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撒在窗前的几棵花草上,油油的绿色,带来了许多的生气,紫色的草本杜鹃依然开着,在这初冬的季节里有些卓然不群。 有些慵懒地偎在沙发里,看着阳光下的花儿出神。翻开的诗集躺在桌子上,一杯茶氤氲着淡淡的茉莉香。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愿意想,就这样懒懒地走在文字的境界里。 没有想到,读诗竟然读出许多的“懒”意来,心里又为这些“懒”意所折服,一时有些沉迷。 杜甫江畔独步,融融春光让人陶醉,和煦的暖风让人有些懒困。迷蒙之时,却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让人不仅心中雀跃:“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理解诗人的“懒”,也为诗人能有如此的“懒”意而欣然。诗人漂泊半生,总算在浣花溪畔暂得安身。多年离乱,天涯孤苦,又加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已是容颜憔悴,心力困乏,能有如此一番安闲,也算难得。纵然花径不扫,蓬门未开,能有几间草堂安放一颗怀天下之心,也是一件幸事。 就是满身傲骨的李白,也会时不时地懒一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对酌山中,畅饮开怀,酒酣欲醉,全然不顾待客之道。我醉了,要睡了,你且回去吧。懒态可掬,憨态可人,赤子之心昭然。“山中”自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盛开的“山花”更显环境的幽美。眼前已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经过了世事浮沉,看淡了人情冷暖,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且懒一回,又能奈何。 陶潜南山种豆,看似勤快,可“草盛豆苗稀”,让人莞尔。回归田园,跳出樊笼,草屋安身,东篱栽菊,虽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仍然会成为真正的农人的笑柄。好在他的本意并不在“种豆”得豆,而是躬耕隐居。我们依然理解这种陶式的“懒”,看到的是“懒”的背后那颗不屈的心。 温庭筠也“懒”,虽然能“八叉手而成八韵”,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只是他并不直言自己的“懒”,而是借用别人举动,一吐胸中块垒。一首《菩萨蛮》,让人动容:“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闺中思妇初醒,鬓发散乱如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然而,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惆怅倦怠之态,如在眼前。词虽浓艳,可浓艳的背后何尝不是一把辛酸泪。诗人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纵然才华绝代,无有用武之地,又怎能不“懒”,不“迟”。 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却是执着于爱情。只因“曾经沧海,曾历巫山”,便 “难为水”、“不是云”,自己信步经过“花丛”,也懒于顾视。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拳拳之心,羞杀尘世俗子。这样的“懒”,“懒”的有些悲壮。 一时之懒,曲藏千般思绪,万种意趣,明明是让人厌烦的“懒”,却“懒”出了境界,“懒”出了情韵。 古人之懒,缘于对生活的一种别样认识,是走过了坎坷路,看过了不平事,尝遍了人生苦乐,忍受了落寞凄冷后的彻悟。不像今人之懒,懒动筋骨,懒动头脑,懒在表象,也懒在内里。 有人说,时间是个老司机,就算闭着眼睛,也能把人拉到终点而绝对不会迷路。调侃中又多几许烟火气息,只是不觉悟的心沉迷在“懒”的暂时快乐里,不经意间,已是站在寥落的路口回首错失的过往。 “懒”让人厌恶,却不可随意贬损,褒贬之时,且拿世味的心细细掂量,也许,“懒”的内涵,会让人生出感慨无限。 能“懒”出一种境界,也是一桩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