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昨日记||三不可能防骗子,洁癖孤高云林子

 广场有鸟 2021-07-18

笔记时间:2021年7月17日

笔记地点:白沙小区

全文5节,约1900字,有删节

倪瓒《虞山林壑图》。选自网络

01

早上起来天是阴的,似乎还有些垂恩的凉风。

慢慢地,渐渐地,天空灰起来,暗起来。

11时许有了夜的感觉。房门大打开的一楼客厅,需要开灯才能活动了。雨终于下了起来,起初是几点几点地撒,后来是成线成线地落,不久就瓢瓢泼泼了。

瓢泼的雨到了15点多才变成滴滴答答,继而淅淅沥沥。久旱逢甘霖,这雨对土地是赐福,对人心也是开恩啊。

黄昏时雨水渐止。19时许,夕晖残照楼头。

02

一早得知,学校某班的家长群里,有人冒充班主任发布收费通知:

各位家长,刚刚收到学校通知,本学期已结束,疫情严重,为了保持下个学期正常开学,先订一下下个学期资料,交一下开学资料,练习题试卷模拟试卷等等资料费是194元复印费6元合并共200元整,麻烦各位家长发红包交款,并备注好学生名字方便核对登记,谢谢。

随通知,“班主任”还分享了一个二维码,“请收到的家长们扫码到学校收费群发红包出来群里面备注好学生的名字方便统计。”

幸好分管年级的校长李金第一时间发现、声明:“这是假的,千万别扫码!”

真班主任也及时出来辟谣:“这个不是我的微信,这个信息不属实,请家长不要轻信。”

李校还是分管安全的领导,他忠告全体班主任:“千万要关注自已班的班级群,不要被骗子冒充你在群里收费!”

学校综治主任杜冲提醒全体班主任:“要清理家长群,一个学生只能核实一个监护人。一个班60人不到,家长群有130人,肯定鱼龙混杂,发现问题也不好核实!”

学校分管财务的潘校,针对骗子所言的收费要求郑重告知全体家长“三个不可能”:

1、学校不可能在暑假里就提前收取下学期的任何费用!
2、学校不可能建立面向家长的专门用来收费的微信群!
3、练习题试卷费、模拟试卷费、复印费都不是法定的收费项目,相关经费都由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学校不可能找家长收取!

03

几乎一整天待在家里。上午看了《念楼学短·宋人小说类编十篇》。

其中关于苏轼的有三篇,一是陈宾的《东坡书扇》,讲的是苏轼帮卖扇的店主在扇面上题字作画还债的故事;二是费兖的《一肚皮不合时宜》,讲的是苏轼和侍妾朝云等的问答。

三是苏轼自己的《争闲气》:

东坡示参寥云:“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纷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请妙总大士看此一转语。”

念楼主人认为,对于文人学者之间的高下之争,亦不必太加注意。谁拿不拿大奖,谁称不称大师,又有多大区别,又有多少价值呢?

鸟儿认为,半截入土犹争高下近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傍人门户暇争闲气近于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不知道妙总大士(即参寥,僧人道潜)看了苏轼的此小说后有何开示?

倪瓒画作。选自网络

04

下午看了《念楼学短·南村辍耕录五篇》。

《南村辍耕录》是元末明初黄岩(今浙江)人陶宗仪创作的一部历史琐闻笔记,共30卷,585条,20余万字。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惠宗季科举失利,举进士不第,后又避乱于浙东。明朝后定居松江,开馆授课,终生不仕,一生著述颇多,为后人提供了大量史学资料。

其五《病洁》讲:

毗陵(常州别称)倪元镇有洁病,一日,眷歌姬赵买儿,留宿别业中。心疑其不洁,俾之浴。既登榻,以手自顶至踵,且扪且嗅。扪至阴,有秽气,复俾浴。凡再三,东方既白,不复作巫山之梦,徒赠以金。赵或自谈,必至绝倒。

赵买儿是当时名妓,此事由其“自谈”并被陶宗仪记录下来,近于今时娱乐新闻,聊博一笑耳!

倪元镇即元末明初大画家、诗人倪瓒,号云林子。倪瓒的洁癖并非特别针对女性。他的文房四宝由两个佣人负责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每日早晚都命人挑水揩洗干净。

倪瓒的出恭之地是一座用香木搭好格子的空中楼阁,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倪瓒的香厕让我想起2016年暑假在稻城香格里拉镇游客服务中心所如之科学环保厕。

倪瓒因故入狱,吃饭时要求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那样高,说:“怕你的唾沫喷到饭里。”狱卒一怒把他锁到马桶旁边进食。

05

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
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倪瓒的孤高和他的洁癖一样闻名于时。

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生气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遂与之绝交。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差人拿了画绢带上重金请倪瓒作画。倪瓒撕绢退钱。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云“只傍清水不染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妻子蒋氏病死,加之长子早丧,次子不孝,倪瓒越觉孤苦无依,“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

1374年,倪瓒借寓江阴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身染脾疾,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两个多月后病逝于夏府,享年74岁。

倪瓒画作。选自网络

谢谢您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