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用户4169eMl8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实世界被人工智能、移动技术、通信技术、社交、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虚拟世界中重建。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出门只带一部手机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支付;在手机下单就能点外卖和寄快递;即使不去医院也能够通过微信进行预约挂号,大大节省了人们排队挂号的时间成本。

正是数字化让人们能够更快、更高效地完成想要做的事情,链接到想要的服务。可是,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的同时,信息泛滥也让人们面临选择性困难,甚至被动接受各类信息定制和推送,使人们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个体应该如何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老师,用了十年的时间,对数字化组织研究和实践,在《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一书里,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之道。

在我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
01 将信息变为知识

陈春花老师在书里说:“知识是动词,不是名词。”

那么什么才是知识?

书里提到,只有理解了书籍、信息和知识三个概念,才能明白什么才是知识。

数据:未被加工的数字和事实
比如,当你想要知道某个产品关键词在某个平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搜索热度时,你在谷歌上随手一搜便得出来。然而你得到的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或事实,仅此而已。

信息:处理过的数据
以上述为例,如果你再搜这个产品关键词在另外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搜索热度,并查看某个时间段的不同数据,然后做对比,得出如下结论——这个产品在每年冬季搜索热度是平时的10倍,并且在A国和B国的搜索量占总搜索量的60%以上。那么,得出的这个结论对你来说就是信息。

知识:鉴别过的信息
你通过上述信息作出判断——只要抓住A国和B国市场,并且提前2-3个月备货就能够打开本公司这个产品的市场。这个是简化的结论,当然还有一个前提,你的产品质量得过关,并且符合这两个国家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当然,通过研究两国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得出的信息也能够为你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策略。

像这种形成你自己的判断的信息就是知识。因为它能够给你带来行动上的改变。这些知识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化特征。无论你是在书上看到别人的知识,还是在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当你能够对别人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鉴别和判断,不受所谓权威性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力的时候,这些才会变成你的知识。


02 坚持终生学习

知识作为一个动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在更新迭代的。十年前的知识早已不适应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因此,个体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里,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坚持终生学习。

陈春花老师在书里提到,要实现终生学习,需要具备以下三种学习能力——

1.基本学习能力:这是大部分人具有的学习能力。基本学习能力让人获得统合性、专业性知识和存量知识。

2.过程学习能力:学习者需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获得过程知识、增量知识和跨界知识,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内容之上拓展出新的知识价值。

3.综合学习能力:需要运用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可验证知识延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创造价值。

如果用学习绘画这件事来解释学习的三个能力,我想会更容易理解。

基本学习能力就相当于知道红、黄、蓝等各种色彩及其展现出来的样子,知道基本的构图、颜料、画笔以及纸张和画布等绘画材料的特质。

过程学习能力就相当于在临摹或者练习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色彩的色相、明度,不同颜色的混合,以及不同的画材搭配呈现出来的绘画效果等。

综合学习能力则相当于在过程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主观能动性地创作,使作品呈现鲜明的个性化,甚至突破现有材质和绘画技巧的局限。

总之,基本学习能力、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才是保证终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才能让自己的知识实时更新而不被时代淘汰。


03 突破自我极限

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觉得自己所知甚少,未知甚多。

大多数人都会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而无法意识到自我的局限性,故而对“自我”认识不够,导致无法真正理解他人、无法与他人合作,无法正确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与此同时,由于自我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个人信仰,我们有可能对“事实”的理解也无法做到客观,甚至与“事实”相悖。

此外,我们所依赖的一成不变的“经验”,也有可能阻碍我们形成客观的判断力。

因此,陈春花老师在《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一书里指出,要认知这个陌生的世界,就要要突破三个障碍——自我、事实和经验。


04 着眼未来,做好当下

陈春花老师在去南极的路上听导游分享了一个关于人类第一次登陆南极点的故事。来自挪威的罗尔德·阿蒙森团队和来自英国的罗伯特·弗肯·斯科特团队打算完成登录南极点的壮举。两个团队出发的时间差不多,两个多月后阿蒙森的团队率先抵达南极,插上挪威国旗后顺利返回基地。科斯特团队晚了一个多月才达到南极,回程时天气恶劣,无一人生还。人们总结阿蒙森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无论天气如何,他们坚持每天前进30千米。

正是靠着这种做好当下的坚持,阿蒙森团队才成功地抵达南极并安全返回。

在我看来,无论多长远的未来都是由一个个当下组成,只有做好每一个当下,才能完成每一个近期目标,最终达成远期目标。每个当下都是未来的基石。

很多人高估自己一年内能做的事,却低估五年内能做的事。故而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有些急功近利,最后导致无法完成,进而让自己陷入焦虑和停滞不前。我认为,制定可行的、稍微努力就能够够得着的计划,并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心态坚持执行下去,总比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更容易实现未来的目标。

我想,这就是陈春花老师说的“当下既未来”。

以上这些仅仅是《价值共生: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这本书里的一部分,还有更多关于个人成长和企业组织在数字化时代的管理变革的精彩内容需要你亲自去阅读。相信你读完之后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