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友有话说|那些我毕业十年才知道的事

 有人在吗 2021-07-23

从母校毕业已十年了。十年以来,我也曾多次回到母校,在校园里邂逅大学时代的老师和昔日同窗,回忆起大学生活,有汗水,也有泪水。

十年以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大学时代的得与失,有值得铭记的经验,也有几多遗憾。如果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让大学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做好三件事,让大学不再遗憾。

文 | 丛威

第一件事

  树立一个目标

如果大学时感觉没事干,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目标。每个人进入大学都应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或大或小,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清晰规划。

比如说,我将来想成为学术大咖,我要在大学期间看一百本学术著作。再比如,我将来想成为马云一样的大企业家,那就要不放过学校提供给你的任何一次商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从小目标来说,比如我想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那就要争取参加各类竞选成为学生干部。

有同学可能会问:如果大学时目标定错了,走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怎么办?没关系,大学毕竟给我们“试错”的机会。我们还年轻,再改也来得及。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就要认真回想一下当年给自己确立的目标,自己是不是走在实现目标的路上。有些时候,往往走得越远,越容易忘记当时为什么出发。

第二件事

培养两种能力

一种能力是经营时间的能力。大学时光,完全由自己经营。如何分配时间,学问很大。我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很多同学对做学生干部有看法,认为这会耽误学习。个人感觉,大学期间如果有机会做学生干部,还是应该争取一下,因为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一个现实情况是:真正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是学生干部,他们能力强,学习成绩也棒。这样的优秀同学都是经营时间的高手,学习工作两不误。我从来不认为学习与承担学生工作是此消彼长的“冤家对头”,反而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工作以后这种体会格外深刻,当你焦头烂额、忙不过来时,你会发现大学时代善于经营时间的那些同学,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往往也会十分得心应手的从芜杂的工作事务中迅速理出头绪、抓住重点,按时完成任务。

第二种能力是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多同学高中时成绩很棒,可到了大学却落后了。原因在于他们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时代不再会有天天屁股后面盯着你学习的班主任,获取知识更多需要依靠课外的积累和发掘,全凭自觉。

大学给了每个人充分的时间去博览群书,遨游知识海洋。知识没有该学和不该学之分,不能只看教科书,不看课外书。要用好大学每一分钟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有意识的学习一些东西。

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会经历很多个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到一个新的岗位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你刚到一个新的岗位,你也许会抱怨:为什么没有人带着我干,为什么没有人教我?这时候我一般会说: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去学。大学时候你就应该具有这种自我学习的能力。

第三件事

建立三种认识

1.我与母校共荣辱

毕业以来,我一直从事校友会的工作。很深刻的一个体会到:校友就是母校,校友有多高,母校就有多高。校友有多大,母校就有多大。

我在北京工作和学习这些年来,一直很在意自己“山大校友”的身份。每当我在工作上想偷个懒、走个捷径时,马上想到同事可能会说:看看,这就是山大学生的工作态度。每当我想在空旷的马路上闯个红灯时,马上会想到其他人可能会想:看看,这就是山大学生的素质。

不要忘了,母校的烙印是你带一辈子的,无法改变。你的每一个细微的言行都会影响一个四十万人群体的整体印象。山大兴,则校友强。

2.习惯是一种力量

大学是人生一道分水岭,经过四年,一个人的个性基本形成。所以,大学时期必须极其注意习惯的培养。

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是一种习惯,每天沉浸网络游戏也是一种习惯;每天写一篇日记,总结一天的收获是一种习惯,每天旷课也是一种习惯。总之,每个人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在大学就见分晓了。习惯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你优秀,也可以让你颓废。

3.不要怕犯错误

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曲折和坎坷。大学时,我们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犯错误,栽跟头在所难免。哪段青春不荒唐呢?如果人一辈子一定要栽几次跟头才长记性的话,我觉得在大学里总要比进入社会好得多,毕竟大学里有师长的温情和同学的坦诚。

毕业十年,回顾大学生活的得与失,有很多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但愿对大家有用。

END

文/丛威 编辑/茶色

图片/山大er

陌上花开

遇见生活 遇见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