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端收藏推荐——唐代金银器

 新用户99079681 2021-07-15

  唐代金银器种类和造型都十分丰富,而且每种器物又包含有多种造型,大多显得圆浑饱满,给人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其中。不仅如此,唐代金银器的设计中通常有着动与静、疏与密的结合,技巧手段十分丰富。再看看宋代时期的金银器特点,它们虽然同样种类丰富,但是从形体上看大多轻便小巧,用诗情画意的方法来进行装饰,追求的是一种典雅文静的风格,并且大多的宋代时期的金银制品都是用来做陪葬物品。

  

  遍览大唐金银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大唐金银器的功能,除了满足着人们的口体之需、视觉享受,还承载着特有的社会属性,而也正是金银器的这些社会属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浮华而又多元的大唐生活图景。

  作为唐代金银器发展的开端,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开放政策起到了很大的功劳。在出土的唐初将军墓中发现了十一件金器和十九件银器。虽然很多水平不高,但是在其中却发现了西域产的高足杯。这表明了虽然此时已与西域产生密切关系,但是只有其成品却未掌握其锻造技术。不难发现,此时的中西交流还是停留在基本的以物易物阶段。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有了明显提高。盆、碗、杯、盒等器型都规整稳定,体态和谐,从修整痕迹上来看,加工刀具多种多样,而且精密度很高,无论圆形器抑或方形器,都能扣合非常紧密。如三足束腰形小银罐,以子母口相扣合,盖上后极紧,空气无以进人,以致时过千余年,银白色的内壁依然锃亮如新。焊接技术高超,所有金银器的焊接处均未开裂,如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腹部焊接的由宽0.1厘米、厚0.05厘米的金条掐制的团花及外侧直径0.1厘米的小金珠和金栉背上焊接的以直径0.08厘米金丝盘编的花纹、直径0.05厘米的小金珠,至今牢固如初,毫无裂缝和脱落现象,真令人难以置信。

  不论是审美与实用兼具,还是在纹理图案上的世俗与神秘,粟特文化无疑是对唐代的金银器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在唐代以后金银器在其发展到鼎盛之后,之后其艺术价值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但金银器以其浓厚的异域风情和繁复奢华、雍容华贵的审美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相融合,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重构,并一直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形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唐朝既能以自身之强散发出强大辐射力,又因自身发展需要而产生巨大包容量。受到西方习俗的影响,唐代不仅大量使用金银器,而且由于大量吸收了粟特、波斯萨珊等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使得唐代的金银器呈现出了浓郁的异域色彩与前 所 未 有的多样性。

  唐代金银器的分期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因有纪年的器物很少,只能通过器物形制、纹样的演变,结合有纪年的出土物加以划分。大致可分作四期。第 一期 初唐到高宗时期(618~683)。典型器物主要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1号墓及西安沙坡、何家村窖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