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真实、很宝贵的一个方法 ——树人学校校长王山泉访谈录(五)

 经史博物馆 2021-07-20

张建安:

有智慧、有能力,能把握住时机培养好学生,这样的老师很难得。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一个学生的幸运。

王山泉:

我认为, 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真实。

真实是什么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认为我最早教数学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是不会的。面对这些不会的题目,我第二天要讲课,怎么办?解不出来怎么办?

我向来有一个习惯,解题时一定不看后面的答案,一定要自己去做出来。只有在自己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了解这道题的难易程度和关键处,讲的时候就能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

可是,如果自己不会做怎么办呢?我的习惯就是去抄题。把它抄下来,抄一遍不行,琢磨琢磨,不行,再来一遍,还不行,继续抄。抄着抄着,这个问题就放在你脑子里面了,慢慢地你对问题里面的一些问题,逐渐地能够融会贯通,对某一点就有感觉了。这个时候你就豁然开朗了。第一次你可能抄三遍,三遍不行抄五遍,其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对吧?

你可能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抄得多,慢慢地,你可能抄两遍抄三遍,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慢慢慢慢,可能就不用抄了,马上就能解决。我们要有这样一个信念和态度。

所以,遇到一道题不会,怎么办?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如果你不会的话,你就把这个题抄一抄。这个方法,就是我最真实的。

张建安:

所谓解决问题不够,往往是分析问题不够。对于一道题,读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把所有的内容都知道了,可是如果再一笔一画抄的时候,一些没有注意到的关键细节就出来了。

王山泉:

对。粗读的时候,这些信息可能没有捕捉到,没有深入进去,

张建安:

但是他以为自己已经懂了。

王山泉:

所以不能够触摸到关键信息,不能够挖掘到它的真正内涵或者说是它的价值。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运用这些内容呢。

其实这是我很真实的、很宝贵的一个方法。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算什么方法,抄题不是太笨了嘛,甚至觉得你跟学生讲:“以前你不会,就是不会抄题。”对吧?好像觉得没有什么窍门,是吧?很多人愿意找窍门,但是窍门在哪里呢?

张建安:

对于抄录,我也是深有感触。如果在这个方面贯彻得多一点,对一个学校会非常重要。

前段时间我写《中国出版家王伯祥传》。王伯祥小的时候,他爷爷就让他用毛笔抄书,这个方法看似笨,但养成习惯,就自得其乐并且终身受用了。到了晚年的时候,王伯祥仍然喜欢用毛笔抄录,把他的好朋友叶圣陶也带动起来,这样就留下了很多墨宝和珍贵的资料,主要是在这不断的抄录过程中,他把很多文化知识不知不觉间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成为百科书式的文史大家,连钱锺书都很敬重。我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体会,写作的时候,经常会自己录入一些原始资料。在一个字一个字录入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将各种蛛丝马迹联系在一起,新的思路就出现了。

相信数学也是如此。假如一个老师能培养学生形成这个思维、养成这种习惯,我觉得是挺了不起的。

对于语文而言,如果哪个学校能培养孩子从小就喜欢用毛笔字抄录诗文甚至抄录《论语》这样的经典,那也是了不起的。

校长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