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降雨后农作物田间水肥怎么管理?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给出意见

 昵称37581541 2021-07-27
7月17日以来,我省大部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此次强降雨造成全省农作物受灾1068万亩,受灾农田发生严重渍涝。长时间强降雨后,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养分损失,加之田间湿度过大,根系生理活动受阻,吸收传导能力下降,极易形成缺肥早衰现象,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灾害。为贯彻落实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会议精神,最大程度减轻次生灾害损失,按照省厅有关要求,现制定强降雨后农作物田间水肥管理意见,各地土肥部门要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及时进行秋作物雨后田间水肥管理,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Image
一、玉米、花生、大豆种植区
1.及时排涝。一般积水地块,要全面疏通排水沟渠,迅速排出田间积水;排水困难低洼地块,要采用排灌设施设备抢排内涝和农田渍水,防止农作物长时间浸泡,减轻湿渍对根系的伤害;土壤含水量饱和地块要开沟划锄,排除暗水,通风散墒,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
2.补施速效肥料。为避免农作物缺肥早衰,促其恢复生长,在阶段性降雨暂停后,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或叶面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天喷一次,坚持喷2~3次。叶面追肥时,若施肥机械无法进地,要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采用无人机进行叶面施肥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二、水稻种植区
1.抓好水层管理。水淹稻田不可一次排干渍水,避免天气转晴后失水萎蔫大量死苗。水稻孕穗期是水分的敏感期,要保持水层,出穗前3~5天,进行一次晾田。抽穗后要采取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地表湿润而不陷脚为限,直到收前7~10天断水。
2.科学追肥。水稻孕穗期,亩穗数、小花数已经确定,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对于缺肥地块要适量追施保花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同时补施部分钾肥和硅肥,促壮秆,攻大穗。也可结合喷施氮、钾及微量元素等叶面肥料。
三、露天蔬菜种植区
1.及时排涝。受淹菜地要疏通三沟或采用排灌设施设备及早排除田间积水,减少淹渍时间,减轻受害程度。
2.适期适量补肥。过水后的蔬菜,植株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及时采取土壤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的方法。土壤追肥时以施用速效肥料为佳;叶面喷施宜选用0.2%磷酸二氢钾+0.5%尿素溶液,按照少量多次原则,每7天喷一次,坚持喷2~3次,帮助植株恢复长势。待土壤稍干,及时划锄,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根系活力,减少损失。
注意事项:叶面追肥宜选择无雨天气,于下午16:00后进行。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