的基本功效是和解少阳,清泄表里之邪热,而邪热内蕴常常可引起汗出异常。在治疗以汗证为主症的疾病时,但见上述症状,可守“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加减应用。因此对于一些自汗、盗汗伴见烦躁、失眠、口苦咽干、头晕等症候的均可加减治疗。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清泻肝胆邪热,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在此取其敛汗固涩的作用。原方有铅丹一味,多代之以赭石,一则防其毒性,二则赭石具有凉心安神的作用,汗为心之液,心火既平则汗症自止。汗证虽然病因多端,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内有郁热的病机,而非单纯的营卫不和,因此多去桂枝防其辛温之性。然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合其他方药加减治疗。

书籍推荐

《刘学勤医案选粹》

「医案分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自汗、盗汗

(刘学勤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本书简介:精选了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的大量经典临证医案,既有从古方化裁而来者,又有刘学勤教授自创之方。书中所载医案后均附有“按语”,概述、总结、分析了该案的特点、难点、辨证及用药特色,包括少数初治效果欠佳或治疗中病情反复,经重新辨证、调整治疗方案后终获佳效者。这些珍贵医案的收集、整理与总结分析,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刘教授的学术经验起到了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

想要阅读整本书?欢迎上书香中医App购买电子书畅读会员,全场中医药好书随时随地免费畅读!先试读再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