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院,静坐

 美物计 2021-07-25


感觉自己被手机绑架了,
真的。
一直在刷,走路、吃饭、躺床上,
就没停过。
刷多了,也会有愧疚感,
在夜深人静,眼睛酸涩的时候。
 
那天下班,
恰逢雨后晚霞,绚烂无比,
坐在公交站台的椅子上看了很久,
要在以往,一定会先掏出手机拍照分享,
但那天,没有。
 

云彩慢悠悠的走,
夕阳斜挂天边,红彤彤的,
树梢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
叶子被微风吹得一荡一荡的,
……
燥了多日的心,竟意外地平静下来。
 
原来,只是简单的静坐,
也有治愈心灵的力量。
如果累了,不妨去静坐,
放下烦忧,心安当下。


01
静坐,不复杂
 
提起静坐,
常被误以为是出家人才有的功课,
是种复杂且神秘的仪式。
但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
于古人而言,静坐只是日常。
 
明代高攀龙说过:
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
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
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现代人,被电子产品绑架,
不玩手机,不看电视,
就会坐立不安,失魂落魄,
而古人,却将静坐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宋代大儒朱熹主张: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并坚信,“如此三年,无有不进者,
尝验之一两月便不同,
学者不做此功夫,虚过一生殊可惜。”
 
为何要重提静坐?
因为疫情后,外出的时间减少,
宅家的日子,却只会刷手机,
爆炸的信息,刺激得人愈加焦躁不安。
静坐,是在给自己放空,
让不安的心,有一个着落。
 
或许,
我们可以在炎热的夏里,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02
静坐,心安当下
 
现代人,太需要静坐了,
恰如林清玄所说: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
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
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
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大环境越是浮躁,人越不安,
越要坐下,把心定下来,找回些静气,
因为“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静坐可修得静气,
汪曾祺就养成了静坐的习惯,
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
坐在沙发里,一坐一个多小时。
时间久了,不管所处环境多么吵闹,
他都能兀自读书、写作,而不被影响。

静坐,遇见更广阔的天地,
诗人白居易,晚年性情淡泊,
常静坐修身,还写诗记录: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饮似醇醪,又为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心无杂念,身体舒展,
多少烦忧,消散一空,
心和天地融为一体,
那一刻,很踏实。
 
静坐,观照万物,
找到人间生活的兴致,
找到心安定的法门。


03
寻一院,无事静坐
 
静坐,
不拘泥于在何处何时,
只须,有一份平和的心态。

居城市的,将手机静音,
坐在窗边,看车流穿息,
或听雨打窗台,滴答作响,
什么也不想,就那么静静坐着。

不禁想起当年的西南联大,
因为雨声太大而无法讲课,
教授挥笔在黑板写下四字“静坐听雨”,
茅屋简陋,却挡不住诗意的心,
那样的画面,至今想来也十分动人。


有条件的,可居小院,
有山水幽野,草木清疏,
四时风月,收揽一院。
无事时,静坐于茂林修竹中,
听风声,听蝉吟。

或置藤椅于树荫处,
闲看云卷云舒,满池莲香,
任凭思绪天马行空,四处游走。


有雅兴的,
可如明代戏曲家李日华
洁一室,横榻陈几其中,
炉香茗瓯,萧然不杂他物。但独坐凝想。
小室一间,煮一壶茶,焚一炉烟,
默然静坐,独对天地,
恬淡从容,最是适意。

若无事,去静坐,
于静中守真,
烦恼场空,身住清凉,
虽粗衣淡饭,但觉一尘不淡,
人生自然别有一番天地。


《宋元学案》中记载,
有人向程颢求教学问之道,
程颢回“且静坐”。

当一个人想太多,
烦躁和焦虑就会缠身,
信息化时代,要向内回归,
闲中静坐,摒弃熙熙攘攘的纷扰,
专注自我,以静养心,
心简单了,一切都简单了。


愿忙碌的你
有众乐的热闹
也有独处的清欢
无事时,可静坐
遇事了,能静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