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乡党》一篇,记录的是孔子平时的容貌威仪,言语神态。 杨氏注解,圣人之所谓道,不离乎日用常行之间,夫子的一言一行,弟子们都认真观察,详细记录,观摩学习,就像是孔子在我们面前一样。 01.讲正事,毫不含糊,谈闲事,礼恭辞简。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论语·乡党第十》 恂恂,是谦卑恭敬,便便,是辩,雄辩。 孔子在乡里乡亲中间,恭顺谦虚,好像不太会说话的样子,但到了宗庙朝廷,祭祀的时候,能言善辩,毫不含糊,但又谨慎。 在乡里为何要木讷似不能言呢? 和你打交道的都是父老乡亲,不该以贤智压人,刻意显得自己很厉害;但是,到了宗庙朝廷上,说工作,说正事了,那就含糊不得了。 现在有的人呢,完全相反,在家里窝里横,谁都怕他,等到了公司里,又自卑了,战战兢兢,舌头打转,说不出话来。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in,2声)如也;君在,踧踖(cu,4声,ji,2声)如也,与与如也。《论语·乡党第十》 朝,是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大家在那儿等待交流。 和下大夫聊的时候,孔子侃侃而谈,直言不讳,说话刚直; 和上大夫谈话的时候,对方地位高了,出于尊重,孔子就訚訚 ——和悦而诤,说的还是直言、诤言,但是,说话的态度明显就和悦许多了。 过了一阵子,国君来了。 孔子和国君说话换了一个态度,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既恭敬不安,又从容自在。 恭敬不安,是尊敬谨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从容自在,是不过于紧张,拘束紧迫,以至于露出谄媚之相。 孔子对不同人的不同状态,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对大领导说话,既要尊重对方,又不能过分谄媚;对年纪稍长自己一些,要说真话,但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对年纪比自己轻的,职位比自己低的,可以活泼,但不能过度,让对方失去了尊重。 这样一来,我们说话与做事,就能掌握好分寸和度,不会惹来对方的不快了。 02.尊敬权贵,但要合乎义。 入公门,鞠躬如此,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论语·乡党第十》这段讲的是孔子上朝时的仪表姿态。 入公门,鞠躬如此,如不容。 入朝堂大门,肃然起敬,屈伸而行,就像容不下他的身体一样。 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站立,不站在门的正中,往边上一站,以示谦卑;阈,门槛。进门不踩踏门槛,以免违礼放肆。 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过位,是经过国君的座位。这时,国君还没有来,虽然是个空位,但孔子从那儿经过,还是紧张了起来,就像是国君随时要有事招呼一样。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升堂面君,提起衣服下摆,恭敬地低头向前,屏住呼吸,就像是没有呼吸一样。 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应对完毕,走出朝堂,下第一级台阶时,脸色才逐渐舒展。 没阶,趋进,翼如也。 下完最后一节台阶后,快步向前,身形端正,就像鸟儿舒展翅膀飞翔一样的轻快自如。 复其位,踧踖如也。 回到自己的位置后,又是恭敬不安,戒慎恐惧。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对于国君的尊重,不仅仅是国君面前,还在国君看不到的地方。 这就是儒家的「君臣之义」。 您是我心中的值得追随的君,我便全身心地服侍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不会我便会安静地离去,将我的才华藏起来,等待赏识我的明君。 至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那根本就不是敬。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