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

 菌心说 2021-07-15
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的万物万象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对立统一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

我们的古人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万事万物,都可根据其特性而一分为二,称其为阴阳。例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雄为阳、雌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山为阳、沟为阴,干为阳、湿为阴,表为阳、里为阴,好为阳、坏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积极为阳、消极为阴,公开为阳、隐蔽为阴,等等。

为了解释这种自然现象的归类,古人逐渐形成了一套理论,即“阴阳学说”。《易传》上有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的太极图就是关于阴阳的总结标记。

《周易·系辞》中有这样一句话:“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我们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由阴和阳构成的,阴阳是世界的本质,抓住了阴阳,也就抓住了根本。例如:在物质上,有阳性物质与阴性物质;在现象上,有阳性现象与阴性现象;在规律上,有阳性规律与阴性规律。现在不是常说潜规则嘛,潜规则既是阴性现象(拿不到桌面上来),又是阴性规律(它确实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第二层: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都在阴阳关系之中。阴阳有“相生、相克、共存、转化”四种关系,因此,阴阳的表现形式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第三层:任何一个事物,都有阴阳两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