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斧》是《诗》的第157首。这是一首赞美诗。诗中赞颂周公东征,表达东征将士们经过艰苦奋战取得胜利的自豪感,也表达对周公维护国家和王朝统一的感恩之情。这种对祖先丰功伟绩的赞美,是在向世人表达周人统治的合法性。《破斧》这首诗,古今几乎没有什么争议。这是一篇管蔡等四国之民对周公赞颂的歌。《毛诗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郑笺》:“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四国叛乱,同公平定,贬四国而扬周公。周武王灭纣,同代商而据有天下。周朝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即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为防不测,周武王把自己的弟弟姬鲜、姬度、姬处分别封分在管、蔡、霍三个地方,这三个地方在今天安阳周边,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其子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政,“三监”不服,武庚、管、蔡、徐、奄等国相约叛周,史称“三监之乱”。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平定叛乱。周人龙兴之地--豳州之民借四国之民,作此颂歌,以赞周公解四国之民于沉重无尽的劳役。注释:1、斧:圆孔的斧子。2、斨(qiāng):方孔的斧子。3、四国:指殷、管、蔡、霍,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一说“四方之国。皇:同“惶”,恐惧。毛传释为“匡”,《尔雅·释言》:“匡,正也。”4、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我人:我们这些人。斯:语气词,相当于“啊”。5、孔:很、甚、极,程度副词。将(jiāng):大。6、錡(qí):凿子,一种兵器。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7、吪(é):感化,教化。一说震惊貌。8、嘉:善,美,好。9、銶(qiú):即”锹“。一说是独头斧,一说是凿子。10、遒(qiú):凝聚,稳固,团结,安和。《毛传》:“固也。”《郑笺》:“敛也。”一说是臣服。11、休:美好。与”嘉“”将“意同。《破斧》全诗三章,每章只换三个字,反复咏唱,句式整齐,韵律铿锵。综观全篇,第四句的最后一字“皇”“吪”“遒”逐层递进。“皇”,如解为惊恐,则只是乱政的动摇,还未真正改变;如释为“匡正”,那也只是治的开始,对人民来说这只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吪”,受教育、受感化,这是深入到内部的变化。最后的“遒”,团聚、强固,则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了。《破斧》的歌功颂德,是中国传统手法:即先写“三监”挟民以叛,置四国之民于倒悬;再写此四国之民望救于周公,如大旱之望云霓;最后一旦得睹王师旌旗,即刻拯民于水火,不但东方四国疆土有所巩固,而且小民的生命财产也得以保全。普通人总将国家统一、人民安乐的功劳归之于领之于领袖,事实上,真正的功臣是人民自己,是人民用流血牺牲换来了这一切。顾炎武讲,“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那么,周公的伟大本质是人民的伟大。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