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电人的苦乐人生(3)

 球哥看风 2021-07-23

奉贤的艰苦创业生活

2008年5月

叶片开发的第一步就是叶片的型号确定,2008年流行的是7715机型,叶片的叶轮直径77m,风机功率1.5MW,叶片37.5m长,开发叶片配套机型在当初还是1.5MW,在叶片长度上,蒋总当时就提出,在传统的叶片长度上加长250mm,长度变成37.75m,对外宣称还是37.5m的叶片,这也是当初SY研发惯用做法,就是标称数据比实际对外销售的数据大,比如风机容量2.0MW,实际设计的都是按照2.1MW设计,但是销售按2.0容量进行标定,同时各项性能指标都按照2.1的数据进行设计,用SY研发的原则就是超出客户期望,你花了2.0的钱,实际买的是2.1的东西,参数都符合2.1的设计要求。

2008.5 办公室的我

根据三套叶片的翼型参数,在PROE里面进行优化,由于有刘所长和杨所长,在专业的风机GH软件里进行优化,确定了叶片的翼型。相对叶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就简单多了,因为刘所长已经在HBS参与多套叶片的设计,对其设计要求和安全系数非常清楚,相对而言,为了保险,相对提高了安全系数,因此后来叶片相对同尺寸规格的要稍微重一点。

几十号人这时候就开始了大行动。第一步制作叶片的阳模,前文讲到阳模采用土法方案,寻找翼型板的加工单位,采购钢材,原材料等,在PROE里面进行阳模设计,同时为了锻炼工艺人员的材料,引进了玻璃钢的成熟工人,开始材料的性能测试,工艺模拟,一切都按部就班的开展。

这期间,除了有一两个年纪大一点的工程师外,都是二十几岁和三十几岁的年轻人,因为有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大家干劲很足。见过叶片模具(阳模和阴模)的人都清楚,全是钢铁和玻璃钢的混合体。原材料也陆续进场,模具模型也设计完成,工艺图纸陆续设计完成,阳模的制作就开始了。

阳模结构的钢架焊接,翼型板的加工,原材料的测试都陆续开展,一切按序推进。当时洪庙是一个农村地带,不过上海郊区发展比北京要强,相对比一般的农村好一些,基本每天晚上都是八九点或十来点下班,基本下班后晚上,那时候天气气温已经上来了,下班了到租的房子小区还是 有段距离,回到小区边上就吃夜宵,因为年轻,几乎每天晚上都吃夜宵,喝啤酒,没有感觉什么加班辛苦,应该说这是比较一段快乐的时光。

由于几乎每天晚上都这样,我还记得有一个烧烤摊基本等到我们吃完才收摊,当时项目部就三个领导,我负责总体统筹,刘所长和成部长,我过去奉贤之后,就开始规范现场管理,对办公,生产,仓库,行政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我的很多SY同事都知道,SY有一个非常严格的6S管理和禁烟管理,我到了奉贤之后,按照集团的要求,规范6S,虽然是一个临时的租赁厂区,但只要你进去,你就感觉到浓浓的企业文化(在08年时候,你能感觉到这是到了大集团的规范),公司的各种宣传语,看板以及着装等,如果你原来在小企业工作,来这里开始还真不习惯。

因为规范化管理,我也得罪了不少当时的高材生,每周固定的时间的6S检查,集团有处罚条例,根据条例进行处罚,交现款给财务,当时不在总部,处罚适当降低,一次50元,定制化不到位等等。我记得当时的中科大的一位博士,当时博士还没毕业(其实还没获得博士学位),工资一个月1万多,具体多少不记得了,对我意见老大。连续被我处罚了两次,告到蒋总这里,写信到吴总,因为博士当时公司有十来位,领导都清楚,他给领导写邮件,为此蒋总专门找他谈话,说明情况。为了调节,后来在他的研发工作也各奖励补过来了。在当时博士当工人使用,太大气了。后来蒋总也私下给我指示,适当时候掌握分寸,后来处罚就少多了,也是被处罚了大家怕了,尽管钱不多,那也是人民币啊。在这里也有必要补述一下,当初集团的处罚条例和检查规则都有详细安排,处罚都是有照片公布,同时,有领导审批,并不是某位领导临时起意处罚。慢慢的大家都习惯了6S的规范,在养成习惯方面,处罚可能是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也是最有效的。车间的安全管理,定制化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有模有样。

回忆这段创业历史, 后来复合材料项目部解散,叶片的人员基本都走了,为行业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因为这段历史,也给很多的刚毕业到这里工作的高材生留下来 深刻的印象。我的工作历史经验告诉我,学习理工科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从事研发的第一课应该是当工人,在车间里先实践中理解产品,然后再进行研发设计,在到一线学习。这就是毛主席提出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方面很不够,至少我看到的。以我从风电的这么多年,进入公司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基本没有对产品有理解,就开始学习设计,这种做法也没错,但是从长期职业发展来看,基础不够扎实,是一种缺失。SY重装的总裁,也就是此时SY电气的总裁吴总,就提出了一个非常让研发人员恼火的要求,重装从事采煤机的研发制造,研发人员必须定期到几百米深的矿井进行实习,看看自己设计的产品,在井下工人操作感受,维修,保养和维修的便利性,以此改进产品设计。再看看我们的风机研发人员,干了几年风电,还没爬过风机,还在三维设计的风机阶段。

2008.05   叶片阳模模型

回到阳模的制造,不到一个月,两篇阳模就设计制造完成,所谓阳模就是叶片的两个半面。阳模做好后,按照模具制造要求,进行阴模的制造。

2008.5.30阳模制作完成

历经一个多月的辛苦,终于完成了叶片阳模的制作,不论是采用CNC聚氨酯发泡制作,还是这种土法,后来和同行交流,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从设计到阳模制作完成,就靠一帮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当时我统计了平均年龄28.2岁)就完成了专业厂家2-3个月才能做到的事情。

这里有必要提到当时的几个猛将,蒋SJ,从集团重工调过来的,研究生毕业,机械专业,工作就一个字,猛,霸蛮,后来由他负责制造,因为他姓蒋,大家都还以为是他的亲戚,实际真不是,工作上确实不怕苦,不怕累,但是情商稍微差一点,也导致后来他和工人经常产生误会。作为领导,尤其是能力突出的领导,不能老是拿你自己的工作标准去要求你的下属,而是要培养你的下属超过你,让他能替代你,解放你,成就你,而不是一味地管理限制他。还有当时模具设计的吴工(吴YA),恩施人,龚部长(龚H),南通人,这两位在模具的结构设计和设备装备方面经验非常丰富,包括开发后来的叶片液压模具翻转装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我2010年再创辉煌的叶片历史中帮助很大。另外一位是从洪都飞机厂过来的研发工程师,何工,非常敬业,专业水平很高,CAE水平非常高,当时我非常认可,在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合作不是很好,那是后话。

而叶片的开发,阳模的制作成功,只是开始了很小的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