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三药:黄连5g、干姜8g、蒲公英30g。 开胃三药:木香15~30g、山楂20~30g、炒麦芽20~40g。 食积或其他瘀滞引起的纳食不香,食欲减退等,可以用开胃三药,右关尺郁滞,舌苔厚腻; 中郁二药:王不留行20~40g、香附12~30g。 左关郁滞,无论有形之邪或无形之气滞皆可用之。 糖尿病二药:玄参15~30g、苍术10~15g。 糖尿病人或易得糖尿病者舌苔厚而燥,如细小砂粒般分布在舌头表面,可从舌苔的细小裂纹中看到舌面;舌苔厚说明体内湿气重,苔燥布满细小裂纹意味阴分不足的病机; 腰痛四药:杜仲30g、桑寄生20g、川续断20g、猪鞭3条。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猪鞭疏通腰部神经。 腰湿三药:生白术20g、干姜8g、茯苓20g。 寒邪水湿滞留腰部,腰部困重、肾阳不足、舌淡苔白; 前列腺炎三药:白芍40g、薏苡仁30g、冬瓜子20g。 白芍利尿破阴结,薏苡仁清热利湿,冬瓜子健脾利湿升清阳;脉势下陷,脉弦,苔厚,湿邪淤血郁滞下焦引起的前列腺炎;淤血显著者加蒲黄、乳香、没药;湿热明显者加大血藤、败酱草等。 督脉三药:乌鞘蛇20~30g、狗脊15~20g、鹿角胶15~20g。 督脉不升,可见腰脊疼痛,手指背面青筋显露;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不畅,清阳不升则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畏寒怕冷,背部尤其怕冷畏风;左手为阳,为背;右手为阴,为腹,故督脉不升,左手脉多为下陷之势; 腹三药:苍术15g、鸡屎藤30g、枳实10g。 针对长期久坐,腹部脂肪堆积较多,犹如游泳圈者,右关尺郁滞,舌根部苔厚腻; 引火汤:玄参20g、巴戟天15g、茯苓15g、五味子5g、麦冬15g。 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冲,症见扁桃体肿痛或发炎、失眠多梦等,脉势上越,脉细数、左尺细弱,舌红少苔,阴虚者。 暖宫三药:小茴香5g、干姜6g、肉桂5g。 用于下焦寒邪阻滞胞宫或肝经引起的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宫颈囊肿、男子睾丸或龟头冷痛等;肝寒者指甲青白,指甲盖血色淡白,膝盖发凉,关尺部脉弦紧; 补肾阴三药:墨旱莲15~20g、女贞子15~20g、制首乌20~30g。 适用于湿热内阻、血脂血粘稠度较高或脾胃虚弱又存在阴分不足者。 水肿三药:益母草15g、黄芪30~50g、川芎10g。 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水肿,水液代谢需要肺脏通调水道,肝脏的疏泄水液,肾脏的气化排泄;益母草活血利水,川芎活血祛瘀助肝疏泄水液;黄芪补肺气,助肾之气化,疏布水液; 水肿,脉势下陷,右寸不足,脉搏跳动不甚有力,尺部郁濡,舌质紫暗; 脱肛二药:黄芪30~80g、防风10~15g。 用于中气下陷,升提无力引起的脱肛,脉势下陷,脉虚弱者。 便溏方:羌活5g、独活5g、防风8g。 大便溏稀,不成形,脾虚湿重,舌苔白厚,脉势下陷。 痔疮乙字汤:大黄10g、黄芩10g、柴胡6g、升麻6g、当归20g、甘草8g。 右脉上越,浮取郁大有力,右关尺郁滞的痔疮者;下焦瘀滞明显者,加地龙、猪蹄甲。 膝盖用药:鹿衔草30g、透骨草20g、小伸筋草15g,合养筋汤(白芍20g、生地黄15g、酸枣仁20g、麦冬10g、巴戟天15g)。 鹿衔草、透骨草、小伸筋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疗膝盖风湿疼痛,膝盖积液有奇效; 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曲伸不利的患者可配伍养筋汤,标本兼治; 急性偏桃体炎三药;威灵仙30g、白英30g、青皮10g。 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 肝三药:柴胡、白芍、当归 脾三药:山药、芡实、薏苡仁 胃三药:芦根、竹茹、葛根 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 肾三药:附子、龙骨、牡蛎 治胃四药:黄莲 黄芩 干姜 半夏 肾四药:杜仲、桑寄生、川断、川牛膝 脾湿气化三药:葛根、白术、木香 肝郁热四药:柴胡、黄芩、当归、龙胆草 眼花二药:枸杞子、菊花 眼干痒二药:蒲公英、白蒺藜 白睛溢血二药:桑叶、生麻黄 耳鸣三组药: 第一组,重镇三药:龙骨、牡蛎、磁石 第二组,通气三药:香附、柴胡、川芎 第三组,通窍二药:通草、木贼草 鼻三药:苍耳子、辛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