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下半年,疫情第二波爆发余波未定,大江南北大雨连连,上海也梅雨绵绵。 7月2日看到一则新闻,经上海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证实,上海著名围棋职业棋手范蕴若因忧郁症不幸离世,年仅24岁。扼腕之余不由想起,5月份受邀去上海电视台参加珠峰电台广播节目,曾路过上海棋牌院。 上海棋牌院与上海电视台仅几步之遥,属于上海体育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管理和指导上海的棋牌类的专业、业余训练和竞赛工作,以及开展国际交往和技术交流等等。上海棋牌院2017年投入使用,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度预算支出总额3610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 位于繁华的南京西路上的棋牌文化博物馆,正坐落于上海棋牌院的一楼。棋牌文化博物馆是以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倡导“国运盛、棋运盛”为办馆宗旨和灵魂,展馆以“盛”、“弈”、“魂”三方面予以展现,主要分为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桥牌、五子棋六大板块。 进入展厅,首先展示的是我国棋类运动的最强项---围棋展位。左边橱窗陈列着曾由陈毅市长聘用的原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魏海鸿之子魏国瑞捐赠的围棋套盒,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以40两银子购得,棋具系紫檀套盒云子一副。虽然民国初期一个大洋的价值,到1930年就需要用8个大洋交换,但能把清代的物品保存得如此完美实属不易。 提及唐代围棋,唐代棋坛第一国手非王积薪莫属,他曾任开元、天宝年间翰林院棋待诏。王积薪早年因一战成名,晚唐诗人韩偓以“眼病休看九局棋”的诗句描述了当年的战况。后当时的中书令燕国公张说便召王积薪到他家里当了一名棋客。据《酉阳杂俎》记载,开元年间,王积薪曾在丞相张说家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和一行和尚下过棋。王积薪自知棋力不差,不久便去投考翰林。果然一战告捷,成为"棋待诏",之后他就常在宫中陪唐玄宗下棋成为了唐玄宗的棋手。 王积薪撰写的围棋《十诀》是我国古典围棋理论的瑰宝,影响十分深远。后代棋手在探讨围棋理论时,常把《十诀》作为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挥和提高。 此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金上京遗址出土的宋朝琉璃围棋子也令人惊叹。史料记载,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继续实行唐朝建立的棋待诏制度。 宋朝被认为棋艺比唐代的王积薪还要高两道的是刘仲甫,他曾在北宋宋徽宗时期独霸棋坛,所向披靡,被称为棋霸,是中国围棋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刘仲甫经过多年的对弈,并结合历代名家的经验,把围棋实战中各种做法、多种变化、多种次序,在理论上概括为布置、侵凌、用战、取舍这四个方面,并对各个方面做了深刻的阐述,最终写成了《棋决》这本名著。 在新中国围棋事业奠基人陈毅元帅的倡导下,《围棋》月刊于1960年1月创刊,因“文革”迫于1966年10月停刊,直至1978年7月复刊。《围棋》始终遵从陈毅元帅当年提出的“专业业余相结合”的精神,为中国围棋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围棋》由新民晚报社与上海市体委共同主办,并更名为《新民围棋》。 围棋棋盘上只有黑白两子,看似简单,而围棋的棋盘共有361个(19*19)交叉点,它考验着棋手的心性、智力、棋艺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得不自豪地说,我国围棋界人才济济,上一代耳熟能详的有聂卫平、林海峰、芮乃伟,令上海人自豪的就是本土高手常昊了。 1999年常昊与大自己八岁“师姑”张璇结婚,曾一度成为围棋界的佳话。那一年,常昊才23岁。在中国有句古话:“宁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可是呢,爱情的魔力就在于此,悄然间,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已携手走过二十余个年头。 在国际围棋界,中日两国一直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传奇性人物--吴清源,他不仅在战绩上前无古人,对围棋理论的革新也将后无来者。无论是在围棋界还是圈外,凡是了解其生平的人,无不把他当做神一样的人物。旅居日本几十年间,吴清源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第一人。在七十岁那年,吴清源宣布退役曾引发轰动。为此,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在小说《名人》中留下了他的身影。 八十年代中日合拍的电影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也曾一度风靡,影片中老艺术家孙道临扮演的主角况易山就是以吴清源为原型的。况易山和松波在经历了30年的人世苍桑后,终于重新摆开了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局。现实中的吴清源于1928年10月23日赴日留学,直至1985年,吴清源才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的夙愿。2014年11月30日凌晨1时11分,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去世,享年100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