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过度解读的深情

 秋水無塵 2021-07-16

从刘荒田的《挤痱子》里读出了浓浓的亲情与感伤。作为密集恐惧症患者,这样的标题一入目就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然而打开正文就被作者对母亲绵密而众味杂陈的真情所深深打动。眼前的母亲与记忆深处的母亲在时光里不断重叠又分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作者以饱含感情却辛酸的笔调描述年老的母亲:“她坐在我旁边,眼神充满惊奇,一本正经地问我:来这里的路是怎样找到的?”母亲九十六岁,已经老得糊涂了,把作者认作了家庭医生,害怕被送去医院。作者拉着母亲的手,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帮他们挤痱子。

母亲已经耳背,作者无法与母亲分享童年的记忆,只好独自回忆挤痱子的声音:“它极微弱、细腻,类似最小的雨丝落在草尖。”就像母爱,像雨丝一般,细细密密,却不着痕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记忆中即使母亲为孩子们挤痱子的声音也动人无比。

眼前年迈的母亲像个天真又无助的孩子。“母亲呵呵地笑,傻笑”,作者此时内心一定充满酸楚。“我拿起母亲长满老年斑的手,轻轻摩挲,心潮翻腾。替我们挤过痱子的手,洗过尿布和衣服的手,为何像鸡爪一般蜷曲?”这双蜷曲的手再无法为孩子们挤痱子了。

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充满了对母亲老去无可奈何的感伤。他想起儿时母亲的吟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而读过私塾、性格偏冷的母亲此时问作者:“那些…血压药还要吃吗?”

(作者:秋水无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