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栱笔记·斗口跳

 古建秦 2021-07-23

斗口跳

                ——由栌斗口只出华栱一跳,上施一斗,直接承托橑檐枋的做法。斗口跳是最简单的出跳斗栱。

斗口跳分解视频(引自苏于建《3D·斗栱》一书电子资源)

斗口跳是一种特殊的斗栱组合方式,其特点是华栱从栌斗中挑出,多由梁栿的前端制成,上施交互斗直接承托橑檐枋。这种做法反映出华栱这一构件最初即由梁架枋木演变而来。

斗口跳中的华栱只有一道(一跳),即梁头。两侧置泥道栱,在柱头之上托起柱头枋。

在《营造法式》并没有单独关于“斗口跳”的详细做法描述,仅在功限及其他字里行间有些只言片语。这里列举两处如下:





《营造法式》卷十七“斗口跳每缝用栱、斗等数”:

斗口跳,每柱头外出跳一朵用栱、斗等下项:泥道栱,一只;华栱头,一只;栌斗,一只;交互斗,一只;散斗,二只;闇栔,二条。

这一条由于是单独列出斗口跳功限,因此可以推测出其构成和组合。





《营造法式》卷四“栱”:

二曰泥道栱,其长六十二分。[小字注]若斗口跳及铺作全用单栱造者,只用令栱。

在《法式》大木作制度中并未详载斗口跳的图样。但关于斗口跳的做法基本还是清晰的,有很多文献都据《法式》功限所载内容补充了图样。如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大木作图样中给出了斗口跳的正面和侧面图,潘谷西和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中绘制了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采用斗口跳的示意图和实例,潘德华和潘叶祥《斗栱》一书中除给出正面、侧面图外,还绘制了构成其令栱(泥道栱)、梁头华栱、栌斗和交互斗的图样尺寸。苏于建《3D·斗栱》一书除给出了可供3D建模的构件尺寸外,还提供了斗口跳分解动画的电子视频。

图片

按《法式》大木作功限所载补充的斗口跳之制度(梁思成 绘)

图片

斗口跳示意图(潘谷西&何建中,2005)

图片

斗口跳图样(引自潘德华&潘叶祥 著《斗栱》)

图片

《法式》举折图所示副阶细部疑似斗口跳做法

现存斗口跳的实例与《法式》所载并不完全相同。

其一例为天台庵大殿的柱头铺作。铺作中梁头伸出作为单跳华栱承托替木撩风槫(而非华栱上交互斗直接承托橑檐方)。天台庵大殿结构与南禅寺大殿很相似,但比南禅寺大殿规模还小。南禅寺大殿面阔三间11.75米,材高在24-27厘米不等,材宽在14-19厘米不等;而天台庵大殿面阔三间只有6.9米,标准材18厘米*12厘米,这体现了其建筑规模很低,只是村佛堂,因此斗栱用到最简单的出跳斗栱斗口跳也是符合其建筑身份的。

图片

天台庵弥陀殿柱头铺作

图片

天台庵弥陀殿柱头铺作

其二例为龙门寺西配殿柱头铺作。这一例斗口跳和天台庵大殿的做法非常相似,也是华栱承托替木撩檐槫。所不同的是,在华栱下部加了一块替木短栱(亦称“实拍栱”)。这个构件其实在很多早期建筑遗构中都有采用,留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这块替木式的短栱也具有出跳作用,因此实际梁头华栱已是“第二跳”华栱了。因此在有的文献里将西配殿柱头铺作叫做“斗口跳的变体”。

图片

龙门寺西配殿柱头铺作(角柱)

图片

龙门寺西配殿柱头铺作

和龙门寺西配殿相似的,还有两处已毁的辽代建筑,大同华严寺海会殿和易县开元寺观音殿。营造学社早期调研留下测绘和图片可供参考。

图片

华严寺海会殿柱头铺作

图片

观音殿外檐局部(刘敦桢)

参考文献

潘谷西,何建中. 《营造法式》解读.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苏于建. 3D·斗栱.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