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邦 简历

 mengyu4613 2021-07-24

萧邦

生平简介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语: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年2月22日-1849年10月17日),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齐歇克·肖邦(波兰文: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时拼作Szopen),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真实出生日期为1810年2月22日下午6点左右,其母亲以3月1日作为肖邦出生,3月1日亦成为官方承认出生日期。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已出名。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四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二十六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四部谐谑曲、三部钢琴奏鸣曲,至少三十二首多夜曲,五十九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

早年生活

  肖邦1810年出生在波兰中部小镇热拉佐瓦-沃拉(?elazowa Wola,位于波兰首都华沙附近)。他出生的时候,波兰作为一个统一主权国家已经不复存在,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肖邦的母亲是波兰人,父亲Nicolas Chopin(1771年—1844年)是波兰籍的法国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从父辈继承下来的葡萄园,1787年移居波兰并加入波兰籍,参加过1792年的俄波战争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义(科希丘什科,Ko?ciuszko,1746年—1817年,波兰人民英雄),第二次瓜分波兰后在贵族家庭当法语家庭教师,认识了一个雇主的亲戚也就是后来肖邦的母亲Justyna Krzy?anowska,他们在1806年结婚,肖邦的父亲也得到了一份在中学教授法语的工作。肖邦一家在1810年搬到了华沙。

肖邦

  肖邦在波兰被视为神童,1816年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相继由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钢琴演奏。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7岁时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体现出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奥地利作曲家阿德尔伯特·基洛维茨(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这是肖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从此跻身进入了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Józef Elsner,1769年—1854年)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1784年—1838年)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Là ci darem la mano,Op. 2,1827年),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璜(Don Giovanni),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德语:Ein Werk II.)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1],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十九岁时已经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2],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3]。1829年肖邦爱上了音乐学院的女同学Konstanze Gladkowska,但是这段秘密的爱情无疾而终。因为1830年波兰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瓜分波兰的起义,肖邦无法回国,而肖邦的父亲也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1831年肖邦最终忍痛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

“巴黎的生活”

  移居到巴黎后,肖邦很快爱上了这座城市,巴黎的建筑和大城市氛围深深吸引着肖邦,他在一份寄回波兰的信中写道,巴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他在巴黎先是拜他的偶像法国籍德国钢琴家和作曲家弗里德里希·卡尔克布伦讷(Friedrich Kalkbrenner,1785年—1849年)为师,继续学习钢琴,但是他感觉受到了教学方式的限制,课程只进行了不到一个月。肖邦在巴黎参加音乐会的演出以赚取生活费,起先肖邦还未出名,收入仅够糊口,后来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资助者带肖邦参加了银行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次接待活动,肖邦的钢琴演奏打动了客人,转眼间赢得了一大批的钢琴学生,其中的大部分是女学生。肖邦通过音乐会、作曲和教授钢琴课,从1833年起便有了稳定的收入,经济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肖邦甚至有一辆私人马车和随从,他的衣服都是高档的材料制成。而相比之下,19世纪的其他音乐家如理查德·瓦格纳和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则还需要指望着资助者的赞助。

  在巴黎期间肖邦做了多次访问,1834年,他和席勒共同访问了在亚琛举行的的莱茵河畔音乐节。肖邦、席勒还有门德尔松三人在此次音乐节中碰面并一起去了杜塞尔多夫、科布伦茨和科隆,他们三人彼此欣赏对方的音乐才华,并互相学习和切磋了音乐技艺。

  肖邦交友广泛,他的好友包括诗人缪塞、巴尔扎克、海涅和亚当·密茨凯维奇,画家德拉克罗瓦,音乐家李斯特、费迪南德·希勒,以及女作家乔治·桑。肖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见到了身着男装、抽着烟的乔治·桑,并对她一见倾心。

与乔治·桑的恋情

乔治·桑1837年肖邦因为与18岁的Maria Wodzińska一段不幸的恋情,陷入了生活危机,正在这时,他邂逅了比他大6岁的乔治·桑,这使得他又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

  第一眼见到乔治·桑,肖邦就感受到了她与Maria Wodzińska的截然不同,Maria Wodzińska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而诗人乔治·桑看上去却是十分高傲和极具自我意识。但是肖邦与乔治·桑的恋情却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方面,乔治·桑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女人,受到许多年轻才俊的追求,另一方面,乔治·桑后来销毁了大部分寄给她的信件,使得人们无法确定肖邦同她之间的真正关系。

  1838年11月乔治·桑带着她的两个孩子Maurice和Solange移居西班牙的马洛卡岛上的法德摩萨镇,Maurice患有风湿症,乔治·桑根据医生的建议,希望西班牙的气候可以有助于Maurice健康状况的好转。而肖邦也一同搬到了马洛卡,肖邦一生患有肺结核,他也希望温暖的气候能够缓解他的病痛,但是事与愿违,Maurice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而肖邦的肺结核却因为房间条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气,发展成了肺炎。98天后肖邦和乔治·桑离开了马洛卡岛,这段旅程虽短,但是对肖邦和乔治·桑都印象深刻,乔治·桑将这段经历记录在了她的小说《马洛卡岛上的冬天》中。

  1839年到1843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乔治·桑位于家乡诺昂(Nohant)的庄园里度过的。这是一些宁静的日子,肖邦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波兰舞曲《英雄》。

  肖邦和乔治·桑的恋情在1847年画上了句号,两人都没有公开分手的原因。当时乔治·桑的女儿Solange爱上了贫困潦倒的雕刻家August Clésinger,这引发了乔治·桑一家的家庭矛盾,乔治·桑变得非常好战,当肖邦得知Solange和August Clésinger秘密订婚的消息后,非但没有反对,还表现出来赞同,这使得乔治·桑大为恼火。

英年早逝

华沙圣十字教堂安放弗里德里克·肖邦的心脏(就在底部花束上方)的柱子肖邦1848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在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

  肖邦曾希望在他的葬礼上演奏莫扎特的安魂曲,但是莫扎特安魂曲的大部分是由女性演唱的,举办肖邦葬礼的教堂历来不允许唱诗班中有女性,葬礼因此推迟了近两周,最后教堂终于做出让步,允许女歌手在黑幕帘后演唱,使得肖邦的遗愿能够达成。有将近三千人参加了10月30日举行的肖邦葬礼,演唱者还包括Luigi Lablache,他此前曾为1827年贝多芬的葬礼演唱安魂曲,为1835年贝利尼的葬礼演唱Lachrymosa。

  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演奏了奏鸣曲Op. 35中的葬礼进行曲。虽然肖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并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肖邦墓碑前,总是吸引著许多参访者,即使是在死寂的冬天里,依然鲜花不断。后来肖邦在波兰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

创作历程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华沙时期(早年~1830) 这一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在他的《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27)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1831)《C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 《F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8)和《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8)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音乐富于民族民间彩,《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 在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1831)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1832~1845) 在肖邦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肖邦的绝大部分练习曲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1832) 《b小调练习曲》(1834)、《a小调练习曲》(1834)等最为突出。

  《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情温存、深沉的哀歌,它的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倾注了对祖国无限爱恋的感情。《b小调练习曲》则是一首充满了阴郁激愤情绪的作品。它的主题紧张强烈富于戏剧性,而它的中部却渗透着一种沉思宁静的悲凉气氛。在适宜于主要表现单一形象的练习曲体裁中,采用如此强烈的双主题对比的原则以造成尖锐的戏剧性冲突,这在肖邦的练习曲中也是不多见的。

  《a小调练习曲》则情感严峻,气势磅礴,全曲由号角性的简单音乐动机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巨流,把音乐推向戏剧性的悲壮的高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肖邦的3首奏鸣曲中,在内容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方面最突出的是《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其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是肖邦音乐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

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夜曲深受英国作曲家J.菲尔德夜曲的影响,追求音乐风格的细腻、华美和典雅秀丽,有比较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流亡巴黎后创作的夜曲在内容上愈加深刻,音乐风格也更富于个性化了。他的《c小调夜曲》(1841)完全摆脱了菲尔德的影响,主题朴实无华、严肃而又悲哀,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富于戏剧性。它标志着肖邦已经将夜曲的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大大地挖掘了夜曲的表现潜力,使它成为一种能容纳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

  肖邦的4首叙事曲全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有的是直接同波兰的民族史诗和民间传说相联系。如《g小调叙事曲》(1835)的创作是直接受到了波兰民族诗人密茨凯维奇的长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启示。肖邦把握了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华伦洛德的深沉、严肃、大无畏的性格以及贯穿整个长诗的紧张的悲剧性气氛,将它们体现在严整的奏鸣曲快板乐章的形式中。《F大调叙事曲》(1839)则取材于同一位诗人的民间幻奇故事诗《希维德什扬卡》。原诗描写一个负心的少年猎人,由于背叛了爱情誓言终于受到了惩罚,被希维德什扬卡仙女拖入湖底。肖邦在这首叙事曲中没有企图去描绘或暗示原诗的故事情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方法展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情境,通过它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发展来揭示原诗的意境和感情气氛。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肖邦或从波兰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中吸取精神力量,或从缅怀祖国光荣的往昔,悲叹今日沦亡的苦难中激励自己的民族感情,以抒发他内心的郁愤,振奋民族精神。

  《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38)是一首胜利凯旋的颂歌,贯穿始终的管弦乐队般的丰满强大的音响,展现了古代波兰庆祝民族胜利时光辉灿烂的情景。《c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39)则是一首哀叹祖国沦亡的沉痛音诗,主题的感情基调是悲哀和压抑的,但丝毫没有感伤。《升f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41)规模宏大,富于戏剧性,它同对波兰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情景的想象有联系。悲壮严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忧郁的中间部分形成对照,在波洛奈兹舞曲体裁中别具一格。

《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1842)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乐曲的中部富于鲜明的造型性,马蹄声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战马奔驰、月光剑影的古代沙场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现实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1846)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虽然在这里已经听不到像《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那样高昂、豪迈的声音,但它的那些由于对祖国、民族未来的某种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极富于感染力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作品概览

  肖邦的作品以钢琴曲为主,虽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颇为艰深,但是他从来不会以炫技为最终目的,肖邦的作品更注重诗意和细腻的情感。

  独奏曲

  作为一个波兰作曲家,肖邦为故乡的波兰舞曲和玛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其中最早的作品是1817年的G小调波兰舞曲(K. 889),那时肖邦才刚7岁,肖邦一生都在作波兰舞曲,年轻时候的许多波兰舞曲作品最后都没有发表,因为他认为这些作品过于单调。肖邦先是专注于先驱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约翰·倪波穆·胡梅尔的作品,此后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肖邦对家乡波兰的渴望和思念,他所有现存的波兰舞曲(从Op. 26 No. 1开始),都有一段华彩乐章作为开场。

  玛祖卡与波兰舞曲不同,在19世纪初还是一个相当崭新的音乐形式,但很快就风靡了全欧洲。肖邦不仅在城市沙龙中听玛祖卡,也在波兰听民俗原始形态的玛祖卡,15岁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玛祖卡(B大调玛祖卡,891年—895年),最具特色的是对变音阶的精彩运用和五度音阶的低音,从Op. 6(1830年—1832年)起的玛祖卡多使用循环的形式。

  总的来说,肖邦的这些作品并不适合于舞蹈,因为它们大都节奏过快,他的华尔兹作品也是如此。肖邦的华尔兹是为沙龙谱写的,大都使用大调,因为大调比小调更加欢快,其中著名的有《一分钟圆舞曲》,作品节奏极快,而且充满激情,其实它并非人们经常所听到的那样,不是为了让人尽量在一分钟内演奏完毕,肖邦本人或其他钢琴家是否能够在一分钟内完成作品的演奏也不得而知,之所以取名《一分钟圆舞曲》,是要表达“把握瞬间”的意思;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一条追逐自己尾巴团团转的小狗,所以这部圆舞曲也被称为《小狗圆舞曲》。

  另一类肖邦所发展的音乐形式是夜曲,肖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爱尔兰作曲家和钢琴家、夜曲的发明者John Field的影响,而肖邦的夜曲作品听上去更加地和谐,充满变换的韵律,曲调也更加灵活,有美声唱法的风格。

  24首钢琴前奏曲创作于肖邦在马洛卡的短暂旅程中,按顺序对应着五度音阶,从C大调开始,到A小调结束,大小调交替。

  奏鸣曲

  肖邦大量的钢琴作品中只有3部奏鸣曲,当时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对音乐形式的严格要求,使得肖邦无法自如掌握,或者肖邦可能是根本不愿意受形式所约束。肖邦的第一部奏鸣曲是早期创作的,献给了他的老师Józef Elsner,他的第三部奏鸣曲(op.58,1844年)是一部纪念作品。

  最受欢迎的是钢琴奏鸣曲2号B小调(Op. 35,1839年),其中的第三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Marche Funèbre),这个乐章与之前的Grave u2013 Doppio Movimento和诙谐曲(Scherzo)乐章,以及之后Finale的节拍,初听起来前后没有关联,但是音乐学的研究却发现之间联系紧密。肖邦的这部钢琴奏鸣曲作品在当时便引起了争议,第一,奏鸣曲的所有乐章都是用小调写的,这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小调奏鸣曲习惯上至少应当有一个乐章使用大调;第二,各个乐章的主题令人憎恶,这引起了舒曼的抗议,第一乐章Grave u2013 Doppio Movimento令人喘不过气来,第二乐章Scherzo诙谐曲近乎粗暴地激烈,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被舒曼形容成“残暴”(德语:grauenhaft),而第四乐章则缺乏曲调,所有这些在当时都是不合时宜的。

  除此之外,肖邦还作有4首叙事曲和4首诙谐曲,都是相当精致的作品。肖邦的练习曲op.10、op.25和另外三首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作品,对弹奏技术的要求很高,同时又非常适合于音乐会上的演出,代表作品有C小调《革命练习曲》(Op. 10 No. 12)。肖邦将练习曲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前的练习曲,比如卡尔·车尔尼的练习曲,大都只专注于教学目的,而后来的弗兰兹·李斯特、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和克劳德·德彪西也都对练习曲做出了发展。

  肖邦的即兴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因为肖邦在作曲完毕后才发现,作品的中段与波希米亚作曲家Ignaz Moscheles(1794年—1870年)的一首钢琴作品惊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愿意将其发表。

   协奏曲

  除了独奏作品外,肖邦还有2部钢琴协奏曲1号(E小调)和2号(F小调),也是许多钢琴家在音乐会上常常演出的作品。

第1钢琴协奏曲(E小调,OP.11)作于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对这首作品有以下说明:“新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作了这首作品,必须非借此让人产生像是在眼望着一个能引起无数快乐的回忆那样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丽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样的印象。”这首作品呈献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Kalkbrenner,1788-1849)。

  1.庄严的快板,E小调。形式是追随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形式,先由管弦乐合奏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弦乐以E大调奏出。钢琴出现后,极尽技巧化而华丽地表现这两个主题,然后以管弦乐合奏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为C大调,钢琴从处理第一主题后半段始,此后诸主题在多种转调中发展。再现部调子改为G大调,最后以钢琴灿烂技巧发挥的激动达到高潮。

  2.浪漫曲,甚缓板,E大调,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

  3.回旋曲,甚快板,E大调。钢琴谐谑地诱导出第一主题,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以钢琴奏三连高音阶性乐流结束。

  代表作品

  肖邦共发表编号作品65首(Op. 1 - Op. 65),去世后发表11首(Op. 66 - Op. 74,其中Op. 72有3首)。

  其中包括比较有名的有: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

  升C小调圆舞曲

  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告别圆舞曲》

  降G大调圆舞曲

  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

  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

  降E大调夜曲

  升F大调夜曲

  降B小调夜曲

  降A大调夜曲

  第二十三号玛祖卡舞曲

  第四十四号玛祖卡舞曲

  C小调练习曲《革命》

  E大调练习曲《离别﹑离别曲﹑悲伤练习曲》

  第一号叙事曲

  第一号诙谐曲

  第七号前奏曲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作品名称列表中英对照

  Op.1, Rondo in C minor (1825)

  C小调回旋曲

  Op.2, 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1827)

  唐璜:让我们手拉手吧 变奏曲

  Op.3, Introdu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1829)

  C大调引子与华丽的波兰舞曲

  Op.4, Piano Sonata No. 1 in C minor (1828)

  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Op.5, 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

  F大调马祖卡舞曲式回旋曲

  Op.6, 4 Mazurkas (1830)

  四首马祖卡

  Op.7, 5 Mazurkas (1830-1831)

  五首马祖卡

  Op.8, Trio for Violin,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29)

  g小调钢琴三重奏

  Op.9, 3 Nocturnes (1830-1831)

  三首夜曲

  Op.10, 12 Études à son ami Franz Liszt (1829-1832)

  为李斯特写的12首练习曲

  Op.1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1 in E minor (1830)

  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12, Variations brillantes in B-flat major on 'Je vends du Scapulaires' from Hérold’s 'Ludóvic'

  (1833)

  咏叹调《我要出售外衣》主题华丽变奏曲

  Op.13, Fantasia on Polish Airs in A major (1828)

  A大调波兰主题幻想曲

  Op.14, 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

  F大调克拉克维亚克回旋曲

  Op.15, 3 Nocturnes (1830-1833)

  三首夜曲

  Op.16, Rondo in E-flat major (1832)

  降E大调回旋曲

  Op.17, 4 Mazurkas (1832-1833)

  4首马祖卡

  Op.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1)

  降E大调华丽的大圆舞曲

  Op.19, Bolero in A minor (1833)

  a小调波莱罗舞曲

  Op.20, Scherzo No. 1 in B minor (1831)

  b小调谐谑曲

  Op.2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 in F minor (1829-1830)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4)

  降E大调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波罗乃兹

  Op.23, Ballade No.1 in G minor (1831-1835)

  g小调第一叙事曲

  Op.24, 4 Mazurkas (1834-1835)

  4首马祖卡

  Op.25, 12 Études à son amie Mme la Comtesse d’Agoult (1832-1836)

  为阿古尔特伯爵夫人写的12首练习曲

  Op.26, 2 Polonaises (1834-1835)

  2首波兰舞曲

  Op.27, 2 Nocturnes (1835)

  2首夜曲

  Op.28, 24 Preludes (1836-1839)

  24首前奏曲

  Op.29, Impromptu No. 1 in A flat major (1837)

  降A大调第一即兴曲

  Op.30, 4 Mazurkas (1836-1837)

  4首马祖卡

  Op.31, Scherzo No. 2 in B-flat minor (1837)

  降b小调谐谑曲

  Op.32, 2 Nocturnes (1836-1837)

  2首夜曲

  Op.33, 4 Mazurkas (1837-1838)

  4首马祖卡

  Op.34, 3 Waltzes (1831-1838)

  3首圆舞曲

  Op.35, 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 Funeral March (1839)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Op.36, Impromptu No. 2 in F-sharp major (1839)

  升F大调第二即兴曲

  Op.37, 2 Nocturnes (1838-1839)

  2首夜曲

  Op.38, Ballade No. 2 in F major (1836-1839)

  F大调第二叙事曲

  Op.39, Scherzo No. 3 in C-sharp minor (1839)

  升c小调谐谑曲

  Op.40, 2 Polonaises (1838-1839)

  2首波兰舞曲

  Op.41, 4 Mazurkas (1838-1839)

  4首马祖卡

  Op.42, Waltz in A-flat major (1840)

  降A大调圆舞曲

  Op.43, Tarantella in A-flat major (1841)

  降A大调塔兰泰拉舞曲

  Op.44, Polonaise in F-sharp minor (1841)

  升f小调波兰舞曲

  Op.45,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1841)

  升c小调前奏曲

  Op.46, 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1832-1841)

  A大调音乐会快板

  Op.47, Ballade No. 3 in A-flat major (1840-1841)

  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

  Op.48, 2 Nocturnes (1841)

  两首夜曲

  Op.49, Fantasia in F minor (1841)

  f小调幻想曲

  Op.50, 3 Mazurkas (1841-1842)

  3首马祖卡

  Op.51, Impromptu No. 3 in G-flat major (1842)

  降G大调第三即兴曲

  Op.52, Ballade No. 4 in F minor (1842)

  f小调第四叙事曲

  Op.53,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 'Heroic' (1842)

  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

  Op.54, Scherzo No. 4 in E major (1842)

  E大调第四谐谑曲

  Op.55, 2 Nocturnes (1843)

  2首夜曲

  Op.56, 3 Mazurkas (1843)

  3首马祖卡

  Op.57, 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

  降D大调摇篮曲

  Op.58, Piano Sonata No. 3 in B minor (1844)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Op.59, 3 Mazurkas (1845)

  3首马祖卡

  Op.60, Barcarolle in F-sharp major (1845-1846)

  升F大调船歌

  Op.61, 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1845-1846)

  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

  Op.62, 2 Nocturnes (1846)

  2首夜曲

  Op.63, 3 Mazurkas (1846)

  3首马祖卡

  Op.64, 3 Waltzes (1846-1847)

  3首圆舞曲

  Op.65, Sonata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45-1846)

  g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Op.posth. 66,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1835)

  遗作: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Op.posth. 67, 4 Mazurkas (1835-1849)

  遗作:4首马祖卡

  Op.posth. 68, 4 Mazurkas (1827-1849)

  遗作:4首马祖卡

  Op.posth. 69, 2 Waltzes (1829-1835)

  遗作:2首圆舞曲

  Op.posth. 70, 3 Waltzes (1829-1841)

  遗作:3首圆舞曲

  Op.posth. 71, 3 Polonaises (1825-1828)

  遗作:3首波兰舞曲

  Op.posth. 72, (1826-1827)

  No. 1 Nocturne in E minor (1827)

  No. 2 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1827)

  No. 3 3 Ecossaises (1826)

  遗作:

  e小调夜曲

  c小调葬礼进行曲

  3首科塞兹舞曲

  Op.posth. 73, Rondo in C major (for two pianos) (1828)

  遗作:(为双钢琴而作)C大调回旋曲

  Op.posth. 74, 17 Songs (1829-1847)

  遗作:17首歌曲

相关评价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从不丧失其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肖邦的作品,除十七首波兰歌曲、钢琴三重奏和大提琴曲外,全是钢琴曲。此类作品中,有两首钢琴协奏曲和三首钢琴奏鸣曲。

  肖邦对民族主义音乐的贡献,是他六十首马厝卡舞曲与十二首波兰舞曲。两种舞曲都是三拍,马厝卡是中庸速度,来自民间庆典音乐;波兰舞曲高雅,原是十六世纪宫廷庆典的配乐。肖邦将马厝舞曲带入音乐会,并将早期波兰宫廷生活的雄姿与盛况再度展现在人们面前。它令人想起过去民族的荣耀,也成为过去民族生活方式的特征。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作为一个杰出的波兰民族音乐风格作曲家而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在19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风格占有主导地位。尽管在所有的肖邦作品中都具有来自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但在肖邦的玛祖卡中更为集中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风格。在玛祖卡中肖邦运用了直到当今仍为世界所仰慕的最美的波兰旋律,使得当今的音乐家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音乐中独特的波兰风格。

  在巴黎,他的第二故乡,肖邦很快结识了一批当时的艺术家朋友,包括李斯特、舒曼、门德尔松、席勒等。他主要进行创作、教学工作,并偶尔出席音乐会。他不想成为钢琴家,因为19世纪的钢琴家意味着用各种的表演技巧来取悦听众,争得名利。肖邦想为听众展现真正的音乐的美。他的演奏与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演奏风格迥然不同,因此常用于与同时代钢琴家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通常有利于肖邦。杰出的英国钢琴家、指挥家CHARLES HALLE曾说过,'与肖邦相比,KALKBRENNER只不过是个孩子'。HEINRICH HEINE说,'李斯特让所有的钢琴家黯然失色,除了钢琴大师肖邦'。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肖邦所拥有的非凡钢琴技巧,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钢琴舞台的耀眼明星。然而他宁愿为那些能够真正理解他音乐的具有艺术能力的听众演奏。除了这些之外,肖邦一生仅举行过30场公共音乐会。凡是那些参加过肖邦'书房'音乐会的人都强烈认为,只有在这种朋友间的私人音乐会上伟大的艺术家才能阐释出音乐的真谛,发挥他们艺术的天赋。

  肖邦作为作曲家已经深为大家所熟悉。最有利的证明就是肖邦创造性的艺术成就在不断地为更多的世界听众所接受和传播。他是一位非凡的作曲家,他用非凡的艺术天赋创造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也是唯一一位专注于一件乐器创作的作曲家。尽管华沙的音乐团体,甚至包括ELSNER教授,都建议他可以创作一些歌剧和管弦乐作品,但肖邦认为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只有通过钢琴才能真正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他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他的音乐思想,包括波罗乃兹、玛祖卡、华尔兹、夜曲、奏鸣曲、前奏曲、叙事曲、钢琴协奏曲、回旋曲和变奏曲等。他是那个时代具有独立风格和诗歌精神的伟大作曲家。1848年在英格兰举行音乐会后,伦敦的'每日新闻'这样写道,'在他的作品中,显示了肖邦杰出的创作才能和他对作品的表现能力。他的音乐风格之独特,是以前任何一位大师都不可能达到的。我们从没有听到过如此美妙、如此激动人心的音乐。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苏教版六上第三课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它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不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纪念肖邦

  为了纪念肖邦,波兰华沙每五年举行一次肖邦钢琴大赛,我国钢琴家李云迪曾荣获肖邦比赛第一名。

  自肖邦逝世后,以下以其名命名:小行星肖邦3784(Asteroid 3784 Chopin) 波兰华沙-奥肯切弗里德里克·肖邦国际机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