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药物能治眩晕呢??

 草木虫鱼喵 2021-07-22
图片
图片

哪些药物能治眩晕呢

图片

—— 谈谈眩晕的药物治疗

唐冬梅

主审 李华伟

本微信公众号平台由徐汇区科普创新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KPCX-2020-0067)

图片

在耳鼻喉科急诊室我们经常碰到120送来的患者,主诉是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甚至不敢睁眼。这些症状导向的最可能的诊断就是眩晕,当然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约占85%以上)和中枢性眩晕(约占0.6%-10.4%),也有极少数的精神障碍或全身疾病导致的眩晕。

眩晕常突然发作,可广泛发生于各种工作、生活场所,直接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为不适感剧烈,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恐惧感,因此就诊比例较高。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门诊就诊者在神经内科占5%~10%,在耳鼻咽喉科约占7%,住院病例中约占6.7%。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快速有效的缓解眩晕及相关伴随症状呢?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不同的药理机制,治疗眩晕的药物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

(1) 前庭抑制剂:包括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美可洛嗪),抗胆碱能药物(东茛菪碱、山茛菪碱、胃复安)和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劳拉西泮),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在眩晕急性期发挥抗晕止吐及镇静等作用,但因为这类药物容易抑制前庭代偿,因此主张急性期用药时间不要超过72小时。此外,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要注意青光眼等使用禁忌,镇静安眠药物容易产生成瘾、昏睡、戒断症状等副作用,也不能长期使用。

(2) 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等,可改善内耳血供及脑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加速前庭代偿,促进前庭康复。

(3) 糖皮质激素:可能与其抗炎、改善耳蜗血流量及免疫调节功能有关,常用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急性期,可分为全身用药(静脉或口服)及局部用药(鼓室内注射),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并控制疗程。

(4) 利尿剂:氢氯噻嗪、氨苯喋啶、甘露醇等,可减轻内淋巴积水进而控制眩晕发作,可用于梅尼埃病及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等与内淋巴积水有关的眩晕疾病。

(5) 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可抑制血管收缩,保护脑组织,改善前庭及耳蜗微循环,常用于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和预防。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抑郁、锥体外系反应:运动迟缓、强直、震颤等,多见于老年人。

(6) 其他:天麻素等:是从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根块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镇静、安眠作用,也可缓解眩晕,以其为主要成分制备的天麻注射液及中成药强力定眩胶囊等较为常用。

图片

图片来自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眩晕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根据疾病而异。

一、周围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是指由前庭神经核团以下的前庭通路病变包括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节病变引发的眩晕。常见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 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少见疾病包括和中耳病变相关的疾病。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突然出现的,与头位变动有关的短暂性眩晕,伴有典型的眼球震颤,可通过特定的位置性试验所诱发,一般持续不超过1分钟,可反复发作。主要的治疗方法首推手法复位,对于复位后仍有头晕、不稳感等残留症状可以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

(2)梅尼埃病:

发作性眩晕,持续时间多为20分钟至12小时,并伴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膜迷路积水。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和利尿剂,间歇期主要的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减少及控制眩晕反复发作,可选用倍他司汀、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鼓室注射)、庆大霉素(鼓室注射)等,其中庆大霉素鼓室注射又称化学迷路切除,有损毁听力的风险。

(3)前庭神经元炎: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眼震较剧烈,多累及前庭上神经,有自限性,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发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可选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急性期)及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4)突发性耳聋伴眩晕:

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大约30%伴发眩晕症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