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扶贫36计】码头铺镇刻木山村:连环施计 迭代升级山生金

 城头山视窗 2021-07-23


连环施计 迭代升级山生金

——码头铺镇刻木山村村社合一产业扶贫模式

码头铺镇刻木山村位于刻木山西坡,聚雨面积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m,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869户,2768人;其中贫困户87户,335人。

刻木山村是我镇最早实行村社合一的组织,村里现有合作社——澧县码头铺纽荷尔脐橙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柑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合作组织,仓储、加工等厂房、设备一应俱全,资产总额达300多万元。

刻木山的柑橘产业最早起源于1990年。刻木山村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历来都很差,靠什么发展地方经济?时任支部书记廖双全通过多方位调查了解,自费到三峡、沅江、石门等地考察,认为柑桔、脐橙适合本村种植,当年带领刻木山南山、北山的九十个农户到实地参观学习,当年回家就干,30年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持之以恒,到现在全村柑桔总面积已达4000多亩。


发展的道路永远都是崎岖不平,农户自主种植,品质参差不齐,分散销售,价格很难统一,农户利益无法保证,尤其是1998年的四川广元蛆柑事件,柑桔市场急转直下,周边市场柑橘大量积压,橘农损失惨重,柑橘产业面临严峻挑战。在此情况下,成立了水果产销协会,书记任会长,有249户加入协会,协会实行品种统一规划,技术统一指导,产品统一销售。达到村民只管生产,协会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

刻木山的柑橘产业离不开村级组织,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是基础,2013年,老支书又牵头成立了澧县码头铺纽荷尔脐橙专业合作社,书记亲自任法人,会计任技术员,村主任任财务主管。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了“刻木山”商标,建立了一整套生产、培训、销售、利益分配等体系。


合作社发展了,农户收入增加了,但山区恶劣的地力环境条件,加上山区农民的文化水平的影响,部分农户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为了促使果农积极发展产业,规模化种植桔、橙,合作社最大利益给果农,特别是三年重点扶贫期间,利用国家产业扶贫政策,把全村有意愿的60个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合作社义务帮他们挖山开壕,培训送苗,防病治虫,还享受分红,扶持他们发展产业,让他们永不返贫。

合作社在销售中实行最低利益提取,不管价高低,提取0.05元/斤,其中0.03元用于果农培训、送苗、林区道路建设、销售人员工资等,0.02元属集体收入,用于村级产业再发展。2018年合作社销售水果600万斤,村集体收入达12万元,去年水果销售400万斤,村集体收入达8万元。受益面积不断增加,村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将会增加更快,由于果农看到村合作社的前途,村民踊跃加入合作社,现合作社社员已达618户。村民水果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达35户,稳定在5万元以上的达87户。◆

(联系人:廖双全 电话:13873689658)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