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天电影,一个难以忘却的回忆

 新用户2161EPl3 2021-07-16

滚滚红尘中,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也千千万万,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有的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然而,不论何时何地,对于孩童时代的美好回忆却依然会在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瞬间浮现在眼前。露天电影,便是如此。尽管现在已很少见了,但它承载着我太多太多的童年回忆,每每想起,就会如父亲温好的老酒,令我细细地回味。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的我们而言,平时除了学习和帮助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大尚的娱乐节目,常常是聚集在一起,男的滚铁环、打纸包、牤牛对阵,女的踢沙包、跳皮筋、抓石子,虽然游戏很单一,但我们却玩的不亦乐乎。对于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我们而言,露天电影无疑是最饱满的精神食粮,高兴程度丝毫不亚于过新年。

傍晚时分,我们小孩子们都会在村口玩,一旦发现有电影放映员经过(主要是乡里的放映员),就会马上围上去,七嘴八舌地问哪里有电影,放映什么片子。得知消息后,我们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一个个飞奔回村,一边跑一边大声叫喊,“有电影了,有电影了,快点吃饭去看电影了”。一瞬间,什么村有电影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马上会传遍整个村子。 

那时,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富裕,大人们平时也很少能有看电影的机会。本村放映电影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能够看到更多的电影,人们总会四处打听临近的村子什么时候放电影。只要是确认了哪个村子晚上有电影,大人们就会相约一起,带着我们这些小不点儿们去看。天近黄昏,人们就早早地吃过饭,三五成群,急匆匆地向演电影的村庄赶去。道路上,十里八村的人们络绎不绝。为了看电影,近的三五里,远的一二十里都去过。看完电影回到家时,往往已是深夜了,又累又饿,有时困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可即使这样,仍然痴心不改,乐此不彼,缠着大人带我们一起去。

 到了六岁那年,我们村上一户人家买了一部放映机,我们得以看电影的机会逐渐多了起来。演电影是一件喜庆事,不管谁家盖了新房、娶了新娘,还是谁家的学生考上了学,甚至是谁家的牛生了牛犊,都会要求演电影。在自家村上看电影,就方便多了。天刚擦黑儿,放映员就会在村里正中心的大路上搬来一个大方桌,摆上放映机,然后在路两旁的树上扯上绳子,开始系屏幕。这个过程,我们也常常参与,先是帮大人拿着凳子,到放映现场占好位置,然后就主动帮助放映员拿绳子,看屏幕正不正。屏幕系好后,放映员开放对光调试,做好放映前的准备。此刻,我们小孩子们聚集在光束下,一个个伸出小手,做着各种造型,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玩的很是开心。放映员也总是很有耐心,放任我们的游戏。
    

等到电影调试就绪后,我们就会匆忙回家吃饭,然后和大人一起找到原来已占好的座位,静静地等待着电影的放映。电影放映前,通常会放上一挂炮,然后由放映员在喇叭上告知电影由谁家喜庆事所演。再接着,村长就会开始喊话,再三强调注意防火防盗,而我们急着看电影,总是叫喊着让快点开始。村长讲完话后,电影正式开始放映。那时的影片多为黑白影片,内容主要是戏剧片、故事片、战争片和武打片。人们的神情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愤怒,时而欢笑,时而伤心落泪,时而欣喜若狂……一个个看得是如痴如醉。我们最爱看的是战争片和武打片。每当这些片子放映时,我们总会高兴几天,常常是拿着棍棒当枪杆,并让大人用树干给我们做一些刀剑,模仿着电影中的场景,想象着自己成为大英雄的样子,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时看电影的人很多,特别是一有新电影,不仅仅正面人山人海,就连屏幕的反面也是一样,照旧坐满了十里八村的人。放电影时,有的大人为了能让孩子看得更清楚一点,常常把孩子托得很高,甚至拼了命地往人群中间挤。人们往往被挤的东倒西歪,站不住脚,不时发出孩童的尖叫声。但是,一旦电影正式开始,所有的声音都会戛然而止,演出现场马上会变得一片安静。
    

不论春夏秋冬,露天电影,这一来自平民草根的狂欢盛宴,对我们孩童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魅惑力。冬天,站在冰天雪地里看电影,即便被刺骨的寒风吹着,甚至有时手脚都冻烂了,仍舍不得回家;夏天还好一些,不是那么受罪,但往往是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转眼间被瓢泼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可依然无怨无悔。因此,为了能够看到一场电影,可以说是不畏狂风暴雨,不怕严寒酷暑。但这还不算什么,有时因为消息不准确,还会白跑一趟,什么也看不到!
    

放映员们为了能够让大家节省开支,多看上一部电影,常常会四处“跑片子”。即如果两个村都放映电影时,每个村只租一部片子,先在一个村放,放完后再送到下一个村,这就叫“跑片子”。那时的交通工具也不发达,没有汽车,大部分是靠自行车传送,通常“跑片”需要一个专人。为了打发这段时光,放映员就会播放一个小短片,一般都是科普片或者戏片,我们当时都叫它“加演”,其形式类似于今天电视剧中间插播的公益广告。夜空中,星星一个个眨着眼睛,月儿也从云层中探出脑袋,和我们一起凑热闹。再回首,看一看屏幕上那引人入胜的影像,恍惚间竟然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虫儿的唧唧声、人们的议论声,混合着电影里的声音,共同谱写了一曲乡村交响乐!
    

然而,这一切却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远的只剩下回忆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等传媒得到了普及,露天电影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很少能再看到它。诚然,它的逐步淡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它在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所带给我们孩童的快乐,却化为一抹浓浓的乡情,永远无法从记忆中消失。

作者简介:临湖听月,文学爱好者,瀚海文学工作室创始人,兼任凤凰诗社河南社长,2015年10月开始学习写诗填词,有数千篇诗词散文小品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文学微刊和部分知名网站。

    诗    观:用诗意的语言抒写诗意的生活。

    个人微信号:591842304

    邮    箱:hnwgslgs@163.com

诵   读:修竹,一位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喜欢在字里行间用心灵和作者对话的诵读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