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士泽生物李翔:专注中国干细胞创新药,瞄准重大疾病

 昵称41925325 2021-07-26

作者:程文红

明确病患第一的方向

创业的想法始于十几年前。当时,身患帕金森病(PD)的舅舅身体每况愈下,逐渐失去行动力。李翔回忆到:舅舅服用PD一线临床用药左旋多巴,不仅剂量持续加大、负担高昂的进口药物费用,而且病症持续加重;但整个病程大脑始终清醒,仿佛在悬崖中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身体慢慢坠向深渊,绝望而无助。

李翔对此深感痛心,开始自学并摸清了一条线索:

1980-90年代的临床研究表明:移植流产胎儿中脑的神经前体细胞到病人中脑,可以部分恢复病人的运动功能;1998年人胚胎干细胞(ESC)建系成功,可以生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并在动物模型的脑中存活、整合和成熟。但流产胎儿和ESC存在伦理问题。

2006年,干细胞研究迎来重大变革:日本学者Takahashi 和Yamanaka发现,将四个基因(Oct4、Sox2、c-Myc和Klf4)导入小鼠成纤维细胞,能使它们转化成多能干细胞,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iPSC与ESC功能相似,且避开了伦理问题。2012年,山中伸弥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干细胞移植治疗PD的作用机制是将其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替代、营养和保护作用,促进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与修复,重建脑对躯体的功能性支配。

李翔看到了希望,并且非常坚定地认为:这就是自己有生之年应该全情投入和矢志不渝的方向,因为干细胞治疗真的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医学刚需,特别是病人和他们的家庭,创造真正的价值。

从此,李翔定下自己的人生方向:研制干细胞新药,根治帕金森病为代表的重大人类疾病。十几年的求学和产业生涯,李翔执着坚持,有心积累,直到创立士泽生物:All In自己前期的所有积淀,联合肖雄、颜丕熙、邱文龙等一帮志同道合的有为有识之士,病人第一,以国士无双的干细胞创新药,福泽千万受苦难的病患家庭。

坚守初心

彼时,李翔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学专业,他决定跨专业深造,目标对准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邓宏魁实验室。

这一年,李翔进入农业动物与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习。在赵书红、余梅、朱猛进等导师的指导下,负责开展“数字候选基因法筛选农业动物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研究项目。他迅速招募软件高手和熟悉基因数据库的同学,高效完成研究任务;并在第11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夺得湖北省金奖和全国一等奖。

得益于“挑战杯”的优异表现,李翔如愿进入北大攻读博士学位。邓宏魁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调控细胞命运获得多潜能干细胞和功能性细胞,李翔主动向邓教授申请新的研究方向,取得突出成果(图1),获得了北京大学干细胞中心科学突出贡献奖、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五年拼搏,李翔积淀了细胞命运重编程技术体系,获得了种子干细胞。

士泽生物李翔:专注中国干细胞创新药,瞄准重大疾病

图1代表成果之一:基于中间态细胞的新重编程途径(Cell Stem Cell年度最佳论文)

博士毕业后,李翔有意选择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张素春实验室。该校是第一株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发源地,张教授是干细胞神经分化权威和奠基人之一。一年内,李翔成功鉴定了胶质细胞命运决定的关键因子,建立了人多能干细胞向不同亚型特化和脑区特化的胶质细胞的高效诱导分化方法,收获了干细胞治疗所需的功能细胞类型。

之后,李翔作为美国帕金森基金会PI,主持《多能干细胞向多巴胺亚型神经前体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在PD动物模型上的细胞治疗研究》项目,实现了多巴胺前体细胞在体外的大量扩增,并在PD动物模型上取得积极效果。为后续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图2)。

士泽生物李翔:专注中国干细胞创新药,瞄准重大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