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车

 介子平 2021-07-18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其实,太阳底下罕有开耳目、拓心思之新鲜事,每日所逢,多是无新意的老故事,旧套路,纵使如此,听起来仍有脉脉余温。

1949年1月,陈诚的两个孩子在台北女子师范附属念小学,每日步行上学。一次大雨,跑到学校,弄得满身泥水。同学唆使:“你看,有些当厅长、当经理的孩子都坐小汽车上学,你爸爸是台湾最大的官,为什么不给你坐汽车上学呢?赶快回家向你爸爸要汽车坐。”回家后,孩子向父亲提出坐车要求。陈诚遂问:“你们有脚没有?”答:“有两只脚。”于是陈诚笑道:“我坐小汽车,因为是在替国家办事,是国家给我的一种待遇。你们没有替国家办事,怎能享受这种待遇呢?小的时候学着吃苦耐劳,长大了才能替国家做事,是吧?”爵禄易得,其易在合流,而非特立;名节难保,其难在律己,而非律人。陈诚在国民党内有廉洁名,而拒车之事,却非个例。

1947年10月,齐邦媛至台湾大学找了份差事,借住父执马廷英家,马当时是理学院代理长,配置公务黄包车一辆。齐邦媛坐过两回,“我第三次坐院长座车时,'行驶’在新生南路的田野小路上,突然警觉,幼年时父亲不许我们坐公务车的原则,立刻下车走路”。

幼时,在南京上小学一年级的齐邦媛,有一事印象深刻:“是那一年初春雪融的时候,上学必须穿过那条名为'三条巷’的巷子,地上全是泥泞,只有路边有两条干地可以小心行走。我自小好奇,沿路看热闹,那天跟哥哥上学,一不小心就踩到泥里,棉鞋陷在里面,我哥哥怕迟到就打我,我就大哭,这时一辆汽车开过来停下,里面坐着我的父亲,他叫司机出来把我的鞋从泥里拔出来给我穿上,他们就开车走了。晚上回家他说,小孩子不可以坐公务车上学,公务信纸有机关头衔的,我们也绝不可用。一则须知公私分明,再则小孩子不可以养成炫耀的心理。”

自汉口流亡湘乡的路上,齐邦媛的哥哥在司机座位旁挤出个位子。“第二天到一个站上,父亲从后面赶来了,他问我哥哥为什么坐车?舅舅说:'车上有空位,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就让他坐车吧!’父亲说:'我们带出来的这些学生,很多都是独子,他们家里把独子交给我们,要保留一个种,为什么他们走路,我的独子就该坐车?’就令车子赶上队伍,叫我哥哥下去,跟着队伍走。”其父齐世英宽以接下,和以处众,对己则慎独,对待子女严格。

兰有四清:气清则静心,色清则空心,神清则明心,韵清则慧心。此即君子气息,名节之于君子,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可见其为人之一斑”。张心一在抗日战争时担任银行总稽核,“外出查账,一向不受招待,某地分行为他设盛筵,他闻声逃匿,到小吃摊上果腹而归”。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玉人来,风范多由此类小事网织,“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那是个长辈开口闭口忠孝节义的时代。时代改变人,人也改变时代,随着这些老派人物的离去,那个时代真就消失了。

一纸侃侃谠论的精彩,抵不住一意拳拳真挚的亲切。原本前言往行,素常故事,时过境迁,竟成感人一幕。泪浅,还是情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