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俭的感动

 草丛锋语 2021-07-26

鄙人在某些方面生性比较敏感,也就容易感动,又适逢伟大年代,数大感动国、省、市、城等各级别人物,又经常春笋涌现,我也自然就经常处于感动中。若感动的程度很激烈,那就是激动了。唉,我的小心脏啊!这不,今天中午就又被另一种人物给感动,以致激动了,搞得午觉也没睡好。为了排解心中感动的块垒,不得不书写此文,一吐为快了。

午饭时,偶然听了广播里的一个情感节目。一个农村老太太,向主持人诉苦:她喜欢生吃从自家黄瓜架上摘下的顶花带刺儿的嫩黄瓜,可老头儿不让,说那小黄瓜还没长好,太糟蹋东西。气得她肝儿疼!虽说当时很生气,可在给电台打电话的时候,老太太还是带着笑声的,而且她说老头儿也在身边。主持人便让老头听电话,给予一些道理的开导,让老头儿珍惜老伴在身边的日子,并祝愿老两口健康长寿,生活快乐,也就结束了。

他们倒是结束了,可我却没结束,激动不已。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爷爷,还想起了我的父亲。我也是来自农村,老家也是种地的农村人。

我小时候,生逢阳光灿烂的日子。可能是农村的阳光太灿烂之故,小时候的农村就没有一个年成是好的,也就总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甜蜜幸福的新生活。即使有好年成也没用,上头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每年秋末冬初,生产队都要向上交公粮。人们当时就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我们的粮食交上去,自己饿肚子,却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为生产队牛圈的墙上写着“上交公粮,无上光荣”八个大字。这远比旧时代的被抢劫,还要凶狠无数倍。于是节俭就成了人们的生存本能,广播喇叭里还经常教导村民如何节约。比如闲时吃稀忙时吃干,不忙不闲吃不干不稀等。

有一句很形象的老话: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爷爷和父亲春天在自家菜地种菜的时候,总是会在靠矮墙的菜地头,也叫园边子,每隔一步就种一棵苞米。真是寸土寸金,充分利用。在夏末秋初之季,母亲做午饭时,偶尔就会从园边子的苞米秸秆上,掰下几穗嫩苞米棒子,放在锅底下烧烤着给我们吃。每逢此时,我们都快乐得很,而生气的父亲,则是一言不发,不吃也不看;而爷爷则不然,不仅会阴沉着个脸,还会对母亲抱怨说,败家!母亲有时也会辩解说,别人家都烧苞米吃,孩子们都馋了,就这一回。

中秋节前后,母亲也就只是口头上和东西院的大婶们说说煮毛豆的美味,她是绝对不会真的去煮毛豆吃的。当然,那时的毛豆只有生产队里有,可当土地再次改革承包到每家每户,我家自己也种了大豆的时候,母亲也是不敢煮毛豆吃的,因为爷爷和父亲都认为那就是在糟蹋东西。不管什么农作物,一定得等到长熟了,才能吃。否则,就是浪费。每当秋老虎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爷爷都会高兴地称其为金子一样的阳光,因为那农作物被强阳光照射一天,不知道会多长出多少粮食!

我感动以致激动,是因为想起了我的父亲母亲,想起了我的爷爷,想起了他们的有幸被从万恶的旧社会解救了出来,又有幸生逢新社会,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好新生活,并用实践培养和教会了他们骨子里勤俭节约之伟大的优秀品质。

同时,我还特别喜欢广播里的那位不许老太太摘嫩黄瓜吃的老头儿。长期贫穷,必将产生贫穷文化。老头儿的思想境界,就是华夏传统优秀贫穷文化的一种传承。或许人们都会感觉那老头儿小农意识的可笑,可我却觉得那老头儿很可爱,可爱得我两眼潮湿。

那老头儿肯定是个没有大能耐的人,但也肯定是一个好人。他人生的一切,都是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换来的,他珍惜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果是贪官、是大款、是奸商,是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谁还会有这样的小农意识?他是贫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贫穷文化的集大成者,是被伟大时代培育和造就的、并被伟大时代称之为伟大劳动者的普通人。他个人没有丝毫的过错。

我想不明白的是,如今生逢伟大年代,连贫困都被一场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所彻底消灭了,可是作为社义新农村的新农民,怎么连自家菜园里种的嫩黄瓜都不舍得吃!这一定是在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传承弘扬优秀的贫穷文化精神吧!

希望尽快有一天,不再出现这种使我激动的事情!

202132209:57: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