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枯山水的写意高峰---龙安寺方丈庭院/NO.108

 蚂蚁景观 2021-07-14
本文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通过这篇文章你将了解:
1.龙安寺方丈庭院石头布局的详细分析
2.方丈庭院的来历
3.庭院所表现的真正的画面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讲了两期日本的石头,不知道大家对日本园林有没有一些新的了解,我们的景观笔记当然不会浅尝辄止,小蚂哥深扒的精神也会一以贯之,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日本园林枯山水的代表作---龙安寺方丈庭院。
这个你在无数印刷品或者相关杂志上见到过的庭院,可以说但凡提起日本枯山水,这个方丈庭院就一定在其中。
枯山水一词最早见于《作庭记》其文“无水之庭”精确形容了枯山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造园的专著书籍。

但你知道吗,虽然《作庭记》是世界最早的园林著作,其“无水之庭”也还是取自于中国的周礼“山泽无水谓之枯”的描述。哎,小蚂哥为了追根溯源真是操碎了心。

但日本发展了枯山水三个字的内涵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中最早的枯山水庭院为西芳寺庭园,今天的西芳寺还有个更出名的名字叫做:苔寺(苔藓爱好者的天堂)
而枯山水的高峰则是写意的龙安寺方丈庭园
和写实的大德寺大仙庭院
大德寺大仙庭院我们按下不表,要知道龙安寺这个庭院只有330平方和孤零零的15块岩石组成,为什么这样一个庭院就会被世人所津津乐道,为什么一个没有树的庭院还会被称之为经典之作,且听小蚂哥慢慢道来。
我们知道龙安寺是佛教五宗之一的禅宗寺庙,日本虽然地界不大,但对于佛教是真的热爱,很多寺庙面积都不小,这座龙安寺除去各式建筑,就景观元素来说各种庭院,水池,小桥,蹲踞也是全的不要不要的~
除了方丈庭院,龙安寺还有一个漂亮的鸳鸯池。
而大家来到龙安寺不去看山水,纷纷要到一个330平的小空间挤着看15块石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出名,对就是这么简单,但出名一定有它的理由,下面我就分析一下方丈庭院到底为什么这么牛~
穿过了方丈的禅房就是庭院
小蚂哥原来讲过不同于欧洲园林的生产性质,亚洲园林大多把视觉作为建造园林首先要考量的要素,龙安寺也是一样。说白了就是有钱人,或者修行之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思考人生,这就是我们说的精神需求。
埃及壁画中的庭院有大量的生产,养殖的场景
王维辋川别业
龙安寺方丈庭院是无法进入,只能提供纯粹的视觉体验,除了耙制细石之人,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踏进庭院,它是一个纯粹的眺望园。
我们来到庭院中需要站在预先打开的走廊平台上远眺,这样就在无意间控制了人的行动范围,接下来就是组织画面构图了。
即便没有学过艺术,没有专业的美术素养,站在庭院旁你仍然会感受到美,这除了控制人的视线之外,还包含了心理上的引导。
因为庭院极度极简,人们观看到的东西极为有限,目之所及只能看到近处的白沙,中部的石块,远处的围墙,不一会你的目光就会落到石头本身的形体之上。
首先庭院中有15块岩石,被分成了五组,为5-2-3-2-3排列组合,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我们在平台上无论从那个角度都会有一块岩石被遮挡。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魔术,而是造园者在千百次的实践后,摆布出的一个最佳的结果。从平面看像不像我们学种植设计时遵循的不对等边三角形的原则。

图片来自孙筱祥《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

有一种说法是15代表着圆满,少看到一块就说明还需要潜心禅修,也代表着人生的缺憾,这也刚好对应了修佛悟禅可以解放“自我”束缚而获得世界的真相:接受了人生的不圆满,才能获得圆满。
此外这五组岩石轴对称线组成了一棵分叉的树干,人脑在无意识下通过岩石间的对称会看到这棵树,这也就是龙安寺庭院玄妙的地方。
京都大学科学家《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指出,随机摆放的岩石是无法形成这样的图案,这种精密的设计计算,会让人脑产生潜意识的愉悦感。而主干经过方丈庭中央,也就是我们的最佳视点。
最后再说说这几块石头的质感,枯山水,虽有一个“枯”字,但并不是死气沉沉,日本人造园更像是在旁观一场自然随意发展的盛宴,石头上的青苔给这个静谧的庭院增加了生气。
关于龙安寺方丈庭院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有来自中国传说虎子渡河说,十六罗汉游行说,心字说,五大部洲说,中国五岳说,五山十刹说,七五三吉祥说……
这里小蚂哥来聊聊虎子渡河的传说吧~这还是出自中国的《癸辛杂识》:“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彪是性格出了问题,可以吃掉他的亲兄弟。老虎带着三个孩子过河,必定先把彪背到对岸,然后带第二个过去,同时在把彪提回去,然后带第三个老虎到对岸,最后才把彪带过去。

当然不管那种说法都和方丈的生活,内心世界有关。在杉尾申太郎一篇关于龙安寺方丈庭园造园意图的考察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可信的观点。小蚂哥觉得非常有意思,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方丈庭院的石头和细沙表达的是大海和岛屿。
但申太浪提出了一个浪漫的结论!其实白沙中的石块是在表达穿过云海的山岳和岛屿的顶峰。
而且这并不是他的猜想,是有现实景物的对照的,这个地方不在日本!也不在韩国!而在我们中国,就在中国山西的五台山。
五台山自古就被视为仙境,自公元5世纪就传是文珠菩萨的居所。五台山因山顶的五峰能在一定环境下发出金光,而被历来的信徒所推崇。
日本高僧也纷纷远渡重洋来体验这种宗教的奇幻景象。他们不仅从中国带回了诸多器物,更重要的是他们回国之后绘制了很多佛画,而证据就在这佛画之中。
文殊东渡日本的渡海文殊像

其中最重要的一副就是上图,文殊佛画第14图(五台山文殊)
人物在五座山风云海之上漫步,飘然而来。其中中台的造型一份为三,与龙安寺中的最大石组如出一辙,造型上极为一致。
好了,不用我说什么了吧~其实反过来想就更简单了,佛教讲究清修,一般都在人迹罕至的山上,没有人在海边修禅的。所以这么一来我们用云海和顶峰的视角再来看看这个庭院,你会不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都林泉名胜图会》中五人所站的位置就是我们在风水上说的明堂,或者穴,也就是我们说的最佳视点。
当然无论是那种解释,对于一个极度抽象的庭院来说似乎都成立,这点我们就不必深究了,但龙安寺方丈庭院的伟大在于,它抽离了一切不必要地位元素,极度控制了视线,当你踏进庭院的第一步起,你就掉进了设计者精心打造的视觉旋涡。
让你从看——到内心平和——再进入审美的心理状态——然后产生自我对于自然的联想——最终上升到佛禅的境界。而这个过程从你踏入庭院之初就自动开始了。
在梵文中有一个词叫做mandala,中文翻译过来比较长:螺蛳壳里做道场。所以小蚂哥认为龙安寺好在建造者悟透了庭院和禅,明白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就是以小见大。
禅宗的缩之万里,程于尺寸与庭院的虽一木一石却包罗万象是一致的,身处小庭院却悟出了宇宙的真相,这才会将龙安寺庭院建的如此极致。
当然这只是小蚂哥对于龙安寺方丈庭院的感慨,有人说庭院深受中国宋文化水墨山水的影响,也有人说室町幕府时代是日本视觉艺术的大变革的产物,还有人吐槽这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园林,无论哪种说法当你亲眼看到它的时候都会抛到脑后。
寓海于砂石,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给不动之物以动之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对于一个330平方的小院还能要求什么呢?
好了,这期我们就先说到这里吧,想看什么园林,想了解什么文化都可以在下方和我留言互动,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