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三观,其实是一套“自我标准”

 亮哥eoim8x8y62 2021-07-17
每个人都听过,自信的人最美,但最近看到一个数据,会发现要做到自信有多难。

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就“容貌焦虑”话题展开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如果满分5分,你为自己的容貌打多少分?

有55.29%的受访大学生给自己的容貌打3分,认为自己容貌一般,24.73%对自身容貌较为满意,打了4分,只有7.87%对自己的长相十分满意,打出满分5分。

其中打满分的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一倍。

这让人想起去年很火的一个说法:很多男性,虽然普通,却又那么自信;而很多女性,明明很优秀,却还是不自信……

Image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王菲:“发型师说窦靖童的发型不好看,你怎么看?”

王菲回答到:“能怎么看?他说不好看就不好看看吗?”

一句话让记者哑口无言。

之所以会觉得这样的回答很爽、很过瘾,是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别人说你相貌平平、不够好看、不够优秀的时候,这些评价被听进去了,就会变成潜意识里你对自己的看法。

Image

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干系。”

但很少人能活出这份智慧,大多数人半生都活在别人的要求与标准中。

抖音有一个很火的视频,一个女孩自白道:

我用美瞳让无神的眼睛发光,我用遮瑕遮盖皮肤上该死的瑕疵。但我还是不完美,我讨厌我的左右脸不对称

他们说大眼睛好看,所以我讨厌我的眼睛不够大;他们说一白遮百丑,所以我讨厌我的皮肤不够白;

我渐渐的越来越不喜欢我自己,我想变漂亮、想变完美。可到最后,镜子里的那个女孩好像不太像我……

《活得明白》中有一个故事。

小木因为常常被同事笑话长得不好看,感到非常受伤,她求助于心理咨询师贾杰,问自己该怎么办。

咨询师听了她的问题就反问道:“你家没有镜子吗?你难道不知道自己的长相吗?”

小木一下被问愣了,经过深入的沟通慢慢发现,她把社会、媒体、身边人对美的标准,都内化成了自己的标准。

好看就是肤白貌美大长腿、长发披肩、A4腰,而她自己,眼睛不够大、有点胖、头发毛躁。

Image

其实,从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到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都有两套标准,一个是社会标准,一个是自我标准。

社会标准是当下主流的标准,比如唐朝以胖为美,现在则以瘦为美

自我标准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标准,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对的。

比如有人最喜欢刘嘉玲,有人最喜欢张曼玉,环肥燕瘦,各有所爱。

当一个人没有稳定的自我标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外界的标准所裹挟,别人说,太胖了,不好看,你就会怀疑自己身材不好。

当你的内心有了坚定的自我标准时,就可以理性地对待别人评价,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再被他人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拥有了强大的内心。

Image

《活得明白》的作者贾杰是一位国际生涯教练认证培训师,他在书里记录了18个在生涯咨询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其中一位大学辅导老师,就陷入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矛盾里。

这位老师在期末测评的时候,发现学生中有一个人对他的点评是“非常不满意”,还在评语里写了一句话:你觉得你配当一个大学辅导员吗?

老师很生气,也很委屈,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劳心劳力,寒暑假也没有休息,居然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个学生难道没有基本的判断力和感恩之心吗?

他气到连续好几天睡不安好觉。

当他找到咨询师的时候,咨询师告诉他:你身高1米8,如果别人说你1米2,你就会有力反击,说对方睁着眼睛说瞎话,但不会委屈。

别人说你不配做辅导员,你就很委屈,因为你对于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辅导员,没有建立自我评价标准,所以100个人里仅仅一个负面评价,就会击倒你。

Image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他试着梳理自己心中合格辅导员的样子,应该做到哪些事,再一一对照自己的行为,再面对这份负面评价时,就会心平气和。

自我标准,不仅是我们应对外界评价时的内心尺度,是一个人自信心的来源,更是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有力武器。

一个人活成什么样,从外貌到性格,从选择的路到坚信的信念,都有一套所谓符合主流价值的标准。

比如你要在20岁之前好好学习、做个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

要在25岁之前结婚,最好是有房有车;

要在30岁之前生孩子,因为这是最佳生育年龄;

要在40岁之前有稳定的物质基础,最好是儿女双全;要在退休之后做个安守本分、不让别人操心的老人……

按照标准的时间、追求着不同阶段的标准配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许最终活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唯独没有问过自己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

Image

认识两个女孩,她们选择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学毕业后两个人都在北京打拼,合租一套房子。渐渐地,遇到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一个女孩在27岁时认识了同样北漂的男友,当她宣布结婚时,我们曾私下窃窃私语:结了婚也要租房子住,根本没有家的感觉;两个人都没有北京户口,将来孩子上学怎么办?

另一个女孩喜欢拍纪录片,四处采访拍摄,很少回家,因为一回家,就要面对家里人无休止的催婚,她干脆一门心思在外面跑。

Image

现在将近20年过去了,早早结婚的姑娘,孩子在老家读书,一有假期就接到北京,日常也每天视频,所以亲子关系并不紧张。

拍纪录片的姑娘攒够钱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对她的态度也从“必须结婚”转变成“幸福就好”。

她们从没有怀疑过自己,抱怨“自己没有能力把孩子留在身边”、“我四十岁了,还孤身一人,好失败”,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的人生。

所谓内心强大,就是有自己独立的价值标准,并且有能力让自己按照这样的标准去生活。

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吗?你会因为什么样的评价而失望或痛苦呢?你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去活出自己吗?

《活得明白——生涯咨询的18个典型》一书中,作者从职业、亲子、情感和精神追求等18个方面,引导我们学会从多视角看待问题、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做出正确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