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救赎内涵

 置身于宁静 2021-07-25

  肖俊霞 烟台大学

  摘要: 忏悔和救赎是西方文学的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再次深化和重新诠释了这一主题,文中三位主人公分别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在忏悔和救赎着,但她们能否完成各自的救赎而走向新生?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正如小说最后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种实体或更高的形式是她能吁求的,是可以和解的,或者是会宽恕她的”。如果说肉体的伤害可以弥补,则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关键词:罪过 忏悔 救赎 善恶

  《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关于爱情与阶级、战争与生活、秘密与忏悔的著作。该著作获得2001年的布克奖提名,虽然并没有最终荣获该奖,但该著作依然得到文学界的大家评论,深受读者的喜爱。是看过改编后的电影《赎罪》后才阅读的此书。与电影相比,文本具有更多的令人回味的东西。首先,小说的文笔极其优美,节奏匀称,观察细致入微。其次,作者采用意识流的手法,有大量的细腻的感情描写,分别以三个不同的主人公的视角来刻画人物。这些都是我们在电影中看不到的。电影只是把整个小说的故事呈现出来了,而文本则为我们展现的是更为具体详细的情节。大量的思维过程的程式化的铺陈描写和处理,为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探究隐秘自我的空间。所以我们想这也是该小说能够得到布莱克奖提名及受读者喜欢的原因所在。整部小说的时间跨度是很长的,它从小女主公布里奥尼13岁跨度到她77岁的生日。从整体上来看,该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罪过犯下前封建贵族塔利斯家族的普通生活描写;第二部分是罪过给主人公及家庭生活带来的伤害及战争对这种伤害的加剧,每个人的人生都改变了轨道;第三部分是女主人布里奥尼对自己所犯下错误的忏悔及想做出补救的努力。

  一,故事梗概

  我记得热播电视剧《错爱一生》中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是陈想南说的,他说“我的养母是个善良的人,但是善良的人也会犯错,一瞬间的错会变成一生的错。” 我想这句话用于《赎罪》是再适合不过了。小说《赎罪》讲述了发生在一个英国名叫塔利斯家庭里的一个故事。罗比是塔利斯家的用人的儿子,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刚从剑桥大学的文学院毕业,并打算暑假过后去攻读医学。赛西莉亚是塔利斯家的大女儿,她也是刚从剑桥大学的文学院毕业,她和罗比彼此互相倾慕,但由于阶级的不平等使他们都压抑着对彼此的爱恋,谁也不愿意说破那一层微妙的关系。13岁的布里奥尼是塔利斯家的二女儿, 她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具有作家的天分,也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位作家。在她13岁的这个暑假,她就自己创作了喜剧《阿拉贝拉的磨难》,并准备把它送给欢迎哥哥利昂回家的礼物。但由于排演时间的仓促而最终未能上演。然而悲剧就从利昂回到家的这个晚上上演了。戏剧原本是要有来她家寄宿的表姐罗拉和她的双胞胎弟弟及布里奥尼一起来演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戏剧为得到充分的排练。布里奥尼也就放弃了,这也令罗拉和双胞胎弟弟极其的失望。在晚饭期间,突然发现双胞胎失踪了,于是大家就急忙分头去找。悲剧就此发生。黑暗的湖边,布里奥尼听到有动静,顺着微弱的灯光望去,她发现原来是表姐罗拉被人强暴了,紧急下,那男的匆忙逃走,布里奥尼也只是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背影。但布里奥尼说她看见那个人了,说她知道那个人 是谁!虽然只看见了那个男的背影,而没有看见他的面目,但布里奥尼却认定那个人是罗比。因为据她白天的所见的喷泉旁姐姐当着罗比的面脱掉外衣跳入湖中的一幕后及偷看了罗比晚饭前写给姐姐的信和图书馆里罗比和塞西莉亚亲热的场面,她就认定罗比不是个好人,认为他是好色之徒,是个色情狂,是个危险分子。 所以,即使在她没有看清那个背影时,她就出庭一口咬定说那个人是罗比,面对警察,她坚定的说:“是他干的,我看见他了,我亲眼看见了他” 。鉴于此,她的表姐罗拉也没有说什么。在找不出他人有犯罪的可能性时,就这样警察把罗比给带走了。后来罗比的上述也被撤回了。恋人就这样被分开。

  布里奥尼的这一句话不但断送了他们三个人的未来和梦想,也断送了他们各自的心灵自由,打破了她们那个原本幸福和平静的家庭。罗比被带走了,他的上诉也被撤回了。但布里奥尼的姐姐塞西莉亚仍然坚信罗比是清白的、是无罪的,她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与罗比相爱。当时正值二战期间,在监狱蹲了三年后,罗比选择了去战争前线。回来是他活下去的目标,上前线之前,他见过塞西莉亚一面,塞西莉亚费分别时的一句话“我等你回来”成了后来罗比在前线中坚持下来的动力,是的,他要履行他临别时的诺言,他对爱人塞西莉亚说: “我会回来,回来找你,爱你,和你结婚,然后没有任何羞辱地生活着。” 所以,在撤退中,无论多么辛苦,罗比还是坚持着。与家人断绝关系后,塞西莉亚带着对爱情的执着,一边等待着罗比归来,一边应征入伍,在一个医院做战地护士。

  时间让一切真相慢慢的付出水面。五年后,布里奥尼已长成一个18岁的姑娘,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感到很是内疚,她一封又一封地给塞西莉亚写信,希望得到她的原谅。与此同时,她自己也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为了赎罪,她放弃了去剑桥大学读书的机会,也成为了红十字会的一名医务人员,在清教徒似的苦行中赎罪。当罗比回到英国和一直等着他的塞西莉娅团聚时,布里奥妮也赶来相见。再次直面罗比和赛西莉娅,布里奥尼感到深深的自责,她承诺将要出庭作证,还罗比以清白。离开时,罗比和塞西莉亚手牵手走在她身后,小说的主干叙述自此结束。

  然而,小说在这个350页长的主干叙述后面,却附有一个长达20页的尾声:布里奥

  妮此刻已是一位七十七岁的知名作家。通过她的自述,我们突然发现前面罗比和塞西莉娅的相逢,是布里奥妮一厢情愿的编造:“罗比·特纳于1940年6月1日在法国布雷敦斯死于败血症,塞西莉娅于同年的9月在贝尔罕姆地铁车站爆炸中丧生。那年我从未见过他们。” 原来,海边温馨的小屋只是虚构。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布里奥尼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但77岁的她被诊断出患上一种叫作“血管原发型痴呆”的病-----衰老,记忆力衰退,不久将失去理解任何事物的能力。小说至此全部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