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怪故事|大桶张氏

 acerbookstore 2021-07-27
大桶张家,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财主。凡有钱的人将钱委托别人借贷出去,根据他的收入情况,收取一半利息,叫做行钱。有钱的富人,将这些行钱人家都看得跟自己的部下奴仆似的。
有时他们从这种人家经过,这家人通常总要专门设宴招待,由妇女们出来陪酒,家里当家的主人则只能站在一旁侍候着。有钱的富人为表示谦虚感谢,一再坚持请主人坐下,主人才敢在席位上坐下来。
张家的儿子很年轻,父母都去世了,偌大的家产都由他一个人主持。他还没有结婚。那时,汴梁城西边有个灌口神庙,是专门纪念战国时修筑四川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的。
有一天,姓张的到灌口神庙烧香回来,打他家行钱的孙助教家里经过,孙助教立即摆下酒席,殷勤招待。喝了几杯,孙助教又打发未出嫁的女儿出来劝酒。
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天下少有。张大少爷一看见她,就说:“我想娶她为妻。”
孙助教一听这话,非常惶恐不安,心里不愿答应,就应付他说:“我是您家的奴仆啊!让个奴仆做您的丈人,邻里们会奇怪笑话的。”
张大少爷说:“话不能这么说。您只是缺一点儿钱罢了,我怎敢拿您当奴仆啊!”
张大少爷一向豪华奢侈,衣服装饰都特新奇稀罕,当下就从胳臂上退下一只古玉镯子交给姑娘,而且还进一步说道:“改天选个好日子,就将聘礼送过来。”喝完酒,张大少爷就走了。
孙家的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情,都接二连三地跑来恭贺,说:“您女儿要做百万富翁家的女主人了!”
后来,张大少爷却商议着要跟别的人家订婚!孙助教想想自家势单力薄,没法儿跟人家较量,根本不敢去问他究竟什么时候下聘礼?而张大少爷也装疯卖傻,认为那是自己喝醉了酒,说笑话,并不是真有意思,根本不把它当回事儿。
过了一年,张大少爷与别人结婚了,但孙姑娘却不肯另嫁别人。
母亲告诉她说:“姓张的已经结婚了!”
孙姑娘也不说话,只在私心里嘀咕说:“哪有婚约说到这种地步而另娶别人的呀?”
父亲为了让女儿死心,乘姓张的与他妻子到灌口神庙烧香回来,把他夫妻两个都请到家里来喝酒,让她自己在一边悄悄瞅着。
姓张的夫妻两一走,孙助教就对女儿说:“你看见他有了妻子,可以出嫁了!”孙姑娘无话可说,回到房里蒙上被单躺到床上,一会儿就把自己活活捂死了!
父母悲伤万分,号啕大哭,将邻居郑三喊过来,告诉他姑娘死了,请他帮着去买棺材等丧葬用具。
郑生一向以送葬治丧为生,就是世上所谓专干仵作行儿的。
郑三说:“年青人死了,不必停丧,就在墙上打个洞抬出去埋了吧!”孙助教将姑娘死的原因,给郑三说了。
郑三替姑娘穿衣收殓的时候,看见她胳臂上有只古玉镯子,心里琢磨着要占了这个便宜,就对孙助教说:“我有一块园子在汴京城西边儿。”
孙先生感谢了一番,说:“您怎么办怎么好。”并且给了他很多钱,作为报酬。
孙助教因为痛哭悲伤,不忍心再看女儿的尸体,急急忙忙挥手让郑三快走。郑三赶紧与孙家的亲戚们,将孙姑娘送到自家园子里安葬了。
到了半夜,满天的月亮,郑三乘着月色打开棺材,想把那只古玉镯子偷出来。
谁知棺材刚一打开,孙姑娘却突然打棺材里头坐了起来,看见郑三就问:“我怎么在这儿?”
孙姑娘自小就认识郑三,郑三拿话吓唬她说:“您的父母,气您不肯出嫁,老想着那个姓张的,玷辱了家里的名声,让我把您活埋在这儿。我实在不忍心,跑来悄悄将棺材打开,您果然活了!”
姑娘说:“您且送我回家去。”
郑三说:“您要回去,肯定得死,我也会得个罪名啊!”
姑娘没有办法,只好听郑三的安排,躲到别的地方做了他的妻子。郑三弄完殡葬的事情,就搬到汴京城东边去住了。
郑三有个母亲,也喜欢儿子讨了房媳妇。她是个讲究实惠的人,根本没有闲功夫去问她的儿媳妇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过了好几年,每次说起姓张的,孙姑娘仍然咬牙切齿,愤恨不已,要去质问他为什么毁了以前的婚约。每次都是郑三好说歹说,将她给劝阻了。
宋徽宗赵佶崇宁元年,宋哲宗赵煦的母亲朱氏圣瑞皇太妃去世了,郑三该随同皇太妃的灵枢到皇家陵墓所在地永安县去。临走的时候,郑三嘱咐母亲,千万不要让他妻子到外面游玩。
第二天,郑三的母亲正午睡呢,孙氏出去租了一匹马,直奔姓张的家里。
到了门口,孙氏对张家的仆人说:“孙家的某女儿要见张某人。”
仆人进去一通报,姓张的又吃惊又生气,认为仆人是在开玩笑,骂他说:“下贱的奴才,谁教你这样的!”
仆人回答说:“实在有啊!”姓张的急忙与那个仆人出来查看。
孙氏一看见姓张的,跳到前面,抓住他的衣裳又哭又骂。仆人因为孙氏是个妇道人家,不敢去拉。姓张的以为孙氏是个活鬼,吓得拔腿就跑。可孙氏抓得更急了,说什么也不放。姓张的硬是将她的手掰开了, 孙氏的手鲜血直流。姓张的乘势将孙氏推倒在地上,她当场就死了。
租马的人害怕连累自己,赶紧跑去报告了郑三的母亲。郑三的母亲到官府告了姓张的一状。官府将郑三传回汴京,当堂对证,查问案情。主管皇家园陵的官吏,也到官府来了解了情况。
郑三犯了挖坟掘墓的罪,合该流放。正巧赶上皇帝大赦罪犯,他被免了罪。姓张的确实是推杀孙氏的罪魁祸首,该判死罪。经过奏请朝廷,虽然得到宽恕,但仍然挨了板子。他因为过于忧愁害怕,最后终于死在监狱里了。
参考资料《清尊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