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精装版)作者:范勇 当当 内容简介: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本书以考古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玉琮、玉璋、黄金面具等实物为依托,系统描述了古蜀文明三星堆的全貌,对中华文明与三星堆文明的关系做了解码似的揭示,并对三星堆文化中的大量未解之谜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勾勒出了三星堆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紧密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揭示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范勇,考古学硕士、编审。曾先后就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巴蜀书社,现为四川大学考古系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出版著作、译著十余部。长期从事三星堆文化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策划且参与编纂出版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全记录》一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和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图书奖。 目录: 甲 篇 你所不知道的三星堆文明 走出盆地:巴蜀文化与欧亚古文明作者:段渝 著 当当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均为创新之作:第一部分是关于巴蜀文化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研究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古文化与文明起源研究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内容。四个方面的内容均为作者历年发表的创新性论文,其中一些论文由《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国家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背景下,对以四川(古代巴蜀)为重心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段渝,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华文化论坛》常务副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等。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历史学科评委。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先秦史、巴蜀文化、南方丝绸之路等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合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和国外科研项目14项。获中国图书奖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 目录: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代序) 天赐王国(首发签名本,精装珍藏版)三星堆的秘密,将考古发掘与史海钩沉融于一炉,作家岳南签名精装珍藏本,附赠3张精美卡片作者:岳南 当当 内容简介:平静的月亮湾突现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宝。成都街头天机泄露,灿烂珍宝在滚滚红尘中升降沉浮,一扇锈迹斑斑、充满了诱惑与希望的神秘之门即将开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广汉县发现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一角。三星堆遗址真正大规模发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内涵丰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独特的古蜀国文化的遗存。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天赐王国》叙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发掘始末以及近年来与三星堆文化密切相关的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过程。 作者简介:岳南:1962年生,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2011年出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驻校作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与重大考古事件,有《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三部曲等作品问世,同时创作出版有《风雪定陵》(合著)、《复活的军团》、《天赐王国》等叙述中国近年来重大考古与发现的系列作品共十一部,将考古历程与史海钩沉融于一炉。其中数部作品被译为日、韩、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达六百余万册。 目录:序一历史的影像(邹衡) 1 汗青堂丛书083·古代中国内陆:寻迹三峡跃升经济巨头之路,重构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作者:Rowan K. Flad / Pochan Chen 当当 本书结合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前沿考古成果,从景观考古的角度深入剖析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晚期这些地区内部的发展与变化、地区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中,三峡地区受到特别关注。它是位于四川盆地与长江中游两大政治中心之间的政治边缘地带,但两位作者突出了三峡地区在经济景观格局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它在整个区域的食盐生产与贸易活动中的枢纽地位。三峡地区促进了其东西两边地区的互动。 此外,两位作者也层层分析自然环境、政治文化、包括祭祀和丧葬在内的仪式等多重景观格局,全面考察中国内陆的早期社会变迁。 本书资料详尽、理论前沿、考证深入,是一部聚焦于长江中上游地区考古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傅罗文(Rowan K. Flad),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他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傅罗文教授在中国从事田野考古工作多年,长期致力于研 究复杂社会在早期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对生产技术的历时性变化、生产与祭祀活动的相互关系、中国早期社会中的动物角色等课题尤为关注。 目录:致 谢 西南酋邦社会与中国早期文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作者:段渝 等著 当当 内容简介:本书被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作者从西南夷的概念出发,对西南夷的时空历史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巴蜀地区的部落和酋邦时代、部落时代的巴蜀西南外蛮夷、青铜时代的巴蜀西南外蛮夷进行了研讨。在此基础上,分区域地对各地区的文明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夜郎、滇池地区、笮都、昆明、白狼、漏卧、白马等文明的部落社会和族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作者还重点探讨了三星堆古蜀文化在西南夷地区的传播和影响,并以西南夷道的开通作为本书的结尾。本书多使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史料丰富,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段渝,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明、先秦史、巴蜀文化、西南丝绸之路等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合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录: 前言 内容简介: 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作者简介: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担任《天府广记》杂志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知 · 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等专著。 目录:先 秦 历史与秩序 寂静的学术世界 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