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高参88 2021-07-26

本篇要目:

*****************************************

81钱业会馆           

民国                浙江省宁波市

82陈英士墓           

1916年              浙江省湖州市

83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1942~1945年    浙江省余姚市、慈溪市

84刘铭传旧居          

清                安徽省肥西县

85李氏庄园           

清                安徽省霍邱县

86冯玉祥旧居          

1936~1937年          安徽省巢湖市

87半塔保卫战旧址               

1941年              安徽省来安县

88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1948年          安徽省濉溪县、萧县

89陈化成墓           

清                福建省厦门市

90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清至民国             福建省厦门市

*****************************************

81.钱业会馆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宁波钱业会馆位于市区东门口不远处的战船街10号。清同治三年(1864年)钱业同业组织形式称钱业会商处,在江厦一带滨江庙设有公所,曾毁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钱庄业筹资重建。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购置建船厂跟(今战船街)“平津会”房屋及基地一方,兴建新会馆,即现在的钱业会馆,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宁波金融业聚会、交易的场所。始建于民国十四年,是一座占地1500余平方米,由前后二进,亭台楼阁、园林组成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其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前进廊舍环绕;两旁石刻、碑记;中有戏台;后进议事厅,是旧时宁波金融业最高决策地。厅前亭园花草,清静幽雅,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钱庄业的历史文化建筑。会馆内环境幽雅,水陆交通方便。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会馆坐北朝南,前后三进楼房,包括戏台、亭阁等组成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521.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50平方米。内尚存记述金融业发展概况及建馆始末的石碑3通。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购置建船厂跟(今战船街)“平津会”房屋及基地一方,兴建新会馆,即现在的钱业会馆,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宁波金融业聚会、交易的场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钱业会馆是宁波当年钱庄业辉煌的标志,钱庄业始于清初,据《鄞县通志》记载,甬上金融向以钱庄为枢纽,其盛时,资金在6万元以上的大同行有36家,l万元以上的小同行有30余家,几百元以上的兑换庄有4000多家,其势力凌驾于沪(贷放达3000万元)。民国20年(1931年)全县钱庄业已发展到160家,资金总额计3866万元,而且首创了不用现金支付的“过帐制”。金融业的兴旺是经济发达、繁荣的标志,当时曾有“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说法,足以说明当时宁波经济的昌盛与宁波人的骄傲。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宁波人向以勤奋聪明、经营有方著称。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宁波钱庄首创“过帐制”,即各行各业的资金收支,从使用现金改为借助钱庄进行汇转,实行统一清算。这意味着现代金融业的票据交换办法在中国的开始,与英国伦敦于1833年成立的票据交换所在时间上大致相同,而比纽约、巴黎、大阪、柏林等城市的票据交换所则要早得多。会馆内迄今还收藏着记述宁波金融业发展概况以及建馆始末的石碑等。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94年9月在钱业会馆原址,建成了“宁波钱币博物馆”,成为中国中等城市唯一的一家展品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性的钱币博物馆,展出面积160平方米,在馆内陈列着从贝、布、刀、环到大清银洋的各类历史钱币1999枚,其中有镴质抗币及金质“隆兴通宝”等珍品。展品内容包括货币的起源、铢两钱、通宝钱、港城通用的邻国货币,浙东抗币五大部分,基本按历史年代顺序排列,既有通史性质,又突出宁波港城的特色,上溯4000年前的商周、下涉民国抗战时期,这对于宣传宁波的历史、弘扬祖国的货币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现在宁波钱币博物馆,由中国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领导,有固定的工作班子和专职工作人员,管理正走向专业化、正规化。影响不断扩大。已在国内金融界、文博界、钱币界享有盛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市有关领导,都亲临参观,给予了高度评价。到目前止,累计参观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使钱币博物馆真正成了宣传中国货币文化和宁波开展对外交流的又一窗口。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05月25日,钱业会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82.陈英士墓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陈英士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陈英士墓始建于1918年,1934年进行扩建,1998年对陈英士墓进行重修。重修后的陈英士墓由石碑坊、墓道和墓穴三部分组成,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道长201米,宽12米;其中中心墓道长100米,宽2.8米。石碑坊高6.25米,宽7.20米,为四柱三间冲天式花岗岩筑成,石碑坊两侧一对石狮分距左右。石碑坊匾额正中有孙中山手书“成仁取义”四大字;左侧是林森题的“浩气长存”,右侧为蒋中正题词“精神不死”。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两旁石柱对联,分别有于右任和蔡元培所题。于右任题词:“春尝秋禘生民泪,山色湖光烈士坟”,蔡元培的题词是: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陈英士(1878—1916)湖州人,是同盟会主要骨干之一,曾任沪军都督。民国2年(1913)袁世凯阴谋称帝,陈英士奋起讨袁。失败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并在上海组织反袁武装暴动。民国5年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上海,6年5月18日安葬于湖州,死时才38岁。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走过百米墓道,拾级而上,为墓的第一层祭台,祭台两侧又有一对石狮,使陵墓更显庄严肃穆。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祭台中央为巨型花岗岩石碑,上镌刻“孙大总统谏辞”,四字一句,共53句212字。表达了孙中山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感情。沿第一层祭台两侧的石阶而上,即为陈英士墓。墓上圆下方,墓穴正面刻有“气壮山河”四个大字,为近代湖籍书画家王一亭之子王善涛所书。墓穴圆顶上刻着覆盖的中国国民党党徽。墓前石碑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陈公英士之墓”。沿陵墓的石壁两边而上为弧形平台,可登高望远,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05月25日,陈英士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83.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南方七个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1941年4月,余姚沦陷,中共上海党领导的第三战区凇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约900人,分七批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42年7月,成立中共浙东区委员会,书记谭启龙,委员何克希、杨思一、顾德欢。8月,建立三北游击司令部,后改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由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统一整编浙东的抗日武装。1943年4月,攻克梁弄。8月,区党委和司令部进驻横坎头村和梁弄镇,形成以四明山腹地梁弄为指挥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42年7月,中共华中局决定成立浙东区党委。征用密家埭人密彰孝宅前两进作办公地址,后进由密家居住。密家在杭州清河坊开设密大昌烟号,为当地富商。其宅共三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由大门、正厅、后楼组成,东西两侧为厢楼,大门面阔三开间,单坡顶,入内为天井;第二进为正厅,五间二弄。明间为重檐高堂复式建筑,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设前廊,其余各次间为二层楼屋,两侧设楼梯和夹屋,与东西厢房相连。两侧厢房均为二层楼,面阔三开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92年正式定名为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原公安部长王芳提写馆名,正门还竖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词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员会旧址”的碑刻,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旧址附近,至今尚有《新浙东报》社、浙东银行、新四军浙东纵队教导大队、浙东行政公署、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等旧址。在离横坎头村约一公里的宣家塔村有鲁迅学院浙东分院旧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浙东区党委旧址位于青山碧水之间的横坎头村,为清代木结构民居。南厢楼向东为正楼七间,正楼向西为北厢楼,正楼厢楼三间均有檐廊相通。正楼为重檐硬山顶楼房,穿斗式梁架结构,正楼通面阔28.35米,用十檩、七柱、通进深11.60米。明间面阔4.45米,次间面阔4米,边间面阔3.95米。南北厢楼通面阔均为7.40米,各分两间,面阔为3.70米,通进深均为6.95米,穿斗式的梁架结构,用九檩、六柱。正楼前为庭院,地面用石板错缝平铺。庭院前为高大围墙。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从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底,浙东区党委领导浙东广大军民,进行了大小战斗643次,克复南汇、上虞两县城,攻克大小据点110余个,解放同胞400万,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取得了辉煌战绩,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05月25日,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84.刘铭传旧居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刘铭传故居,又称刘老圩,占地约7万平方米。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下,是清代末年淮军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宅邸,故居系刘铭传在功成名就后于同治七年(1868年)回乡择址兴建的一所圩堡式庄园,旧居经历了战火和文革的洗礼,已经被损毁,只留下老宅的宅基和九间厅,后经肥西县文化局按照老宅旧时模样进行复建。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刘铭传的出生地——四房郢,旧居被清兵所烧。仅存一处壕沟,刘铭传在四房郢待了20年。后来,刘铭传办团练,训练团丁,家丁兴旺,就把距离四房郢不远的旱庄作为他的第二个居住地。当时的旱庄有3进24间房,后仅存4间瓦房。从军入仕后于同治七年(1868年)刘铭传第一次称病回乡修建了大潜山房,后来人称“刘老圩”。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刘铭传旧居该旧居内古建筑60余间,主要有中心建筑群、九间厅、子药房、西更楼、东大门及护门房、南门楼、南更楼、北更楼、盘亭、围墙(部分)等建筑。圩子有内外两道濠沟,西北角大堰中间有读书岛,圩外东北角还设有刘铭传生平展馆。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刘铭传旧居建筑正大厅为三进,每进十三间,头进与二进天井院内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建筑均为排山排柱,雕梁画栋,堂楼后部有盘亭(存放虢季子白盘)、花园、藏书楼等。正厅面对的是连接外壕的月牙塘,月牙塘为两角尖内弦为长方形的荷花池,池中有长方形花圃,四周雕刻石栏杆,两边有石桥相连。正厅西南是西洋楼,三间两层,为藏书楼。正厅北面为钢叉楼,五间两层,此楼有“压邪镇圩”之意。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5月25日,刘铭传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5.李氏庄园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李氏庄园即“李家圩子”,位于霍邱县约30多公里的马店镇,始建于清咸丰6年(公元1856年),动用了上千劳力、工匠,耗时10年建成。庄园占地70多亩,共计有房屋430多间。南北175米,东西276米。初建时由大腰圩、小腰圩和老圩三部分组成,后逐渐并为东西两圩,现仅存西圩,房屋140间。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李氏庄园的主人李梦庚16岁入阜阳青州中学,毕业于安徽法政大学。他称霸一方,残酷地统治和剥削农民,不断壮大李家势力,当时有“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百里不喝别家水”之说。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进入李家圩子时,李梦庚不自量力,用武力阻挡解放军前行,庄园被刘邓大军炮轰毁掉大半。1949年,解放军以一个营的兵力攻下李家堡垒,活捉了李梦庚,李家圩子地主庄园被人民接管了。1952年,李梦庚在其庄园前被枪毙。1951年,土地改革,经营四世的李氏家族百年庄园被没收归国所有。曾先后作过仓库、西山林场场部和“五·七”干校等。解放后,李家圩子地主庄园一直被当作阶级斗争的活教材,向世人开放。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李氏庄园坐北朝南,东西距离250米,南北距离240米,四面环山,为了御敌,圩子四周还人工挖了多道圩沟,还建有四座炮楼。整个建筑群的三座宅院都采取了“一线穿珠”格局,即从头道大门向纵深进入,会经过四道大门、四个院落,直到后堂楼,贯穿三条轴线,顺着轴线一进比一进略高。有楼、厅、堂、库、房、台、亭、棚等,纵横错落,点面结合。各院中都建了大客楼或大客厅,庭院开阔,带有很浓的宫殿式建筑风味。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李氏庄园近方形,大小院落错落有致,院落之间路廊相连,腰门相通。前方二道门外双道圩河。第一道圩河上高悬三座吊桥,二道圩河内,河壁连着墙,四角四座炮楼,对外的每方均有卧、跪、立姿射击孔。圩内建筑布局紧凑。一寨分三宅(东、西、中院),每宅分四院。每宅从头门至正堂楼门一线穿珠,五排房屋一幢高过一幢。每排房的建筑和功能各不相同,每个院落的规格和雕饰也丰富多样。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庄园圩内三宅也称东、西、中院,三院的三个头道门楼前为第一道圩河,各设一吊桥,头道门楼屋顶上五脊三兽,正中央铁打的雄鹰,展翅俯冲,呈抓鸡状。明间“吞金”,两扇黑漆大门,西厢房朝南开两个石雕花窗,左右朝北开的矮房为骡、马厩、饲料库、长工房、枪兵舍,空场南北60米、东西210米。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庄园二道圩前为二道圩河。门楣上描金篆书“天河仙府”,门前沟坝口两边立有上马石,门砧有雕狮石鼓。二道门楼两边的厢房和耳房,分别作用碾屋、磨房、护圩亲兵房、牢房以及族门远亲的住处。三道门楼左右及院内,设置楼、堂、厅、阁和偏室、耳房、敞棚。并都设有上下书房、柜房。东院三道院内设有戏台戏楼,养有京剧“庆福班”专供演出。四道院内、东西中院都在一条横线上,各院都建有大客楼或大客厅,宫殿式建筑,五脊挑角,垂梁起架,24根立柱上有挂匾,柱有抱匾;西院内有“圣旨楼”,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最后一排的东西中三院均建有正堂楼为长者居室,两侧建有东西堂楼为小姐们的闺阁绣房,并配有厢房、矮室、“钱库”。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李氏庄园建筑技艺精湛。所有大小房屋均有立柱,每根立柱下有石雕磉墩,上有木雕童墩,磉墩、童墩形状各异,花纹图案非常精美。屋内一律方砖铺地,院内全是防滑方块青石铺成。墙体厚50公分,外贴砖面,内屋土坯砌筑,俗称“里生外熟”,名为“金包银”,坚固厚实,冬暖夏凉,并能增强枪弹的防御力。撑拱,以房子出挑深浅而长短不同,形状有圆柱形、扁土方形、四棱形、雕刻成龙、鹿、狮、鳌各种奇兽,造形逼真,刀工细腻,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一间一扯的长坊或短坊有长扁形、扁形、半金钱形,刻有人物、鸟兽、花卉、虫、鱼等,绘画雕刻,寓意甚深。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楼、堂、厅、室、厢房、耳房,屋脊一律用瓦绕线砖砌成,脊身是空心面砖,脊的高矮不等,面砖浮雕各种花纹,“寿”字胃脊出边走线,脊两端配有龙鳌兽头,脊正中精塑狮、鹤等坐兽飞禽。各道大门都是矩形,厅堂多为6扇或8扇格子门,其他有月洞门、椭圆门、三方门、花瓶门,门页制作精美,窗户的形状也是各异,窗扇制作的花墙更是丰富多彩。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李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6.冯玉祥旧居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冯玉祥旧居,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冯玉样回乡时住所。有5幢22间房屋,保存完整19间,故居分为前后两大院落,前院主要有门厅和议事厅,后院主要有书房、卧室、侍卫室。冯玉祥旧居室内陈列有冯玉祥将军在此居住时使用过的靠椅、棕床和书桌等家具及冯玉祥生平照片、手迹、遗物,还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幛两幅,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等。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冯玉祥旧居院内,有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房屋为青砖小瓦木梁结构,是江准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冯玉祥将军全身塑像和碑刻立于中央,两边的松柏花木,在右边绿化带中,有一块“碧海天心”石碑。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冯玉祥旧居原有5幢22间房屋,保存完整19间,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面积432平方米,故居分为前后两大院落,前院主要有门厅和议事厅,后院主要有书房、卧室、侍卫室。大门上方“冯玉祥故居”五个字,是由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前院的门厅已改成了接待室。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冯玉祥回乡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冯玉祥旧居是其当时的起居室,并出资翻修的祖先老房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冯玉祥旧居厨房、饭厅3间被日本侵略军毁坏。1988年,冯玉祥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旧居整修,并将客厅辟为《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1992年,冯玉祥诞辰110周年时树立冯玉祥将军的全身塑像。2013年,巢湖市政府对旧居重新进行了展陈设计,建立了冯玉祥将军生平事迹展厅和冯玉祥将军书法艺术展厅。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冯玉祥旧居院内,有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房屋为青砖小瓦木梁结构,是江准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冯玉祥将军全身塑像和碑刻立于中央,两边的松柏花木,在右边绿化带中,有一块“碧海天心”石碑。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冯玉祥(1882-1948年),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冯玉祥是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挚友,他生活俭朴、治军严明、嫉恶如仇,被称为“布衣将军”。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担任总司令;民国十四年(1925年)冯玉祥担任西北边防督办,所率部队被称为西北军;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帮助下,于内蒙古五原誓师,与北伐军会师,完成了北伐战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冯玉祥成立察哈尔抗日民主同盟军,担任总司令,坚决抗日收复失地;为促进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冯玉祥旧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7.半塔保卫战旧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西北塔山上,占地350亩,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纪念塔、纪念碑、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半塔革命纪念馆等主要建筑及烈士墓群。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该旧址是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初,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率中原局,江北指挥部到达半塔,形成了领导长江以北的苏、皖、鄂、豫党、政、军工作的中心。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二师师部、淮南区党委、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新路东》后改为《淮南日报》社和印刷厂、被服厂、兵工厂、医院等都设在半塔。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新四军二师和淮南行政公署决定在半塔保卫战旧址上修建烈士纪念塔一座。1958年10月,来安县人民委员会开始续建纪念塔,并以纪念塔为中心,兴建半塔烈士陵园。1960年,烈士纪念塔竣工。陈毅题词“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964年,张云逸撰写了《半塔烈士纪念碑记》,同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藕塘烈士陵园。1982年,建造在位于纪念塔西侧的半塔保卫战旧址纪念馆。1985年,来安县人民政府在半塔保卫战旧址上,增建一幢337平方米的纪念馆。与1958年建的纪念馆,形成前后两进,中间自然形成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2009年,建成新四军第二师纪念馆。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半塔保卫战旧址,依山势而建,旧址中间高耸着一座烈士纪念塔,塔西侧是“刘少奇在皖东”纪念馆和“半塔革命纪念馆”,塔的北、东两面是松柏林,塔的南方是混凝土广场,广场右侧是张云逸撰文的“半塔革命烈士纪念碑”,迎着大门是一块长13米、高3.50米的标志壁,大理石底板上镶嵌着方毅手书的“半塔保卫战旧址”七个铜字。大门楼是一座仿古建筑。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半塔烈士陵园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由半塔保卫战旧址、革命烈士纪念塔、皖东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群等部分组成,半塔烈士陵园由烈士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三部分组成。烈士纪念塔塔高10米,为四棱台体。塔顶屹立一尊身背斗笠和大刀、荷枪远视、威武的新四军战士雕像。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5月25日,半塔保卫战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8.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座落在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蔡洼风景区内,是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召开的唯一一次会议旧址,旧址的主体建筑位于蔡洼村中心的杨家台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在歼灭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在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蔡洼杨台子召开蔡洼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并在院内合影留念。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淮海战役总前委参谋部旧址,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列布展面积650平方米,该主体建筑原为三排三进9个小院组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共59间房屋,现东侧为三进院,中间和西侧皆为二进院。设淮海战役纪念馆,介绍淮海战役的主要经过和参与战役的解放军、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旧居,以及当年总前委会议室等。外围景点包括郭庄村、纵瓦房村、石碑座村、常庄村、宫庄村,总占地面积约6平方千米。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48年,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以全歼黄维兵团宣告结束。为就近指挥围歼杜聿明集团,粟裕把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推进到离前沿阵地不到20千米的蔡洼村。粟裕率部到萧县蔡洼村后,发现该村地势低洼,雨水多的时候,许多房子容易进水。就把指挥部设在该村地势最高的杨家院子。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院子四周当时是一片芦苇荡,便于隐蔽。国民党知道华野的指挥部在这一带,每天都有敌军的侦察机在上空侦察。粟裕每晚在指挥部工作时,用高粱秸把窗户遮住,以防灯光外泄,引来敌机。敌机因找不到华野指挥部的准确位置,盲目丢炸弹,蔡洼附近的刘楼村经常被炸,而蔡洼村却安然无恙。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5月25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9.陈化成墓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陈化成墓,在厦门市梧村金榜山麓,坐北朝南,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砖石构筑,龟形坟丘,两翼置石栏板和栏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狮。坟前置石供桌,正面浮雕麒麟、鹿、鹤等,边饰以卷草纹。墓碑刻:“皇清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诰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前竖八角形望柱1对,上刻对联:“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近年整修后,墓园面积扩大至700平方米。1992年6月,厦门各界隆重纪念陈化成殉国150周年时,在墓园中央竖立陈化成半身戎装铜像。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陈化成(1776~1842年),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今厦门市同安区)人。行伍出身,历任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月,在上海吴淞口率军抗击入侵英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收殓于嘉定县城。翌年,由其长子陈廷瑛护运灵柩回厦门,于农历九月十二日安葬。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5月25日,陈化成墓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90.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后,美、德、法、日等国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划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独占,直到1945抗战胜利才得以收回主权。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有古罗马风格及至现代风格,故被喻为“建筑博物馆”。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三一堂为典型的欧式教堂建筑,为留学德国的中国建筑师和荷兰工程师共同设计。教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886平方米,砖混结构。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外观严谨对称。建筑以红白两色的为主色调,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墙,勒脚上为清水红砖墙。四面山墙装饰4个三角形山花。教堂共两层,一层为半地下室,二层为礼拜大厅。屋顶为三角形钢梁屋架,屋顶正中建八角形钟塔。钟塔平面呈八角形,穹隆顶,顶上置十字架,塔内有始建时购置的铜钟一口。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东、南、北三面共设三个出入口,门楣上镌刻楷书“三一堂”。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八卦楼位于笔架山西北坡,为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为4623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四面外廊加十字内廊。地上三层,半地下一层,地下室部分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四角耳房为清水红砖墙,其余为砖墙抹灰粉白。建筑四面外廊均设有数根巨大圆形廊柱。二楼顶部分为平顶,四周砌高约1米的女儿墙。三楼为多坡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中心部位为高达10米的穹隆顶观景台。东、西、南、北四面均设入口。该楼系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美国领事馆旧址坐落于三明路26号,与厦门岛最繁华的鹭江道隔海相望。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政府就派哥伦布来到厦门,在鼓浪屿田尾球埔旁设立了“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之职。1865年,该办事处升格为领事馆,随后迁至三和路(今三明路26号)办公,1930年,领事馆在此址重建。该建筑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6300平方米,系典型的美国折衰主义式建筑。建筑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南面和东面分别设置两个出入口,并以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来强调建筑的主立面。四面山墙设三角形为屋顶装饰,屋面铺灰色机平瓦。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汇丰银行公馆,曾是英商怡记洋行的闲乐居(AnathemaCottage),历史上也曾作为汇丰银行的高级住宅,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汇丰银行公馆及其所依托的笔架山崖壁上的三和宫摩崖题记,共同形成了一组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组合,也使该建筑一度成为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1927年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番婆楼”,是一座华侨建造的大型殖民地外廊风格别墅建筑,并在其建筑布局、立面装饰、园林庭园设计中表现出强烈的来自本地建筑文化与工艺的影响。建筑由主楼与东北角的附楼组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菽庄花园位于鼓浪屿的南面港仔后海滨。台湾迁居鼓浪屿的富绅林尔嘉,怀念台北板桥故园,于1913年创建“菽庄吟社”并建菽庄花园。菽庄花园作为林尔嘉20世纪上半叶在鼓浪屿建设的私家园林,既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同时又融合了近代建筑的样式及西方造园的风格,创造出一座独特的滨海近代文人园。它不仅是鼓浪屿最重要的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岭南地区最重要的近代园林之一。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9)

2006年5月25日,鼓浪屿近代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